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北齐:家父文宣帝 > 第368章 镇南

第368章 镇南(2/2)

目录

只有彻底的倒向新君,才能换来一线生机,而且……

高浚捏着笏板,从地牢出来开始,他就对二兄的一切感到恐惧,那种恐惧刻在了骨髓里,让他对相关的人和事都不能抵抗,比如高殷。

因此高殷愿意给七弟这个机会,说明他是准备要重用自己,这让高浚颇为喜悦。

终于熬出头了!

“我们齐国的首要任务是消灭西贼,混一东西,恢复旧魏的荣光。”

高殷起身,侍官们惊愕相扶,只听他继续说着:“但是之后呢?讨伐南陈,一统天下,也是我们齐国作为天下之主的责任。当年汉太祖三年克拔西楚,光武帝一十二年平定天下,用的时间都不算长。”

“但晋武帝花了前两者加起来的时间,才消灭掉了孙吴,其中大部分的精力在于训练水军,建造战船,当初曹操就输在了这里,赤壁一役错失统一天下的良机。”

鲜卑人不太懂这些典故,但高殷登基后,《三国演义》本就居高不下的热度,硬是推上了一个新风尚,百姓且不论,基本上权贵之家必备的读物了,而且确实好听好看,因此这些经典故事,勋贵们也耳熟能详了。

如今听高殷锐评列位开国皇帝,那种指点江山的感觉更让他们觉得刺激与新奇——毕竟他们真的身处国家统治阶级。

“为长远计,当扶持南人,使其自相残杀,故先君扶立萧庄、王琳对抗陈国;而为了将来的大一统,我们齐国也要熟悉水战。别的不说,攻克玉壁后,我们还要夺回河东,借渭、洛进攻关中,这是当初沙苑时,高祖所选取的道路。”

提到高王,晋阳诸将面色肃穆。

“所以我要在你们之中典选将领,一同去淮南帮助王琳,学习水战的经验,让王师变得更强。”

高殷在殿中游走,时不时念出些许名字,晋阳将领们心中有了底,这些人多半和常山王交好,又或者是广受太后的恩德,如今被单抓出来,也是合理。

“诏令尔等在上党王麾下效力,在南方砥砺锋锷,精进智勇,将来能担当柱石之任,不负朕望!”

这些臣子从队列中行出,其中大多数人对高演的野心没有一个概念,也还没有被拉拢,只是单纯地抱有对汉君的歧视。

然而名分已定,他们不想担上谋逆的罪名,因此只得跪地,恭谨行礼:“必不负至尊所盼,必不辱国家威名!”

高殷连连点头,这样,高演的势力又弱了一些。

接下来就该准备回邺城了。

邺与晋阳两边来回跑是天保时期的常态,高殷从登基之后更是一直坐镇到现在,这两个月的时间内,晋阳被他牢牢把控,还为此驱走高演。如今晋阳稍微安定,就必须回去邺城。

回邺一事,诸臣都有预感,毕竟邺城还是名义上的皇都,有许多事情必须要在那边处理,比如在太庙的祭祀——紧要关头高殷可以从权,但他不能一直不办,催促他回去的书信已经有很多了。

还有关于田地、赋税制度的改革,他也有许多模板可以抄,现在高洋死亡的阴影逐渐消散,拘束和挑战一齐涌来,让高殷压力倍增,同时也是考验他作为新皇帝,能够管理好齐国的器量。

邺都是他的老巢,能很好地帮他分担部分压力。

简单交代了些许,高殷给予高睿更多的权限,同时命段韶、斛律光等勋将随自己一起回归邺城。

禁卫军一同撤走,他们是彻夜不离开高殷的,但八旗与突厥人就留在这里,中和晋阳的军队比例。

让突厥人和晋阳军对耗戾气,八旗的军队就做那个中间的调和人,三方相互制衡。

等收拾了太后一党,就着手改革齐国军制,加强皇权,在那之前要稍微忍耐。

众臣退朝,对今日的朝会议论纷纷。

斛律金拉扯贺拔仁进入自己的车驾,小声说着:“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但太后那边,就不要太上心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