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河北风云,谁是真圣人?(2/2)
他们,更以天下士林之名,广邀四方名流,前来观摩!
甚至!
他们还向远在许都的曹操,递上了一份措辞恳切的请柬!
——请丞相亲临,为天下学问,定一正统!
消息传出!
天下震动!
许都,丞相府。
曹操看着手中的请柬,脸上露出了玩味的笑容。
“古今之辩?”
“有意思!有意思啊!”
他转头看向身旁的荀彧与程昱。
“孤,倒要亲眼去看看!”
“这个徐元直,这个江源的徒弟,到底能给孤,掀起多大的波澜来!”
“传令!”
“备驾!十日之内,孤要亲临邺城!!!”
……
邺城,稷下学宫分院。
所有的学生,脸上都写满了忧虑与惶恐。
“老师……这……这可怎么办啊?”
一名刚刚学会算术的少年,声音带着哭腔。
“来的,可都是北方最有名望的大儒啊!咱们……咱们怎么辩得过他们?”
“是啊先生!他们人多势众,又有丞相撑腰!这分明就是个陷阱!”
“先生!我们不去了!我们这就收拾东西,回乡下躲起来!”
看着这些出身贫寒,从未见过如此阵仗的学生们,徐庶的脸上,没有半分慌乱。
他只是平静地,从书案之上,取出了一本书。
一本用牛皮纸包裹,被他视若珍宝的书。
书的封面上,只有三个字。
——《教育论》。
江源,著。
这是老师在他临行前,亲手交到他手上的。
徐庶抬起头,看着满堂忧心忡忡的学生,温和一笑。
“孩子们。”
“辩论的胜负,从来不在于口舌之利,更不在于人多人少。”
“而在于……”
“事实。”
他缓缓站起身,走到窗前,望向了遥远的南方。
徐庶的心中,一片澄明。
“老师。”
“那个藏在暗处的司马懿,以为这是他设下的天罗地网。”
“他却不知,这,正中您的下怀。”
“您费尽心机,将我这颗棋子送到北方,所求的,不就是这样一个……”
“……让‘新学’之光,可以堂堂正正,照耀整个北方的舞台吗?!”
“学生,必不辱命!”
……
十日之期,转瞬即至!
邺城中央广场,早已是人山人海,万头攒动!
一座巨大的高台,拔地而起!
高台正中,设一主位,其上铺着华丽的虎皮,正是为当朝丞相曹操所备!
主位之下,分列两侧。
左侧,是数十个蒲团,上面端坐着的,皆是白发苍苍,气度俨然的儒学名士!
为首的崔琰,双目微闭,渊渟岳峙,自有一股宗师气度!
他们身后,站着数百名来自各大世家的年轻俊彦,个个昂首挺胸,气势逼人!
反观右侧。
空空荡荡,只有一个孤零零的席位。
巨大的反差,让台下无数的百姓,都为那位尚未到场的“冀州先生”,捏了一把冷汗!
“咚——咚——咚——!”
三通鼓响!
“丞相驾到——!!!”
一声高亢的唱喏!
身穿黑色王袍的曹操,在许褚与一众虎卫的簇拥下,龙行虎步,登上了高台!
他扫视全场,目光如电!
最终,落在了崔琰的身上。
“崔公,时辰已到,开始吧。”
“诺!”
崔琰躬身一礼,缓缓起身。
一道青衫身影,带着十数名同样身穿青衣的少年,不急不缓地,登上了高台。
正是徐庶!
他走到了右侧那唯一的席位前,对着曹操,对着崔琰,对着台下万千百姓,长长一揖。
崔琰率先向徐庶发问。
“敢问徐先生!”
“汝所教之学,可有‘仁义礼智信’?!”
“汝所传之道,可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他要将徐庶的“新学”,彻底打入旁门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