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北齐:家父文宣帝 > 第541章 把弄

第541章 把弄(1/2)

目录

唐邕祖籍酒泉,也就是后来的甘肃,不过他本人在晋阳土生土长,又聪明过人,颇有才干,因此能以一介汉人之身得到欢澄洋三代君主的赏识,这份赏识加上他地道老晋阳的身份,也让鲜卑勋贵们勉强把他当做自己人,就像杨忠李虎李弼等“汉人”,照样在鲜卑周国做柱国。

本以为这份宠要会延续到第四代,且这第四代仍是高王之子,因此唐邕在晋阳安心做事,鲜少将目光关注在邺城,侍奉高殷时也算尽心用命,因为他已经做好了准备,谁来都是如此。

结果他两方面都猜错了,一是胜利者乃新君,挟高王余威的太皇太后扶持的嫡王居然惨败,唐邕虽然惊讶,很快也接受了,这甚至对他来说是更不错的结果,新君在晋阳根基薄弱,自己又是天保所爱的重臣,官位必然会再爬高峰;

二是新君接着居然对自己下手,直接撤了自己的职位回家赋闲,这件事让唐邕难受了好久才逐渐接受,心里愈发忐忑:莫非自己受到娄后招揽的事情被新君察觉了?

高洋已死,娄昭君也不太可能让高演再娶段华秀,因为高演已经有了元氏王妃,这是能得到鲜卑人认可的同族皇后,相比之下,高洋强扶李祖娥,也可谓是真爱了。

段华秀在高演的后宫难有大作为,甚至还会抹黑高演的形象,引起人们对天保的同情,正好段华秀也无子,那让她再次出嫁也是不错的选择,这时代不怎么看重女子的贞洁,能为了夫君守寡乃至追随而去固然会被称赞,但寻求他嫁也无可厚非。

高家宗室里,如高长恭、高延宗等年纪较小的不适合娶先帝妃嫔,而大一点的宗王又都有王妃了,段华秀可等不了他们长大,因此适龄的外臣是最好的选择。

作为高洋的重臣、汉人中难得的军派,又是适龄青年的唐邕便入了娄昭君的眼,娄昭君看中的就是唐邕的汉人身份,甚至祖籍还是西人,不用担心娶了段华秀会得到段氏的助力,若是鲜卑人,比如斛律氏娶了段华秀,两大家族联合起来,那连娄昭君都要躲避他们的锋芒。

这是在常山王发动政变前就在密谋进行的事情,政变失败后,唐邕一直处于惴惴不安的状态中,真就在半夜里做了禁卫们率兵抄家的梦,屡次将他吓醒——毕竟长广王府真的被抄了,胡王妃还被软禁在自家中,他们唐家可不比长广王高贵。

过了半年,常山王、咸阳王接连死去,使得压力层层加码,到高殷十月出征库莫奚,更让唐邕的不安达到了顶峰。

他曾随天保参加征讨库莫奚,每次天保出塞,唐邕必定陪同,并负责管理军队,如今新君居然不起用自己,是他政治失势的信号。

乾明元年二月至今,高殷的时间开始转动,唐邕的未来却因此而凝滞了,一直到今日至尊登门,唐邕恍然错愕,回过神后才长吁了一口气。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他也没有反抗能力,只求至尊能给条活路。

久违的君臣相见,双方都感觉气氛很不错,高殷觉得唐邕的隐忍功夫有火候,都快和同名的宇文邕有得一拼了,被冷落了大半年不见怨怼,才务也未荒疏,高殷随意抽阅询问,唐邕都能声音响亮、不假思索的回答,让高殷不得不佩服:确实是难得的人才,怪不得洋子这么喜欢。

唐邕的内心则更加激动,乃至升起了更多的期待:此前罢黜自己的官,是为了掌权,以及拉拢鲜卑人;征库莫奚不召自己,也是希望不被人说“借先帝余威”,由自己亲得大勋,这次出征的许多将领都是年轻的,或天保时期名声不显、新君上位后才发掘的新将。

此时一切逐渐走回正轨,新君根基稳固,更易天子的影响被消除大半,那么为了帝国的将来拓展需要,他们这些臣子也要再次起复,以收众人之心!

唐邕深觉如此,语气愈发恭敬了,对高殷的称赞只说是勤奋锻炼而已,为的就是更好地回报赏识他的主上。

高殷心中不由得冷笑,回报主上,就是死后接受拉拢,帮忙维护新主子的统治?只怕谁是主上,他就会效忠谁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