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明末资本家 > 分节阅读 48

分节阅读 48(2/2)

目录

崇祯最后看了那封锦衣卫送来的有关于唐同的情况,当看到情报上说唐同借着别人名义,在卫镇所附近开了许多家工厂时,崇祯心中不禁暗自想到,这家伙也不是完全的不切实际啊,本事还是有一点的,而且这家伙做事也有些太鲁莽了,为了钱,竟然什么事都做的出来,若大的一个猛龙帮竟然让他给灭了,苏淮盐帮竟然也被他敲诈了十万两的银子,不过这些江湖帮派都不是什么好人,被这家伙灭了也没什么,不过朕也得敲打他一下才是,这家伙的胆子太大,竟然敢带着手下的军户去办什么工厂,若是大家都象他一样,那以后大明的军户都去做那个什么工人了,朕以后岂不是就没有为朕作战的士兵了。

可惜的是,这份有关于唐同的情报虽然很详尽,但那个刘百户却依然忽视了唐同手中后膛枪的威力,没有把这写入情报中,崇祯自然也就不知道世上还有一种可以改变战争手段的东西,把握的好,完全可能改变大明的命运。

崇祯想了一番后,让王承恩帮着拟旨,在圣旨中先是斥责了一番唐同的不务正业,罚银三十万两,在一年内交清,以儆效尤,然后又升任唐同为金陵的副总兵,负责江苏一地的水军,打击沿海地区的海盗与走私活动,崇祯之所以会这安排,是因为唐同在吾之奋斗中提到了打击走私,开拓海外殖民地的重要性,崇祯虽然不理解,但他的眼睛盯到唐同所说的有利于充实国税这一点上,心想这家伙不是说能有多少好处吗,那朕就让他去做这个好了,如果真的能有点儿用处,也可以缓解一点朕的国库空虚了。

崇祯这个人虽然刚愎自用,但却不是一个蠢人,有些事情经过别人的提点之后,还是有一定的分析能力的,唐同所说的那些大明之外的财富,对于一个每天都在为钱发愁的人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虽然这样做不合圣人之言,但历史上会有几个皇帝把圣人之言当做自己的道德规范的,而且崇祯这道圣旨既处罚了唐同,安抚了那些秀才举子们,也同样给与了唐同好处,让唐同为自己办事,也为自己找点银子充实国库。

一个小太监带着这份圣旨出了京城,而这个时候,唐同正在为他的三个手下发愁。

唐同的那三个手下就是锦衣卫的那三个密探,不过这时候唐同并不知道他们是密探,只知道锦衣卫来人把这三个人在他的军营中抓走了。

唐同为了手下一千二百名士兵可是花了不少的心血的,为了提高他们的战斗力,凝聚他们的人心,唐同是想尽了办法,象现在这样,手下的士兵被人抓走了,他可不能不问,如果他不管这三个手下的死活,那么军心是否忠于自己,恐怕是会有很大的影响的。

唐同接到张一横他们的报告后,没敢耽误时间,因为全大明的人都知道,一旦在锦衣卫的大牢中待久了的话,还有没有命出来就很难说了,锦衣卫在这个时代,就是一种白色的恐怖,谈到他们都会让很多的人色变。

唐同带了几名士兵与柳生三郎一起,备了一份大礼前去拜访那个抓人的锦衣卫刘百户,这个时候的唐同,还不知道已经有很多人把自己告了,而那个刘百户心中也正为些恼羞成怒着,让手下对那三个人进行审讯。

正文第六九章唐家海上贸易中心

锦衣卫的刘百户听说那个唐都指挥使来了,若是平时,他定会很高兴的出来迎接,然而这一次,刘百户却是却是让手下把大门关了,严嘱手下不可放唐同进了家来。

唐同的这一次事情闹的很大,有没有罪,刘百户心中也吃不准,在这个时候,他自然是要与唐同撇清一切关系的,免得到时牵连到自己。

唐同无法之下,只好快马赶到金陵,面见金陵的镇守太监宁杰初,这大半年来,唐同没少给这个太监好处了,锦衣卫的事情,找他来解决是最好不过的了,只是这家伙很贪钱,一点二点的是塞不饱他的胃口的。

要说这宁太监对唐同的印象还是很好的,因为平日里没事时,唐同对他的贿赂可不少,在宁太监的心中,唐同已经渐渐被他看成了自己的门生。

官场上自然是少不了门生弟子之类的关系的了,一个掌了权的太监一般也是很注意培养属于自己的手下亲信的,而对于一个贪钱的太监来说,谁给他送的钱多,他一般也就会把他归属于自己的亲信手下一类,毕竟太监也不傻,嘴巴上的马屁,永远比不得钱来的实惠。

其实在那一封状告唐同妖言惑众的折子中,宁太监也是很为唐同花了心思的,唐同弄出这么大的动静,那么多的秀才举子跳出来告状,宁太监想为唐同隐瞒都不容易,所以宁太监不得不写了一份状告唐同妖言惑众的折子,在这折子中,宁太监只是对唐同的罪名轻描淡写的说了一下,却重点说了那些秀才举子们如何的围在他的府门前,如何的影响他的日常工作与生活,看似没有一句怨言,实则让崇祯皇帝的心中有了一个这些秀才举子们无理闹事的印象,这也就是为什么崇祯皇帝会在心里偏向于唐同的原因之一,而那王承恩又与宁太监的关系不错,王承恩是以把这份折子放在了最上面。

宁太监这个人自然是个挟恩图报的人,唐同到了他的府上后,还不等唐同有求于他,就先把自己为唐同所做的一切得意洋洋的说了出来,唐同自然是在嘴上表示了一番感激,同时将礼物奉上,心中却是暗暗吃了一惊,心想自己难道被史书误导了不成。

历史上言论最自由的是北宋时期,明朝的言论相对来说也是很自由的,唐同前世在网络上可是看到过不少这样的评论,明朝中后期的言官可是很牛的,上跳下窜的有事没事的就挑皇帝的毛病,这些家伙可不是因为有骨气有正气,而是因为做皇帝很少杀那些言官,这才让这些家伙有了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的胆量,这要是在清朝,敢说皇帝的不对,跳出来一个就会杀一个,所以满朝都成了奴才。

正因为有这样的认知,唐同才敢弄出一份呐喊报来,平时他也很注意不让呐喊报的内容中有造反的嫌疑存在,没想到,这般小心了,还是有人告他妖言惑众。

宁太监见唐同又给自己送来不少的礼物,心中也颇为满意,心想这个唐都指挥还是蛮懂事的,及至唐同说出自己手下有三人被锦衣卫所抓,希望宁公公能够帮忙放出来时,宁太监微一沉吟,便答应了下来,这三个人是因为什么原因被抓,宁太监的心中是很清楚的,这三人说是有罪也好,无罪也好,实在不是什么大事,当下给唐同写了个手条,让唐同带回。

唐同告辞了宁太监后,又快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