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大明的工业(2/2)
于是基因在作祟,也想让人类成为天空霸主。
人们对于天空,总是遐想的,对于月亮,也是充满幻想的,朱祁铄是后世人,自然是知道月亮上并没有什么,他也搭过飞机,享受过翱翔天空。
可若是在大明这个冷兵器为主、热武器为辅的时代,他若是实现了让人飞天的行动,岂不是可以自豪?
热气球的研究到了尾声,大概还有半个月,就要进行首飞。
到时候,朱祁铄打算召开大明版本的发布会,告知应天府所有人,可以前去观看大明的第一次载人飞天。
接着,朱祁铄又去了电力研究部,这里是研究电力的,只是,还处于初步阶段,理论什么的,都有,只是材料,实在难以解决。
农业文明完全转向工业文明的一大难题,就是材料的问题,很多东西的制造,都是需要特殊的材料的。
比如早期的飞机,其实如果要是材料足够,大明的工部,现在就能造出来那种小巧的滑翔机,当然,飞起来就不一定了,毕竟内燃机的制造,材料的要求太过于苛刻。
朱祁铄又来到了蒸汽机部门。
朱祁铄没有要求大明一下子造出内燃机,而是蒸汽机过渡,先让大明进入蒸汽时代。
这里的研究也到了尾声,蒸汽机,大概会和热气球一起面世。
最后朱祁铄逛到了材料部门,这个部分,可以说是大明工部的核心部门了,各种先进的科技,都离不开材料的升级,尤其是高强度的金属钢铁的出现。
里面的科研人员一个个都在加班加点的进行研究。
朱祁铄认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大明的工部,被他赋予军功制。
谁或者谁的团队,率先科研出来成功,直接重赏,比如赏万户侯、赏黄金万两等等。
不过,朱元璋曾提出过建议,说能不能在封赏中加入他的“免死丹书铁券”。
朱祁铄听到,一阵无语,你赐予的那是“免死丹书铁券”吗?那是“坐标”啊,科研人员知道你要赐给他们这个,不得立马吓死,找根白绫上吊。
似乎是知道自己的“免死丹书铁券”,变成了催命符,朱元璋一脸尴尬。
“祁铄啊,那你全权看着办吧。”
朱元璋已经将大明的一部分权力,让给了朱祁铄。
为了增加竞争压力,工部现在在朱祁铄的带领下,各个部门出来东西,谁就获奖,哪个工作室三个月内研究不出来东西,工作室直接裁撤。
朱祁铄高官厚禄的养着他们,最基本的工作人员,俸禄相当于后世的年薪100万,包吃包住,自然是不能养闲人的。
以至于工部现在的钱财都有些捉襟见肘,朱祁铄在考虑开启海外贸易后,赚取外汇来填补这部分的窟窿了。
当朱祁铄再次返回到陶成道和马顿两人的地方时,他见到他无比震惊的一幕。
“陶兄!”
“顿弟!”
“陶兄!”
“顿弟!”
“陶兄!”
“顿弟!”
两个人,眼泪汪汪,似乎是找到了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