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北齐:家父文宣帝 > 第363章 仁杰

第363章 仁杰(1/2)

目录

妥当,实在太妥当了。

对于贪墨成风的齐国而言,这无疑是一件大好事,大“善政”,诸勋贵都已有所意动。

做官嘛,说到底还是为了权力和享受,如今高殷愿意放下姿态,又想法子帮他们搞钱,他们举双手支持。

“此策顺应官需民情,实乃明断!”

“至尊圣虑深远,臣等拜服!”

气氛正好,高殷露出笑容,这笑像滴入沸油的冷水,让殿中响起更热烈的称颂。

其实官方放贷,对高殷为首的大齐朝廷来说不是坏事,虽然说对百姓的盘剥变多了,但即便不设置官贷,对他们的剥削也少不了一点。

别的不说,光是高殷要整合资源,收买众望换取地位稳固,以及之后厉兵秣马攻打周国,就肯定少不得这些剥削,真的就只能让百姓再忍一忍,等他灭了周国,齐国的日子就好起来了。

此刻他做的和秦始皇、汉武帝这些暴君没什么两样,区别只在于他没拿资源来享乐,而是真的准备做些实事,承担帝王的责任。

这还讨好了齐国的基本盘,齐国真正的基本盘不是百姓,而是协助高氏统治的官僚和将领们。

在这些对百姓的剥削之上的,就是对富豪阶层的剥削,也就是“托本求利,以绳富家”。

底层老百姓,再怎么捞钱也是捞不到大货的,借了贷款的官员又有着利息指标,那么他们就不会吝于使用权力,逼迫那些富家交钱,这其实也是达到了控制和削弱富家豪强的目的——反正投靠了高殷、已经在天策府内担任职务的广平李氏、渤海高氏等豪强是不会受到牵连的,而这批富人被压榨的,本质就是他们在庄园中藏匿的人口应该缴纳的额外赋税。

若是这些富家出现不满……那就不满吧,大齐的刀兵又不是不利索。

温顺的,给些贸易和政策上的方便也就罢了,不温顺的,空出来的地盘也好养人。

汉武帝曾经下令,让三百万钱的富豪们全部迁徙到京城长安的茂陵,同时朝廷出面收购他们留下的良田,再以十分之一的价格卖给无地农民,这样在实际上就等同于社会财富再分配了。

这种举措有益于国家集权,缓和社会矛盾,高洋就想这么干来着,可惜天保八年,要迁徙冀州定州瀛州的无地农民就失败了,或者说是成效很差。

只能说是这些豪强的力量也是根深蒂固、错综复杂,高洋在世就难以推行,将来要是高殷准备实行土断,那还不得激起民变啊?

所以现在弄这个“公廨本钱”,一是拉拢勋贵和官员,让他们从自己的政策中得到实惠,继而稳固自己的地位;

二来,则是利用他们去逼迫这些豪强大富。

这片土地,向来是有钱的惧怕有权的,有权的惧怕有兵的,晋阳的好汉有兵又有权,让好汉去刁难好汉,高殷就不用沾染太多腥臊,还能从他们身上搞出钱来。

再配合铸造新钱的政策,以及东西厂、不良人的配合,务必要狠狠杀几只鸡,一边取卵一边儆猴,顺便将不是很充实的国库给补充回来。

同时还有出身潜邸的天策府,里面也有很多豪族不受影响,一个安安稳稳的榜样竖立在此,不愁这些豪族不为所动,将来也好收服。

听了一会儿群臣的彩虹屁,高殷继续说着:“那些领民酋长,同样为我齐出力甚多,这桩好事,也少不得他们的。”

趁这个机会,高殷也同时开始了在晋阳内部培植亲信的工作。

北魏从建国开始,就一直没有放弃征讨北方的各族部落,不仅减小边境隐患,还能充实人口;而在这个刷兵练级的过程中,也自然会聚集一大批类似六镇边军一样的各部落酋长。

他们虽然说是酋长,实际是当地的大贵族、大官僚、大畜牧主和部落酋长,四位一体的统治阶级,不仅有爵位,而且可以世袭,说得简单些,他们就是游牧部落的“世家豪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