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历史直播:从千古一帝开始 > 第45章 着名谣言大赏

第45章 着名谣言大赏(2/2)

目录

燕军也不点水晶,非要去破边路一塔顺便杀人?】

【这是推塔游戏啊,什么时候改成杀人游戏了?】

【然后敌方出内鬼,打开东北面的金川门,随后朱棣破城?】

【江南文人是真的把史书当做演义来写,怎么爽怎么来。】

————

【那么事实的真相是怎样的?】

【心机之蛙一直摸你肚子!】

【高资之战港,朱棣还是一招鲜吃遍天,绕后但次次都能精准打赢。】

【少量精锐骑兵偷渡过河,捅菊花战术,直冲南军后方防线。

精锐都打不赢朱棣,更何况临时拉起来的壮丁,南军大败,盛庸单骑逃走,不知所踪。】

【水师眼睛都看傻了,大喊一句:陆军马鹿,天诛国贼,奉天靖难,尊燕讨奸!

随后水师全体投降。】

【随后又派人去劝降镇江,并且让全军做好战斗准备,预防镇江守将负隅顽抗。

结果镇江守将一看陆军马鹿全跑了,海军马鹿都投降了,那我还打啥?

随即投降。】

【燕军从东面一路攻克高资港、镇江,随后进攻南京城。】

【陈瑄大概率是被火线提拔成为水师都督,专门用来背锅的,南京派他去浦子口统率残余的水师部队去和燕军拼命。】

【陈瑄表示:啊?我啊?】

【投燕一念起,顿觉天地宽!】

【爷不伺候了,你们百万大军连战连败,结果现在让我去挡住朱棣?你们在开玩笑吧?】

【陈瑄投降时候朱允炆能够动用的陆军、水师全都没了,陈瑄想挡也没办法挡,自己投不投降完全无关大局,有没有陈瑄投降朱棣都能够成功渡江,那陈瑄还不如投了,起码能活着。】

【而到此时,在胜利天平已经彻底倒向朱棣的时候,谷王和李景隆才打开金川门迎朱棣进城。】

【朱允炆、方孝孺等人为了守卫南京城,担心燕军利用城墙外的民居街道,将这些拆除做成攻城器具。

所以朱允炆抢先一步,我走你的路让你无路可走。

朱允炆派人把这些全拆了,驱赶百姓入城,结果操作不当引起大规模火灾。

天气燥热又不下雨,连续烧了好几天,南京城墙至少烧塌了两处。】

【建文朝廷此刻是天怒人怨,燕军进城就和喝水一样简单。】

【谷王、李景隆开门,燕军自金川门而入,不过走个过场而已。】

【并不是像某些人传的那样,李景隆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卧底,卧薪尝胆就等着这一刻。等个毛啊,他们开不开门,朱棣都能进南京城。】

【如果单纯用清朝修订的史书以及明中期的野史来看,朱棣从北平起兵开始就一路被南军暴打。】

【结果朱棣一路败到南京,而南军歼敌百万,胜利转进南京。】

————

大明应天府

李文忠摇头苦笑,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来。

徐达面露伤感之色,增寿死在燕王破城之前,辉祖又追随建文,我徐家自此虽是皇亲国戚,怕也是从此就没落了。

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通,朱元璋心气稍缓。

“靖难终于是结束了。”

虽然肉都烂在锅里,但太丢人了,不是因为败了才丢人,而是因为这群该死的文人改史改的狗屁不通。上至尧舜禹,下至后世人,都看见了。

“唉,老四,你若是进南京,会如何对待你大哥的其他儿子?”

“又会如何对待朝堂诸臣?”

至于为何不提建文帝?新皇登基,前任皇帝还能好好的?期待这个不如做梦比较现实。

朱棣沉默片刻,望向父亲和大哥缓缓说道。

“只要侄儿不图谋造反,儿臣保他一世荣华富贵。”

“即便造反,儿臣也最多夺爵幽禁。”

“至于大臣,儿臣只知道斩草要除根。”

“要么踏踏实实跟着儿臣做事,要么就让他们为建文尽忠而死。”

“官员而已,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天下从来不缺想做官的。”

朱元璋和朱标缓缓点头,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文臣武将除去已知肯定不会死的,皆是傻了眼。

我们还在啊!

燕王你都不避人了?当着我们面说要斩草除根?

————

大明建文二年

济南城外正在挖掘壕沟引水的燕军部队突然看见城门大开,随即全军上马做好战斗准备。

数息过去,只见一头戴乌纱帽,身穿团领衫绣有孔雀图案,腰间束带的男人骑马而出。

“我是铁铉,我对燕王喊话!”

“燕王可否内修德政,使老有所依、幼有所养,百姓安居乐业?”

“又可否外御异族,使天下百姓免受流离战乱之苦?”

“若可,我便携济南城而降,并为燕王殿下一路南下劝降诸城!”

“我就在这里,等燕王的回答,你们速速去通报!”

骑兵将领派人将铁铉团团围住,又派人快马加鞭去向燕王汇报。

铁铉不管身边杀气冲天的燕军骑兵。自顾自的望着天,微风不燥,阳光正好,真是一个好天气。

南京城内,李景隆召集诸将在青楼商议如何控制南京城。携南京城及建文帝而降,这可是大功一件,家族百年富贵在此险中求。

史称:青楼之谋亦称青楼之变。

《明史》:铁铉者,为天下苍生而降。

南京诸将者,为家族富贵而降。

————

【终于,经过四年的战斗,朱棣终于彻底胜利,成为了历史上唯一一位在大一统王朝造反成功的地方藩王。】

【目前史学家承认的大一统王朝只有:秦朝、两汉、新朝、西晋、隋朝、唐朝、武周、元朝、明朝、清朝。】

【其中新朝可以不提,毕竟一世而亡。】

【秦隋皆是二世而亡。】

【西晋其实很勉强,只有刚开国时候算得上大一统。】

【而武周很多时候是包括在唐朝里面的,毕竟武则天既是李治的小妈又是李治的妻子,实实在在的一家人。】

【而完全没提到的宋朝是因为争论太多,南宋是铁定不算大一统王朝的,而北宋时而被承认大一统,时而又不被承认,所以并没有列入。】

【华夏历史范围内,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皇帝的时期,无一例外都是大分裂时期,而宋朝和辽国两国国君都是皇帝,互相称呼南朝、北朝。

而且辽国疆域就包括了汉唐旧疆。

北宋疆域最大时一说280万平方公里,另一说320万平方公里。

但距离北宋一千一百多年前的秦朝疆域都有340万平方公里。

说难听点,北宋连战国七雄的地都没占全,怎么称为大一统王朝?】

【只能说是局部统一王朝。】

————

北宋汴梁

赵匡胤无比愤怒,西晋那个样子都能叫大一统,我大宋居然只能叫局部统一?

合着大宋还不如西晋?

努力奋斗多年居然还没秦朝疆域大?该死的赵光义,都怪你!

即便如此赵匡胤还是没有动手打弟弟,别误会,不是因为爱。

而是因为赵光义身上实在是太臭了,满身都是吐出来的粪水混杂着隔夜饭,顺风臭十里。

————

大秦咸阳

始皇虽然不太懂平方公里的计算方式,但大为震撼。

一千多年过去,还没朕现在疆域大?

闹着玩呢?

怪不得后辈动不动就拿宋朝当反面典型,这也实在是太弱了吧。

————

大汉元朔元年

淮南王刘安看着面前的豆腐,越看越像自己造反失败被砍头时候时候脑子里流出来的脑花。

你这后辈介绍的那么清楚干吗?

孤当真就一点机会都没了呗?手下将士只怕是都以为孤是真的没有天命…………

————

至于并不算大一统时期的各朝代藩王则是欣喜不已,后辈既然如此介绍,想必非大一统时期藩王造反成功的很多咯?

那这个人为什么不能是孤呢?

要不要改个封号,再改个名字?

孤也可以当燕王,孤也可名棣呀,图个吉利呗。

恭请燕王朱棣殿下为孤赐福。

————

大明正德十四年六月十四

宁王朱宸濠看了看身边面露苦色的将领,又看了看交头接耳的几万大军,一发狠,大声说道。

“我命由我不由天!”

“攻安庆、破南京,赏金银、赐土地、公侯万世、与国同休!”

想象中的一呼百应的局面并没有出现,仿佛还能听见前排士兵在议论自己是不是疯了……罢了……人心散了……没法带了。

“来人啊,把孤绑了,孤去陛

虽然声音很小,但数万大军仿佛顺风耳一样,都听见了,连忙单膝跪地。

“王爷圣明。”

朱宸濠是真的想投了,死也好,囚禁也好,不玩了。

但他不知道他的折磨才刚刚开始,朱厚照不接受他的投降,说他是诈降,并派遣王阳明手把手教他造反。

朱宸濠哭了……你要收拾江南文人,你自己收拾呗,凭啥拿我当棋子?让我来当这个坏人?

还有天理吗?

还有王法吗?

————

大唐显庆二年

东都洛阳宫殿之内,李治与武则天正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搏斗。

李治略胜一筹,掐着她的后脖颈,以一种怪异的姿势,将她死死的摁在了桌案之上。

李治听着后辈讲到小妈,体内洪荒之力直冲云霄,冷哼一声,趴在她身上。

“媚娘……”

“陛下……”

郎情妾意,好不美哉。

倒是苦了贞观年间的李世民。

李世民仿佛被重物敲击脑袋一般。

又似针尖刺入脑髓一般,瞬间头疼的难以忍受。

痛的李世民双眼直翻!

长孙皇后连忙呼唤太医,又站起身来为他按摩头部,还连连劝慰。

“陛下,理智一点。”

理智?李治?

还别说,劝慰的挺有效果,越来越疼了。

————

大隋大兴城

已经改名为杨世民的李世民虽然还年少但也是犯了头疾。

也幸好年少,头疾并不严重,硬挺了一会便不疼了。

却不料杨坚及独孤皇后看见他头疼,心痛不已,急忙将太医全都叫过来守着。

至于他的父亲杨渊……额……以前叫李渊只能在杨坚的命令之下给杨世民做起了头部按摩。

杨渊欲哭无泪,明明我才是太子,他只是太孙而已,到底谁是谁的爹啊?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