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篡臣(2/2)
一股寒意冲上陈蒨的心头,让他情不自禁地打了个哆嗦,此刻想起的三国篇章宛如命运的嘲弄,上面的字字句句都仿佛在刻画自己的命运。
原来自己不是孙权,是袁谭!
自己的未来,早就被北方那个齐主,在一年前就定好了注脚!
他甚至能想象到,那个家伙在写下这篇文章时,嘴角露出的窃笑!
“岂、岂有此理!齐人此计,可谓毒矣!”
众臣惊呼,议论纷纷,同时互相观察对方的神色,陈国复杂的政治态势于此骤然显示全貌:
侯安都等人面容扭曲,大声谩骂齐军,陆襄、顾野王等人忧心忡忡,永定朝的重臣陆缮、张种则一言不发,闭目养神,仿佛此事与他们无关,只是用余光观察着内朝诸人的神色,而陈蒨不敢窥探,也不需要窥探,谁都知道他现在的脸色难看得不似人君。
碍于齐军主帅的特殊性,诸臣不敢直议,一股衰败的氛围席卷整座宫殿,气氛逐渐焦灼,说话声也渐小,陈蒨看在眼中,急在心里,自己却不好说话,手指在席上揉搓,为一名容貌俊丽的女子所察。
“诸公卿太薄自己,妄状齐势了!”
女子起身,大声厉喝,这才能听出他的声线,居然是名男子:“骠骑将军虽为先帝之子,然不在本朝亦是事实,我闻其已领受齐国国公之爵,如今又为齐军主帅,已是敌国臣子,还有何可论之!”
“如今名位已定,陈主非今上不可,即是周、齐二国,也要兴起义兵、使其归顺,况乎他人哉!”
陈蒨感动得眼泪都要流下来了,子高,朕果然没有信错你!
韩子高是陈蒨早年间亲自挑选的近侍,十分宠幸,不曾让他离开身边,因其姿色绝美,所以有他和韩子高有龙阳之好的流言,陈蒨对此并不在意,仍以其为右军将军,依附于韩子高的将士,他也多加提拔。
如今这份宠幸得到了韩子高竭尽全力的回报,让陈蒨欣喜不已!
有人撕开沉默,就有更多的臣子跟进战场,荀朗接着说:“是极!如今王贼尚未平息,国家动荡不安,前次出征,正是要荡平国家的隐患,因此齐国才会委派骠骑将军为主帅,目的便是迷乱我军军心,使内外失衡,不得讨贼。”
“这种小伎俩,怎么能瞒得过陛下!臣愿率精兵出讨,救骠骑将军归国,使社稷稳固,世人无疑!”
荀朗这话说得大义凛然,而他的立场也是值得信赖的。当初先帝驾崩,章太后与舍人蔡景历封锁消息,秘不发丧,荀朗之弟荀晓在京都探询到这一情况,就打算率领家兵袭击朝廷禁省,蔡景历因此杀掉荀晓,又拘捕了其兄弟荀朗等人,但消息由此走漏,陈蒨得知了陈霸先身死的重要消息。
永定三年六月,陈霸先下诏让众军掩讨熊昙朗,六月二十一日,陈霸先病逝,这时候陈蒨受命前往皖口置城栅,驻扎在南皖,当时与陈蒨同在南皖的就有荀朗,从荀朗处得到了先帝驾崩的消息,之后六月二十九日,陈蒨才回到建康。
这八天的时间就是陈国内部双方派系的生死斗的时间,以章要儿为首的皇后派系支持陈昌继位,因此秘不发丧,在建康城中拉拢朝臣,希冀取得公卿的认同,不计一切代价地将陈昌讨要回来,在此之前以太后临朝称制,同时于陈蒨辅政宗王的名分,却遏制住他进一步攫取帝位,如此则大局已定,即便陈蒨有所异图,也难以改变,只能等候陈昌归国;
然而陈蒨及时得到了消息,侯安都迅速还军南皖,与陈蒨会合,对建康造成了巨大的军事威胁,这也是侯安都在群臣定议时按剑上殿的底气所在,最终使得章太后等人的谋划落空,陈蒨提前入主建康,形成了所谓“遗诏追临川王蒨入纂”的事实。
因此某种意义上,陈蒨就是篡臣!
而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荀氏兄弟,则备受陈蒨的亲信,陈蒨登基后便把荀朗的兄弟都释放了,进而优厚地抚慰荀朗,同时命荀朗与侯安都共同讨伐王琳,希图让自己的支持者立下战功,从而稳固自身的权力基石。
也因此,荀朗才强行掰过话头,将陈昌成为齐军主帅解释为齐国救援王琳的策略之一,这也是从他常年征讨王琳的将领立场来发声的,却是适宜得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