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户籍限制,锦衣卫南下(2/2)
因是明朝户籍极为严格,现在流入了松江府,来日朝廷向他要口赋他该去那里筹钱?
偏偏此时坐镇松江府的是朱瞻基,他一个小小知府,不敢向皇太孙抱怨,于是他便写了一封奏折,将苏州问题递交内阁。
消息来到了内阁,自然也让一众阁臣感觉一阵头疼,改革之前说得好好地,划定区域变法。
可真改起来了,他们才发现哪有那么简单,松江府的变法,不仅会影响隔壁府县的经济,还会影响各地人口流动。
现在的苏州府就是一个例子,如果没有一个更好的户籍政策对接,那日后变法只会乱上加乱。
在意识到问题之后,解缙便召集一众阁臣商议了几天,最终决定上表朱棣,解除扬州府、常州府、苏州府、嘉兴府等地的户籍限制。
为了防止后期广州遇到同样的问题,内阁一并划定了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十几个府的范围,包括北边的应天府,放松这些地方的户籍限制。
至此,大明原本的户籍政策开始松动,从南边的广西开始,再到广东、福建、浙江,东南沿海开始成规模的人口流动,不少原本不满户籍的百姓,都在趁机改变自己的户籍。
这是因为原本大明的户籍制度十分僵化,老朱将百姓简单的分为军、民、匠三大类,三大类之下,分为民户、军户、匠户、灶户、官户、生员户、医户、阴阳户等十几种户籍。
很多百姓一生下来,户籍便被确定,先辈当兵,后代就要当兵,先辈奏乐,后代便要奏乐。
正如朱高燨所言,这种政策在王朝建立之初,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可随着王朝逐渐发展,此举便限制了民间的活力。
此时户籍一松动,自然便有了大量变更意向,这也使得基层工作量暴增,自府以下,每个县令都在处理着大量工作。
有工作便有抱怨,由是两广布政司并上福建、浙江布政司联名上书,请求停止放松户籍管理,依旧恢复原状。
对此,老朱的回应就是一顿大骂,直言彼等贪功怠政,连带之前琼州战船东进之时的奏报一并发回,责令四大布政司即日整改,并在整改之后上交内阁。
言下之意就是工作多你们自己想办法,总之这个户籍政策只会放松,不会再度收紧。
消息传回之后,四大布政司惊惧不已,不敢再拿这些事情劳烦朱棣,只得一层层往下压,让各县令整改工作方式。
此举使得东南沿岸各府县官员叫苦不迭,没了办法,只得上报倭寇犯境,意图减少工作量。
一时间,自然是东南告急,仿佛整个东南之地凭空出现了无数倭寇,可与官府上报的不同,沿路指挥使的报令则是东南安泰。
两方的奏报矛盾,让朱棣暴怒不已,他心想现在他当政,下层都敢如此大胆,若是后代子孙软弱一些,岂不是要被这些官员玩弄于鼓掌之间?
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索性令锦衣卫指挥使纪纲南下巡查,凡是发现再有奏报倭寇不见倭寇踪迹者,斩立决!
纪纲领命之后当即带着锦衣卫南下巡查,同时放出了锦衣卫南下的消息,霎时间东南官场人人自危,无不畏惧锦衣卫声势。
可在纪纲南下之际,朱高燨却给朱棣上了一个密折,要求朱棣派遣内官悄悄南巡,与纪纲一明一暗两方共查。
朱棣看了密折,便觉甚合心意,令麾下太监刘永诚悄悄带着一群内宫小太监以暗访形势跟在纪纲身后。
就这样,时间匆匆而过,时间辗转来到了八月份,伴随着深秋到来,郑和的船队也到了启程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