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朱棣:我家老四,在搞工业革命? > 第245章 劣币驱逐良币,币制改革

第245章 劣币驱逐良币,币制改革(2/2)

目录

故在感慨夏原吉胆大的同时,一众官员自然也在暗暗支持夏原吉这个提议。

对于此议,朱棣自然有些游移不定,一方面,他暗暗有些希望大明银行有独立的自主权,另一方面,又有些害怕血本无归。

于是,见得这个提议,他索性便唤来朱高燨,询问起了这个经济学专家的经济意见。

朱高燨闻得此议,当下就给朱棣讲明了利弊关系,很简单,要开启宝钞兑换,那当然可以。

但即便宝钞全部回收,大明银行也收不回铸币权,最终结局,只会是琼州银行做大,让琼州正式成为大明通用货币。

而原理也很简单,就是源于一个经济流通中的基本现象——劣币驱逐良币。

实则在大明境内,现在之所以能存在两种币种,其本质上是因为两种币种并不相通。

其中,宝钞算是劣币,琼州币算是良币,两者虽然都是纸币,可却不能直接兑换。

宝钞一直都在大明朝自己的金融系统中空转,像是一种交换介质,只能用来交税和放发工资,琼州银行并不直接回收宝钞,这是两者并存的基础。

而一旦开放银行回收系统,那宝钞和琼州币之间,就用金银建立起了间接联系。

即便琼州银行不收宝钞,百姓也会凭借宝钞去换成金银,转而将金银又换成琼州币。

在这种情况下,大明银行就有两种选择,一则是在回收之后,正式开始宝钞发行,一种是在宝钞回收之后,发行一种新币。

可因为信誉体制的问题,无论是发行宝钞,还是发行新币,最终都只会出现一种状况,人们会倾向于将金银换成琼州币,然后继续持有,将琼州币作为良币储存,而在流通中使用新币。

面对此状,琼州自然要增发更多的纸币,结果就是琼州币的影响力逐步上升,大明陷入恶性通货膨胀,钱越多,越不够用,越贬值,就要印更多!

这是一个死循环,不仅达不到夏原吉的预想,还会彻底毁灭改革的基本盘。

如此简单解释之后,朱高燨又给了朱棣一个提议,将琼州银行改成大明储备银行,同时宣布琼州币将成为唯一纸币。

通过这种方式,直接将宝钞和琼州币绑定,开启纸币兑纸币的兑换系统,一次性解决困扰大明朝多年的经济问题。

固然,这会让朝廷彻底失去铸币权,可却能扭转这些年大明纸币失信的问题。

等到宝钞回收完毕,大明朝工商业将迎来蓬勃的发展,琼州银行和朝廷,也会深度绑定。

对于此议,朱棣自然是一阵犹豫,可转念一想,琼州和大明本就是一体两制,如果不选择合并,难道还能再分开不成?

思虑之后,他最终同意了夏原吉的请求,不过是在夏原吉的请求之上,增加了朱高燨的提议。

并且于朝会之后,正式下诏,即日起,琼州银行更名为大明储备银行,并且开启宝钞琼州币的自由兑换。

在此基础上,设立大明工商银行、大明农业银行,分别进行工商业和农业的宝钞兑换。

此诏一下达,自是举国欢腾,大量商人拿着手中囤积的宝钞来到银行之中换取琼州币。

短短数月之间,琼州币便增发了三亿贯之多,将数亿计的宝钞全部回收并且销毁。

同时,储备银行开始发行新钞,并且开启了铜币兑换,将原本琼州币改为一百元币种,下设五十元、十元、一元、五角、一角等币种,开放银行的直接兑换。

此举更是激起了民间兑换热潮,因为原本琼州币虽然保值,但面额太高,除了商人之外,小市民根本用不起。

而在进行币种改革之后,即便是小市民也能参与其中,自然而然,也就会吸引大量储户。

这就像是给大明朝的民间注入了一剂强心剂,使得大明经济日渐活跃。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