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北齐:家父文宣帝 > 第512章 间计

第512章 间计(1/2)

目录

当初萧詧在宇文泰面前说自己“得以诚心归附魏国”,如今却成了臣子明讽的进言,让萧詧有些下不来台。

他很想生气,但理智劝阻了他,这两人都是老臣,又都忠心耿耿,若随意惩处,只怕寒了众人之心,再无人追随他。

因此即便被说得面色尴尬,萧詧也只得装作未闻,内心的怨气却掩盖不住,又说了些酸话:“朕早年是迫于局势,不得不求援于魏,以解兵祸,然而所托非人,宇文氏置江陵防主,统兵居于西城,外云助朕备御,内实防朕。朕亦深自后悔。如今齐国势大,若不早谋,只怕将来有倾覆之祸,非得要将来齐军驻军于长江之上,王琳率兵自江陵攻来,报大将军前年夺其长沙、武陵、南平之仇,吾等才图所谓的良计么?”

王操心中大为失望,臣子为主上率兵夺取他国领土,有什么好苛责的?莫非一个个都要没有战心,指望这些贼臣自己来归降么?

蔡大宝见状,立刻回应:“此前尹将军曾言‘魏虏贪惏,肆其残忍,杀掠士民,不可胜纪’,劝主上趁魏之精锐尽萃于此,效姜维之计,请于谨等为欢,预伏武士,因而毙之,而后分命诸将,大歼群丑。熟料主上如钟会之谋远,言‘魏人待我厚,未可背德’,感念魏德至深。如今怎得又反起意来?”

蔡大宝这话说得辛辣无比,直讽刺萧詧早年没有听从尹德毅的计策,设局杀死于谨等魏将,致使良机错失,之后失去襄阳,才叹息不用尹德毅之言。

如今二度背反,萧詧面上挂不住,大吼一声:“魏乃魏,周为周,如今既只存周,魏又何在!”

蔡大宝、王操下拜,不再言语,萧詧发够了脾气,又急忙下榻,亲自将两人扶起,三人大眼瞪小眼,互相较劲儿。

过了片刻,萧詧长叹一声:“朕知二卿之意,既投周国,则死站到底,不可轻涉,以恐日后局势翻转,人将图我。”

二人点头,的确是这个道理。有时候政治站队,就是要站死队,因为对互相敌对的两方势力而言,不完全支持就是完全不支持,想讨好两边,就成了两边都没讨好。如果稳稳支持一方,不说别的,至少这一方还会把你当做盟友。

“齐虽势大,不得过玉璧,则破周则成空谈,若从洛阳入关中,又须得过潼关之险,主上言齐主高殷有人君之度,然其才十五岁,未曾弱冠,岂有人君之威、其父之勇乎?”

“待其长成,须得再过数年,兴许是五年,乃至是十年,这些时日,又会发生多少动乱?须知十年之前,仍是魏梁争锋!”

萧詧面容沉痛,心态渐渐放缓,但仍有不确定之意:“然周国的晋公仍控制实权,周帝实为傀儡,将来又有何作为?齐不灭周,难以南下,周国又困于权臣之手,莫非局势翻转,就在我、王贼与陈贼之中?”

蔡大宝摇头:“王胜则脱离齐国控制,自成一国,陈胜则全据江东,宛若孙吴,无论哪方得胜,必统治南朝,周齐必不会作壁上观,届时出手干涉,继续保持此时的态势。”

“那我等胜了,便该如何?”

蔡大宝和王操沉默,空气变得尴尬,萧詧呵呵一笑,似乎全然没感受到。

王操忍不住在心中吐槽,我们能活下去已经是非常幸运了,还想着能打败王琳、陈蒨?尹德毅可是骂过的,“江东之人涂炭至此,咸谓殿下为之”,你帮西魏做了那么多恶,被江东人杀了都不算弑主弑君,反而是为民除害,有没有点逼数啊?

不过这话说出来,君臣就做不成了,至少得死一个,因此王操把这话咽回了肚子里。如果不是萧詧是武帝嫡长子,昭明太子萧统之子,在残存的梁室政权中最为正统,他们也不会选择辅佐萧詧。

这人的素质别说南朝之主了,能做一个宗王就已经是极限。

南朝的将来,估计就是在王琳和陈蒨之间决出胜负了,毕竟他们梁国如今太弱,若无扶持,则必衰弱下去,将来不是被王琳所灭,被周国取消编制。

“虽不能投齐,却可以使齐来诱我。”

萧詧满头问号,刚刚不是你让我站死边,不要和齐国有联系的么?

“梁军数败于王贼,如今既不能敌王,又不能敌陈,只怕在周国眼中,我梁无甚大用,日久恐不见待,因此必须令周人知主上绍续梁统,仍得旧梁人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