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北齐:家父文宣帝 > 第355章 安抚

第355章 安抚(2/2)

目录

虽然邺都他不是很方便行事,可太皇太后在邺都不是!

只要跟母亲联系上,宫廷的禁卫总是有办法,接下来……就是对孝瓘的劝说了。

只是如何争取孝瓘,又让高演犯了难。

这涉及到一个支持谁的问题,如果孝瓘有所意动,他要么自己称帝,要么拱他的庶兄孝瑜或者嫡兄孝琬上位,按照法统,更可能是他的嫡兄。

但这样一来,统序就回到了高澄一脉的手中,将来高演自己要夺位,恐怕不容易。

所以自己不好对孝瓘劝说,最好是让太后出面,劝说孝瓘背叛新君,随后再立自己为主。

只是高演仍有些担心:新君行事,雷厉风行,又打算长远。他是真的如此相信孝瓘吗?还是别有所图呢?

高演叹息一声,如果王晞在就好了,他被派往其他地方宣布先帝的死讯,让他少了一个臂助。

帐外传来一阵喧哗,高演皱眉,叫人出去打探是什么事情,只是回来却没有准确的消息,说是乐城公不准人们外泄。

高演越发狐疑,在他所看不见的地方,太后李祖娥命人召唤高长恭,询问着:“至尊呢?”

“至尊和皇后留在晋阳镇守,让我护送您先回邺都。”

高长恭解释,却见李祖娥秀眉倒竖,杏目圆睁:“把我丢回邺都,他自己不跟来?这叫什么话!”

“此乃至尊圣意。”他略一躬身,声音沉缓却不容置疑:“晋阳乃国之重镇,先帝在时便多次巡幸。如今新皇初立,四方未靖,更需至尊亲临坐镇,以稳社稷。”

他抬眼望向李祖娥,见她神色仍含愠怒,便又缓声道:“至尊临行前曾言,晋阳安定,则邺城无忧。此番镇守,实为大局计,等局势稳固,则归邺矣,还望太后体察圣心。”

这番说辞勉强糊弄了李祖娥,她嘟囔着:“好吧……就是觉得,有些古怪!”

“臣下不得不提醒您:而今您是太后,宫中大小事务皆由您做主,太皇太后虽更加尊贵,但论起权责,是不能超过您的。”

李祖娥闻言,顿时喜上眉梢:“是极!是极!”

她满脑子都想着如何扳倒娄昭君,高长恭又说各位公主都会按照至尊之意辅佐于您,哄得李祖娥心花怒放,才放他离去。

高长恭抹了抹汗,心想至尊真会给自己出难题,好险没给太后发现不对劲。

回到宫中,高殷大摆宴席,置酒高会,表示这段时间将士们辛苦了,日后也需要仰仗他们扶持齐国,各位将领心领神会,尽情释放自己的忠心,君臣其乐融融,一副和睦场景。

之后高殷又将皇后带了出来,诸臣见而拜之,随后告诉他们,不需要多少时日,白马城的突厥勇士就会赶来。

晋阳诸勋贵心中一凛,连忙敬酒。这里的粗人甚多,不会什么诗词歌赋,因此帝后与诸臣一起玩着酒令,新皇后的酒量倒是凶猛,替至尊挡了不少,反倒更早就被抬离会场。

助兴的节目也有不少,比如挨个说自己小名,听臣子说自己年轻的糗事,这也是信息交流的一环,一顿酒下来,高殷和臣子们的距离明显有所拉近。

而后突厥勇士上场,与齐国将士相扑角抵,引起阵阵高喝,高湜演奏胡鼓,高睿不喜欢这种不庄重的氛围,但气氛已经到了,他也只得无奈,击掌呼应高湜。

宴会持续到深夜才散场,众将饭饱酒足,带着醉意打算告退,忽然一股熟悉的恐惧上涌,瞬间让他们清醒起来,抬头一看,才想起上面的已经不是天保帝,而是新至尊。

他们松了口气,请求原谅自己的失态,高殷笑着让侍从送上珠玉珍宝,虽然不多,但人人都有。

意外之财让将领们倒是高兴,听说至尊为太子时,据说儒礼深重,性格古板,没想到今天也能和他们打成一片。

段韶是最后一个离开的,高殷亲自拉着他的手,也不说话,就是反复揉搓。

段韶会意,跪下来行礼。

目送他离开,高殷简单沐浴,洗去酒味,换了一身轻便的衣裳,随后去往晋阳宫内,新修筑的清凉宫。

夜风微凉,被她轻抚头脑,高殷已经醒了大半的酒,只见这里并不奢华,甚至显得土朴。

高殷心里不断涌出刺激的感觉,周围是娥永乐等近臣,高殷轻声说:“去把风。”

娥永乐面露无奈之色,带人去守住道路,高殷则下了轿子,轻轻敲门。

暧昧的橙黄驱散了黑暗,门被打开,高殷整理衣襟,迈步进去,只见一个清雅婀娜的身段在眼前晃荡,手中端着一盏烛火。

火红色的光芒映射着她的身子,以及摇动着欲望的眼眸,段华秀正笑盈盈地看着他。

“这么晚了,至尊来有何事?”

高殷压抑激动,躬身行礼:“丧期已过,道人特来看望姨姊,是否还在悲伤。”

“伤又如何?不伤又如何?”

高殷笑了,缓步走过去,从她手中接过烛火:“伤,那道人就应当抚慰;若不伤,那姨姊,可要抚慰道人。”

他挪动着火烛,照亮段华秀身上每一寸,华丽和秀美,像烛泪一样,在她身上不断摇曳滚动,炽热而可口:“原来无论怎么说,都是逃不掉道人的手心。”

“我不逃。”

高殷的话语变得温柔了,他伸出手,抚摸姨姊的脖颈,有些湿热,原来她也很紧张。

“我应该要继承父亲的一切,包括责任,包括……姨姊。”

“还叫姨姊?”段华秀佯怒,皱起的眉头更好看了:“我说,至尊呐……”

这句话点燃了一切,烛火因之熄灭,在云密布空的夜晚,兴起了万丈狂风和暴雨的呼啸。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