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北齐:家父文宣帝 > 第206章 先遣

第206章 先遣(1/2)

目录

宇文邕感觉浑身不自在。

这种感觉,就好像被野兽暗中盯着一样,他抚着自己不多的胡子,安抚这种不详的预感。

在出征之前,由于军事调令全出自晋公,走那边的流程已经拖延了许久,直到二月八日,才得以准备完毕,大军开拨,这恰好是高殷率军前往曲沃,斛律光抵达晋阳之日。

周兵的进军路线是从长安东行,沿着渭水行至同州抵达临晋,进而北渡黄河、到达蒲津关,这个过程耗去不少时间,乃至折损少量兵员。

之后再沿汾河谷地向北,到达玉壁附近,从而抵达河东绛州战场。

按照北朝的里制,长安到绛州大概要行军600里,麾下士卒多为新军步兵,日行50里已经是极限,还需要多位老将辅佐,才能勉强维持住这个速度。

饶是如此,到达玉壁城的时间也比预计的晚了数天,二月二十一日才到达绛州附近。

这也和补给有关系,由于经济的落后,周国的屯田发展得更早,屯田范围比齐国更广阔,又得到了河东,并且关中腹地更接近两国交战的前线。

而齐国的运输干线多经过太行山、黄河等险峻自然地,这些因素都让周国的后勤通道较之齐国有着便宜之力。

然而最根本的原因,其实还是周国的物资储备并不如齐国丰厚,齐国可以吃一碗倒一碗,那周国就只能分成上下顿,不仅田租征收多出齐国一倍,且还经常“因粮于敌”,说白了就是去抢齐人的粮草。

对此齐国也是一样的,双方互相截断粮道是日常。

而六万人的资粮不是小数目,邙山之战西魏伤亡的兵员就是这个数字,可以这么下论断:高欢在玉壁的战败,代表着周齐两国进入了相持对峙的阶段,尽管齐国仍占据国力优势,但差距已经不如此前那么绝望;

但若是这六万人再度报销,不仅对周国是第二次巨大打击,且局势将再次滑落到东西前期的态势,齐国将恢复到对周国充满压制力、随时可以灭其国的危险状态。

因此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周齐各自建国后的第一场大战,严格来说也是宇文氏的立国之战,打赢了保十年安稳,打输了数着指头过日子。

若不是齐主疑似亲至,宇文护也不会派遣如此多的军队,若证实非齐主,没准还要遣返一些,保留下足够抵御齐国进攻的兵数就行。

周国朝廷也有人提出异议,表示荆州方面的王琳军有所异动,齐军的进势疑似为其攻打江陵的萧詧而造势声援,不应过于重视,但没人敢确信。

说到底还是周国家底太薄,输不起。

因此作为名义上的主帅,宇文邕充满了压力,皇国兴废,在此一战!

没有上过真正战场的新人,本能地就会想要稳妥,底下晋公一系的将领也都同意——因此周军就在新绛、稷山、河津的沿河防线中,与玉壁并列的郝壁、吴壁、薛家堡、柏壁、横桥堡等坞壁驻扎。

休整数日,一边恢复军力士气,一边打探前线情报。

“曲沃已经丢了?也罢,即便不是齐主领兵,齐军也容易克拔此城。”

宇文邕面上忧虑增添一分,心里却轻松一阵。这是前线要地,不丢才奇怪,齐军先拔这个地方,就说明目的不是速攻玉壁,而是在绛州和他们争夺坞壁阵地,徐徐推进,这种打法更加稳妥,野心却不广。

对于宇文邕来说,更希望齐军直接来攻打玉壁,若能再次打死一个齐主,他们国势就稳了,对兄长的地位也大有裨益。

而且守城战总是比野战轻松的。

“之后齐军往闻喜东南走了?”

是郑伟守御的那座城池,想必是没问题了,宇文邕忍不住笑着:“齐军何日至的?攻城多久了?”

这是最新的情报,还未确认,斥候们也不敢轻信,但上官有问,传令官只得回禀:“齐军二十三日至龙头城下。”

“噢?”宇文邕兴奋起来,打断话头:“既然如此,我等即刻率兵相援,还可以与城内守军共击齐军?”

如今是二十五日,他们加快行军,应当能在五日内抵达闻喜境内,彼时齐军锐气已散,正好夹击。

传令官下去,宇文邕与众将商议起来,周国朝堂党派的复杂也渗入到这支军队高层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