第323章 李世民评价武则天(1/2)
江岩也不知道怎么劝解才好,站在李世民的角度,他不可能接受这件事情,更不可能认可武则天的帝位。
“其实后世评价武则天还是有些功绩的,比如说推行科举,发展农业之类的…”
还没等江岩说完,李世民立刻反驳道:
“这算什么功绩?这只不过是一个正常帝王该做的事罢了!就连那个昏庸无道的隋炀帝都知道做这些,有什么好称颂的?
我看她就是一个仅仅懂得一些权术、手段狠辣、屠害宗亲、篡夺我大唐基业的罪魁祸首!”
历史上对于武则天的评价褒贬交织。
尤其是作为女性称帝的问题,一直颇具争议。
有人认为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正统女皇帝,打破“男尊女卑”的皇权传统,创前朝未有之奇局。
也有人完全否定其帝位的合法性,认为她只不过是颠覆纲常的乱政者。
废唐建周,被传统史观视为“篡唐”,破坏了李唐皇权的连续性,即便晚年还政于唐,也被认为是“迫于形势的无奈之举”。
抛开性别,单单论述她的功绩也是两面性的。
有的人认为她明察善断、英贤竞用,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也有人认为她所谓的功绩本质上只是延续了贞观朝的治理逻辑而已!
但不管如何,在李世民眼里,她就是一个祸乱纲常,埋下社稷隐患的祸根!
江岩确实也无法从这些方面上劝解李世民。
李世民骂了半天,也只不过是围绕着大唐的社稷根本,并没有提及李治抢了自己才人这件事!
其实根本原因在于,唐朝受鲜卑族等北方游牧民族文化影响较深,皇室婚姻中“父死子继其妻妾”(非生母)的情况并不罕见,属于当时可接受的“胡风”习俗。
比如李世民自己也曾纳弟弟李元吉的妻子杨氏。
况且武则天作为李世民的才人,并未与李世民产生实质的“夫妻之实”记载。
且李治纳她时,已通过“让武则天先入感业寺为尼”的流程“洗白”身份,在形式上符合当时皇室的操作逻辑,因此在贞观、永徽年间,并未引发大规模“违背纲常”的舆论批判。
但到了宋代理学兴起后,“男女大防”“贞节观念”被极度强化,武则天“从太宗才人到高宗皇后”的经历,便被后世儒士反复抨击为“**”,成为否定其执政合法性的重要依据。
江岩也叹了口气,“不管怎么说吧!这种事情的发生是多种原因交织的耦合,你纳武则天为才人不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吗?”
李世民表情一怔,稍微有些尴尬!
江岩接着说道:“所以说二叔就别生气啦!尽量避免发生也就是了!”
长孙皇后也轻轻叹了口气,跟李世民说道:“江岩说的对!事情还没有发生,陛下就别再纠结了!”
李世民抬起头,深吸一口气,又长长的吐出来,调整了一下情绪。
“算了算了!知道总比不知道的好!”
“对了!”李世民问江岩:“玉米的种植技术都弄好了吗?”
江岩把手里卷着的几张A4纸展开,递给李世民:“丽质和豫章弄得,我昨天晚上也看了一下,种植方法和注意事项都很详细了!”
李世民接过来一边看一边点头。
虽然身为帝王,还是贵族出身,但他对种地也是很了解的!
江岩又补充道:“如果以后有什么问题,咱们可以随时找人问,不用担心!”
李世民点点头:“好好好!朕现在马上就派人送往司农寺!”
江岩没看到那些玉米种子,问李世民:“那些种子都送出去了?”
李世民点点头:“天一亮就送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