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皇叔且慢 > 第768章 新政

第768章 新政(1/2)

目录

夏日的晨光照耀在宫门和贡院照壁的金榜上,更是让人觉得满目辉耀睁不开眼。

金榜高悬、墨迹犹香,无数贪婪目光扫过那些足以改变命运的名字。

当“苏易简”三个字高居榜首的消息传开,引起的震动甚至超过了之前契丹人中榜的消息,紧随其后的,是未及弱冠之年的寇准为榜眼,王家幼子为探花。

这个结果,既在意料之外,细细想来,却又在情理之中。

很快,状元苏易简那份被皇帝朱笔钦点、誉为“对策第一”的殿试卷子,被工楷誊抄,张贴在宫门以及贡院外,供天下学子观摩学习。

人群再次围拢,这一次,安静了许多,不管是中了进士的也好,还是没有中了也罢,俱是屏息凝神,逐字逐句品读那篇注定要名动天下的雄文。

寇准和王旦也来了,两位少年英才,站在人群的最前方,目光锐利,神情专注。

寇准读得极快,但越往下读,他原本那份“舍我其谁”的锐气渐渐收敛,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

他看到苏易简提出的“制度一统”比他的“利益绑定”更彻底、更根本,看到“文化浸润”比他的“移根换土”更精妙、更显王道气象。

尤其是那“华夷一体,共为宋民”的立意,如同拨云见日,将他心中那股锐气引导向了一个更宏大、更光明的方向。

他深吸一口气,下意识地攥紧了拳头,不是不服,而是一种遇到真正高山后的兴奋与自省。

“好一个不易其俗而渐革其心...我不如也...”

王旦则读得慢而沉静,他的脸上始终带着温和的欣赏,但眼底深处的震撼却越来越浓。

苏易简的策略,与他“因俗而治”的思路同源,却走得更远、更系统、更自信。

那套“官学为核,楷模引导”的柔性浸润方案,堪称将他心中所想完善到了极致。

王旦仿佛看到了一条清晰可见、通往天下大同的路径。

王旦轻轻叹息一声,是心悦诚服的叹服,“苏兄之论,格局浩大,思虑周详,润物无声而功在千秋,旦,远不及也。”

两位未来的宰相,在此刻,因一篇状元文章,看到了自身思维的边界,也看到了一个更为广阔的为政境界。

这并非挫败,而是一次宝贵的升华。

于此同时,垂拱殿中,气氛庄严而又热烈。

赵德昭特意将苏易简的答卷以及另外几分尤为出色的、包括契丹士子在内的殿试卷子,一并发至诸位大臣的手中。

“诸卿都看看,”赵德昭道德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此非纸上谈兵,此乃未来治理北地、乃至安抚四夷的宝典,尤其是苏易简此策,高屋建瓴,切中肯綮。”

他环视群臣,下达了明确的旨意,“朕意已决,着政事堂即刻牵头,会同三司、枢密院、六部等相关署衙,以苏易简之策为纲,充分参酌这些卷中所提的务实建言,尤其是那几位北地士子所陈的民生疾苦与具体建议,尽快拟定一套详尽的北地新附州县治理条则。”

赵德昭一条条细化要求:

“给朕明确,哪些律法必须即刻统一,哪些民俗可以暂缓变革,给出时间表!”

“吏部,拿出一个在北地选拔、考核、升迁官员的新章程,要大胆任用通晓汉文的当地贤才!”

“三司,核算清楚,在北地兴办官学、推广医馆、设立常平仓,需要多少投入,列出章程来!”

“要让北地的百姓,尽快感受到归附大宋,不仅仅是换了个主人,而是迎来了更好的生活,更光明的前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