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遇奚(1/2)
周苗劝说耿冯二人的经过非常顺利,二人各自回族整顿部曲,也只花了半日功夫,但周苗来的时候花了一天一夜,如今率兵回援,黑水关是否还能守御,就很难说了。
二族各自拉出了八九百的家族部曲,合起来近两千,这些人数就守城而言,已经足够了。
行进的路上,周苗不断给耿冯加油打气。
“我来时,城中尚有数百守军,这不过三四日,黑水关必定仍在坚守!”周苗心里没底,但嘴上绝对打着包票:“这也是二位建功立业的好时机,若能为国家护住关口,抵御奚贼入侵,必为国家所彰!”
耿秋对此不是很感冒,虽然听了周苗的话,为家国情怀所驱使,一时愿意率领族中部曲出兵,但刚开拨未久,便有些许悔意。
这种帮人守城的仗是最难打的,因为结果只有两个,守得住和守不住,若守不住,则到底是输了,连带自己这帮援兵也无用起来;守得住了,守将又会觉得是他防御得当,贼军原本就打不进来,援兵之流不过锦上添花。
因此他们进军时,时不时就会停下来打探情况,借口也好找,要么说自己部曲久未出兵,性情懒散,要么说前方情况不明,恐胡骑已经入关,要小心行事。
周苗都快急死了,如果胡骑已经入关,还要你们干嘛?周苗隐瞒了胡骑的兵力,这些人靠着城墙,还能守御,若是胡骑已经进关,那只消一千,一个冲杀,这帮家兵就会溃逃大半。
他在心里抱怨这些世家子弟,真是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都什么时候了,不趁这时候抓紧机会立功,还不如一开始就别答应自己,自己去找他族支援。这不耽误事吗?
现在还得连哄带骗,先把这群大爷弄到关里去,等一到黑水关,可就由不得他们了。
周苗连说好话,但越是如此,冯琳越怀疑,开始追问周苗到底有多少胡人,周苗想遮掩,但被看了出来,最后不得已说出了真实的数字:“仅有三千,胡骑又不善攻城,关口必在焉!”
冯琳更怀疑了:“若仅有三千,怎黑水关加上近援,近千兵力,依关而守,何须我等?莫非是奚贼中的强族?又或者……是大军之先锋?”
周苗脸色一变,冯琳立刻明白自己猜对了。
“既如此,援关之事,还当深思啊!”
若是奚贼大部先锋,则关口大概率是要破的,他们这些人去声援是最好,真为了国家赔上可不值,现在已经过了三日,若是关口已破,那胡骑已经入境,他们要做的,就是得立刻率兵回自家庄园坞壁守备起来。
大家都是明白人,周苗一急,也把话说开了:“国家事急,若胡骑真进关,彼宅庄园尚能免祸耶?”
“纵不得免,去些枝叶,总能留下根须。”
冯琳立刻说着:“若无这些部曲兵马,则胡骑一来,我等如何抵抗呢?为国家事而亡自族,周将军,您说这事儿可做么?”
周苗顿时哑然。
从周朝开始的宗族制度深入人心,伍奢被楚平王所杀,其子伍员便投靠吴国,率兵为父报仇,没抓到平王之子,就掘平王之墓鞭尸,后人评价他刚戾、不懂得谋身,但没有否定他为父报仇的优先性和正义性。
毕竟有国先有家,有家才有国,家是一小国,国是千万家。
冯琳立刻下令,让部曲停止前进,接着转向周苗:“周将军,此事真是抱歉,但我等也是为家族计……”
为家族计是天然正义,让人为了国而死全家,这到哪里都说不过去。
周苗手放在剑柄上,耿秋眼神一变,同样按剑,气氛变得微妙。
周苗用余光注意周围的情况,虽然自己带着护卫,但对方也有,一时间扣不下,自己几乎一定失败。
周苗叹息,只能放弃这个想法,继续恳请:“还望二位多多思量,国事败,小家难存,不如奋力击贼,尚得活路!”
“关口已发烽火燧烟,国家必有军援,届时数路直击,君等欲同进谋些军功,都不可得了!”
“这就不用周将军关心了。”
冯琳的态度立刻冷淡下来:“我族在辽西扎根数百年,自是有些生存之道,不便与外人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