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明:靖难刚成功,朱棣要杀我! > 第70章 夫妻谈心,朱棣的忧虑

第70章 夫妻谈心,朱棣的忧虑(1/2)

目录

晚上。

京师。

徐皇后的寝宫。

徐皇后正在想着自己的心事。

因为她现在也很彷徨。

其一,徐妙锦突然失踪了,她也不知道徐妙锦去了哪里,难道说,那一次,她偶然地让徐妙锦和朱允熥见个面,他们俩就产生了感情吗?

她想一想,这事儿挺后怕的。

徐妙锦年轻,容易冲动啊,万一做出什么出格的事儿来。

这要是让朱棣知道了,还得了?

她又想了想,觉得这又不太可能。

可是,徐妙锦到底去了哪里呢?

就连徐辉祖也这么说,认为徐妙锦很可能到朱允熥那里去了,

早知如此,她就不让他们俩见面了。

她又想到了徐辉祖。

她知道徐辉祖对朱允炆十分忠心,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过程中,

徐辉祖给北军带来了强大的阻力。

灵璧之战,徐辉祖大败北军。

后来,朱允炆大意了,他听说朱棣已经撤兵了,认为没事儿,又把徐辉祖调进了京师。

这样,朱高煦再攻上来之时,又打败了南军。

浦子口一战,朱棣无论如何也突破不了徐辉祖的防线,急得没办法,都打算议和退回北平去了。

到最后,如果不是朱高煦杀过来的话,徐辉祖和常升也把北军给挡住了。

对于这件事,朱棣一直耿耿于怀,认为徐辉祖作为自己的大舅哥儿,不向着他。

徐增寿倒是向着朱棣,却被朱允炆所杀。

看来是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啊。

这一次,徐辉祖能够投降朝廷,徐妙云的心里也宽慰了许多。

但是,她又开始担心朱高煦了起来。

朱高煦也是自己的儿子,兵力较少,能守得住北平吗?

朱高煦和徐辉祖之间死不对眼,舅外甥俩互相瞧不上。

徐妙云想到这些烦恼的事情,觉都睡不着。

另外,朱棣会不会真的动了废皇后的心思呢?

她倒不是很在乎这皇后的位置,

但是,如果她被废了的话,朱高炽的太子之位恐怕就保不住了。

难道说张辅和张氏兄妹有这么大的能量吗?

不过,也难怪,人家张氏年轻貌美,听说她床上功夫也好,把朱棣迷得神魂颠倒。

自己现在已是半老徐娘了和人家怎么比?

就在徐妙云胡思乱想之际,朱棣从外面走了进来。

徐妙云觉得有点意外,因为,朱棣已经很少到她这里来了,

朱棣宠爱张氏、徐妙锦、还有那朝鲜的女子权氏,

现在他们夫妻之间的话越来越少了,老夫老妻的,也没什么好沟通的了。

徐妙云赶紧站起身来,把朱棣的外衣脱了,挂在了衣架上。

她又把房间里的炭火生得旺了一些,又给朱棣倒了一杯热茶。

朱棣坐在了桌子边的椅子上。

徐妙云察言观色,发现朱棣的脸色并不是太好。

“陛下,今天晚上,你怎么有兴致到臣妾的寝宫里来呀?”

朱棣端起茶碗浅尝了一口:“徐辉祖已经奉命到北平去帮着朱高煦抗击北元去了。”

听朱棣这么一说,徐妙云的心里也宽慰了许多:“那很好啊,这不是好事吗?”

朱棣叹息了一声:“但是,你知道他和我提出了什么条件吗?”

“哦?徐辉祖都向你提了哪些条件呀?

我并没有听他说呀。”

“他说他此次带兵到北平去抗击北元,是代表朝廷去的,但是,这个朝廷不是咱们的朝廷,而是朱允炆的朝廷。”

“这——。”徐妙云听了,心里就是咯噔了一下,心想徐辉祖就是这么轴,有必要把话说得这么清楚吗?

朱棣长叹了一声:“我知道他呀,是想学当年的关羽,降汉不想曹,

他是降明不降朕呀,

换句话说,将来如果有一天,他发现了朱允炆的踪迹,肯定还会去投奔朱允炆的。

朕就想不明白了,

朕对你这个兄弟够客气的了,换做是旁人,朕早把他给杀了。

当初,他给咱们带来了多少麻烦?

他可真是六亲不认啊。”

徐妙云听朱棣这么一说,知道朱棣已经很生气了,可是,徐辉祖是自己的弟弟,

他又能怎么做呢?

徐妙云只好在中间劝说:“陛下呀,你又何必在意那些虚名呢?

不管怎么说,他现在带兵去帮着朱高煦抗击北元了,这不是很好吗?

时间长了,他慢慢地就把朱允炆给淡忘了。

如今朱允炆是生是死还不一定。”

闻言,朱棣摇了摇头:“皇后,你说错了,徐辉祖是不可能忘记朱允炆的,

你知道他还提出了什么条件吗?”

“哦,他又提出了什么条件?”

朱棣手扶着桌子:“他说呀,他这支军队到了北平之后,听命于朱允熥,不听命于朱高煦。”

徐妙云听了,也是一愣,问道:“此次,朱允熥到北平去,不是千夫长吗?

高煦不是北平的主将吗?

他怎么不听主将的,却听千夫长的呢?”

“问题就出在这里,听说,那一次在蜀地的时候,朱允熥和徐辉祖在同一个牢房里待过,他们俩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而且,徐辉祖对朱允熥的才能十分钦佩。

如果将来朱允熥在北平站住了脚,有了自己的一个团队,倘若朱允熥和咱朝廷对抗起来,又怎么办呢?”

徐妙云听了,双眉紧蹙:“陛下,你是不是太多虑了?

他在帮着咱们打北元呢,你怎么能想到那些呢?”

此时,朱棣站起身来,倒背着双手在房间里来回直溜:“朕说这话并非危言耸听,你别忘了,朱允熥的吴王身份和爵位被朕给废了,朕把他发配到蜀地去种田。

之所以让他去种田,是因为户部侍郎夏原吉曾经和朕算过一笔账,他说蜀地的荒地如果开垦出来一半的话,每年能为朝廷增加100万两左右的银子的收入,咱们现在国库比较紧张啊,

国家一年的国库赋税的收入只有1100万两银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