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大兴再强,不举大义之旗啊!(2/2)
王岳看着荀攸一家出府的背影,疑惑道:“司天监监察荀公达近一年之久,此次他本就是代曹孟德而来,为何不说。”
“结盟?”
“攻伐淮南?”
宁辰嗤笑道:“曹操大势在兖州,他攻伐袁术可比我们容易,我们若与其结盟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你以为今天张昭,王朗为何要说休战屯田,为的便是让荀攸知道,大兴这两年不会轻易动兵!”
“原来如此。”
王岳恍然大悟道。
宁辰眉头一沉,沉声道:“你给周进传讯,让豫章商业对长沙郡,江夏郡发展,可以收购荆州的丝绸,酒水贩入江东。”
“喏。”
王岳躬身而退。
“曹孟德。”
“中原雄主。”
宁辰行至门户,遥望陈留方向。
明年,将是曹操的腾飞之年,可惜江东不比中原,根本无力对外扩张,只能施行广积粮,缓称王的政策。
是夜。
主客司辖下院落。
荀攸一家享用过饭食后,尽皆沉默不言。
“夫君。”
阿鹜目光复杂道:“这大兴不俗,妾身今天见了大兴府的两位女子,言谈举止皆具大家之风,张口天下大势,闭口便是百姓民生!”
“父亲。”
荀缉苦笑道:“孩儿想要在大兴学府入学。”
“是吗?”
荀攸复杂的看向二人。
“嗯。”
荀缉狠狠点头。
江东,刷新了他对乱世的认知。
大兴治下的江东,更符合他对盛世的遐想。
商业不绝,百姓安乐,学子捧着书卷高呼为民请命,这就是最好的时代啊!
“哎。”
荀攸怅然一叹。
荆州富庶,可不比江东安乐。
中原,北方枭雄辈出,可无法与大兴官吏的志向所媲美。
“父亲。”
荀缉复杂道:“孩儿有感,我们的目的被有道将军察觉,他对我们不设防,更是邀请父亲聆听议事,为的便是告诉我们,大兴便在此地,不惧天下群雄试探,身负才能者亦可选择出仕。”
“是吗?”
荀攸心中惊起波澜。
荀缉凝望大兴府,目光璀璨道;“孩儿从未见过这样的治世,圣人学说本就应该为民除昧,现在各家据守学识,愚弄百姓,大兴不正是圣人先贤所渴望之地吗?”
“早些休息吧。”
荀攸心中思量,转身朝卧房走去。
留在江东,亦或者返回兖州,关乎他的未来。
荀氏是颖川士族,可以押注割据州郡称雄的雄主。
可出仕大兴,相当于追随宁辰做了叛贼,而曹操却是天子钦定的兖州牧,二者不可同日而语。
大兴再强,不举大义之旗啊!
翌日。
清晨过后。
院落的门户被人叩开。
庞统带着一脸不情愿的诸葛亮而来。
“士元兄长。”
荀缉微微一礼道:“家父与阿母去城内游玩了!”
“无妨。”
庞统朗笑道:“今日是来寻你,这位是大兴刑部左侍郎诸葛瑾之弟,他能带我们去大兴书库观摩,快点走吧!”
“见过孔明!”
荀缉连忙作揖道。
诸葛亮点了点,前方引路道:“大兴书库不同其他地方,里面有不少人在借书阅读,更有大兴官吏,你们去了莫要高声大呼!”
“知道了。”
庞统毫不在意道。
时间不长。
三人并行至大兴书库。
一座二层楼宇,四壁排列无数木架。
上面堆放着书籍,而殿宇一层则是摆放着桌椅,供给人阅读休息。
“嘶。”
庞统,荀缉倒吸了口冷气。
大兴书库的庞大,超出他们的预想。
如此阔大的楼宇,比大兴府都要奢侈,竟然只是供人读书?
“先生。”
诸葛亮在门户处作揖,并取出一枚学子木牌。
“大兴学府?”
主管书库的主事惊讶道:“学府还未建好,其中学子多半是从豫章学院晋升,你以前在豫章吗?”
“是。”
诸葛亮尊敬道。
“请吧。”
主事质押木牌,告诫道:“酉时关门,切忌不可损害书籍,也不可带出,在书库内尽量保持安静。”
“喏。”
诸葛亮恭敬道。
“咕咚。”
庞统疯狂吞咽着唾沫。
走过一排排的书籍木架,心中满是畅读之感。
从儒家学说,再到兵法全解,连各种生僻的学说都在书库中摆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