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明:人在永乐,发扬靖难 > 第272章 登基称帝,改元天武!

第272章 登基称帝,改元天武!(1/2)

目录

十日的时间渐渐过去,也是终于来到登基称帝的这一天。

这十天内,原本大汉的官员陆续到来,填补原本朝堂缺少的缺额。

短短十天的时间,朱高煦也并没有做其他任何激进与清理的措施,而是选择平稳渡过。

朱瞻壑、朱瞻圻、朱瞻坦等几兄弟也全部返回,一同参与这样场盛事。

宫殿内,朱高煦穿着龙袍,龙袍龙袍领口较窄,前后以及两肩,均有织有金色盘龙纹,仔细看去,犹如巨龙盘坐一般,一旁又有暗色龙纹在旁。

除此之外,还有着云纹,胸前与后背还有着八宝纹为辅。

云纹代表天授皇权,八宝纹寓意吉祥。

而在腰间,也有着一条同样纹路的玉带,显得更是精美与高贵。

即便是脚上穿的龙靴,也有着纹龙之状。

而这个龙袍,也就是朱棣在永乐三年,在朱元璋定下的龙袍样式上进行了微调所定下来的,也叫四团龙袍。

还有着照着眼前的镜子,任由韦婉芸给他打理着边角。

“帅!”

朱高煦嘴角上翘,对镜中的自己满意之情言溢于表。

朱高煦是真的对这个龙袍产生了极大的好感,难怪让人迷恋呢,合着不仅仅是权力。

韦婉芸听着朱高煦这话,也是来到旁边看着镜中的朱高煦,一脸幸福甜蜜的笑容。

“确实英俊。”

朱高煦听得不断大笑着,虽然韦婉芸是在夸他,但他也是这样认为的。

当准备完成,负责流程的礼部也是来人开始催促,朱高煦跟着流程开始行动。

这个流程,可不仅仅只是穿上龙袍,往龙椅上一坐就成了。

先是祭祀,宗庙祭祖等等,朱高煦忙活完这些,最后才回到皇宫。

然而也没有来到奉天殿,而是在奉天殿外,朱高煦与韦婉芸、朱瞻壑接受百官以及周边小国到来的国王的祝愿。

最后来到奉天殿内,朱高煦坐在龙椅之上。

又是一阵行礼祝贺之声,朱高煦随即让人拿出圣旨。

这些圣旨,全部都是册封的。

如今他是皇帝了,身边人以及跟随他的人,他不想继续拖下去了。

韦婉芸正式被册立大明皇后,朱瞻壑为太子,其余子嗣尽皆封王。

另外李定荣、周岐凤、张辅、王斌、靳荣、沐晟、谭忠、蔡福、朱荣、王忠、王聪等人全部封公,朱武与丘平封侯,所有人夫人全部赐下诰命。

同时李定荣、张辅、王斌、靳荣等人全部加封上柱国等殊荣。

一场封赏,持续了许久,但没有一个人有困意,全部人都在聚精会神的听着。

这一次的封赏之后,大明又将会迎来新的勋贵。

这些人,也将会是大明新的真正顶级权贵阶层。

做好这些,最后又大宴群臣。

忙碌了一天,片刻不得歇息,第二天开始,朱高煦便投入到了繁忙的国事之中。

“看你们一个个的,这是没有休息好?”

大殿内,朱高煦看着李定荣等人都有些憔悴,双眼的黑眼圈有些浓郁了,让人端上大补的汤药,打趣着众人。

李定荣等人纷纷喝下,苦笑道:“皇上,如今事务繁多,臣等也是没有办法。”

朱高煦闻言一叹道:“确实没有什么办法,如今我们回来了,一大堆事等着我们处理。

再坚持坚持吧,等这些事都解决了之后,就会好许多了。”

朱高煦也无奈,如今他们打回来了,但这事是一点都不少。

哪怕就是他,昨天还在忙着登基,今天就得早早起来开始处理国事。

朱高煦现在是真发现了,这个皇帝是真不好当,更没有什么个人的时间。

什么后宫三千,什么微服私访,都是假的。

只要不荒废朝政,根本就没有那个时间。

不再去感叹,随即朱高煦开始处理起之前准备要做的事情。

朱高煦当即定下调子,原本的官吏,必须要清理,而且是进行全面的清理。

同时再对各地的田地进行全面丈量,所有人的田地都需要丈量,且同时开展人口清查。

朱高煦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查清人口,丈量田地后,将田地分配给

这一次,朱高煦要将大汉所实行的众多制度,纷纷拿到大明来开始使用,在大明开始实行。

这一场小会,从清晨商议到了傍晚,整整持续了一天。

可即便是这样,第二天朱高煦依旧召集了李定荣等人继续开始商议。

实在是这次涵盖的,有些过于广了,涉及到的方面太多。

足足商议了三日,然后整理又用了一些时间,最后才在朝会上拿出来。

当在朝会上提出来时,顿时遭到一部分人的反对。

朱高煦趁着这个机会,再次清理了一遍朝堂,随后在李定荣等人的强烈上书之下,朱高煦最终同意下来。

在朝堂上通过之后,由朱高煦亲自主持,李定荣等人在

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丈量与人口普查还在进行,各地官绅就出现了反对浪潮,地方之上不断对抗朝廷的清查,阻挠政策落实。

朱高煦也没有丝毫迟疑,直接从朝廷派下巡视组,前往各地负责督促落实。

永乐二十三年缓缓过去,天武元年正式到来。

这一年,朝廷举行盛大科举,创下了录用人数最为繁多的一届科举。

天武元年,查处各地官吏三万余人,凡是阻挠政策推行者,尽数被处理。

而科举录用的人,纷纷被派出填补各地空缺。

随着田地丈量与人口普查完成,田地分配正式开始进行。

各户按照人口比例得到田地,原本的那些官绅地主,凡是不遵从朝廷政策者,全部被捉拿。

同时在各地调解冤假错案,清查官绅,无数人被查出。

天武元年,一年之内三十余万人被缉拿,部分地方试图造反阻挠者,朱高煦直接派出大军镇压。

而被缉拿的人之中,恶行累累者上万人,被直接就地斩首。

其余人全部被安排至修建铁路、挖矿、建城、运河修建、开垦荒地等基建处开始改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