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北齐:家父文宣帝 > 第451章 听政

第451章 听政(2/2)

目录

二来是皇后的身份特殊,她背后的突厥不可小视,已经多次被至尊拿来当做挡箭牌了——今日也是一样,齐国诸臣会自发地抵制突厥人的渗透,但有至尊拉偏架,他们的地位还是不可避免的上升。

这对高殷来说,恰好就是一种制衡,不说后世唐朝也经常任用外族人,只要能让齐国内部的派系越零散、越混淆,那就越需要他这个皇帝来调和矛盾,自己的地位也就越稳固。

纠结片刻,杜弼还是说着:“女子听政,似乎有些不合礼制。”

高殷大笑:“那吕后如何临朝听政了?莫不是我得将太后请出来?”

提到太后,就很容易涉及到太皇太后,这是齐国的禁忌话题,特别是在至尊面前。

感受到至尊的强硬态度,杜弼叹息,跪地行礼,高殷也给了他一个面子,撤去郁蓝和郑春华的座位,换成了两个蒲团和小桌案,让她们在不远处旁听,同时用屏风阻隔着。

这让杜弼心里好受了许多,退回了臣班中。

齐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高殷让后妃在一旁听政,大家一定不允许,但如果让后妃直接坐到身边,哪怕是杜弼这样的老臣,也会稍微妥协了。

现在齐国朝堂的政治格局大为改变,原本以晋阳勋贵为首的武人团体被至尊所整治,势力大不如前,目前正处于沉寂中,难说是顺服还是另有所图;

宗王中最有威胁力度的常山王长广王已经被消灭,余下的是以文襄诸子,以及数名与至尊交好或受恩的皇叔。他们根基虽然不弱,但不是嫡系,单个也都没有对抗至尊的力量,其中最强的,也是对至尊最为忠心、难以动摇的兰陵王;

辅政一系的臣子中,由于杨愔的垮台,连带着汉人文官围绕着高德政形成一支顺服新君的力量,同时还有着新晋崛起的赵郡李氏、荥阳郑氏等和至尊有姻亲或即将有姻亲的子弟在后面虎视眈眈,随时准备挑战高德政等老牌高官的地位;

剩下的则分别是杜弼这样从高澄乃至高欢时代熬下来的宿老勋臣,以及出身天策府和禁卫军的,被高殷放出来填补忠心的恩宠臣将,以对高殷的忠心顺服为主的一股在齐国政治舞台上登场的新势力,前者隐约以杜弼为首,后者则团聚在兰陵王等年轻人的身侧。

这当然不是最为精准的描述,只是对朝臣内部的笼统概括,比如兰陵王,就同时在宗王圈子、晋阳武人圈子和府兵圈子里,像可朱浑天和这样的更是同时身处晋阳勋贵、宗王姻戚、辅政大臣中。

几个圈子互相进行转换、有规律的活动着,高殷要做的就是站在高位上,用权柄刺激他们为了自己和齐国的壮大而努力,同时清理掉那些选错道路的野心家。

这是一个合格君王会正常行使的权力,群臣没有异议,相对的,高殷也该给他们些许面子,国家就是在这样一步步的妥协中各取所需,形成不完美但符合所有人利益的政治。

至于为什么要让后妃听政,这就是高殷的帝王心术了。

诚然,历朝都抗拒女人干政,认为这是牝鸡司晨,女人窃权乱政会使得国家丧乱;但那是在皇权没有对其进行控制的情况下,权臣、宦官、皇子……哪个没限制好都会有这种事情发生。

于现在来说,适当提高自己后妃的地位,也就等于提高自己作为至尊的地位,这对高殷本身有利。

郁蓝在齐国的政治中越深入,那她和她这一脉的亲齐派就能够看到回报,自然会加大对高殷的支持,至少在灭周之前,这个支持还挺重要的,哪怕是不出来捣乱,也同样会是高殷欺负周国的帮凶;郑春华是同样的道理,在高殷掌握住军权后,适当地给各世家让些利,用一用外戚,也是对他们的支持和鼓励。

于晋阳勋贵来说,高殷在消灭二王、压制住文襄一脉后,就成为了真正的皇帝,获得了和当初高欢一样的立场,现在的听政,就是将来通过女眷来干涉后宫、从而参与前朝政治的机会之一,就如同当初的娄氏通过支持高王而获得了巨大的话语权。

这样的结果,就是更多人放弃和高殷的直接对抗,转而用后妃在高殷指定的宫闱开辟新的战场,他们不会再支持娄氏,而是想自己成为新的娄氏。

男人通过战争来征服世界,女人则通过征服男人来征服世界。对于高殷来说,他要成为的是整个齐国的利益总代言人,是一个合格的皇帝最该掌握的身份,而他的做法,就是通过这些女人来控制住他们的家族,让他们为了使自家女子在自己胯下承欢而拼搏、厮杀、内耗,自己则在这个过程里做一个美食评论家,只需要一些小小的权力摆弄,就能蔓延出无数无形无限的丝线,控制住整个齐国的脉络。

谁更会打仗,更会搞钱,办理的事务更漂亮,自己就对他们的姐妹女儿更加宠爱。

这样谁都能得到好处,最终都会获得幸福,除了……失败者。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