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捆绑(2/2)
随着老人颤颤眨眼,那信纸上的字迹也随之颤动,似如天外来信,极不真实。
天才是为天生,人才则是人教出来的。前者天才历来寥寥,而有心之下,后者人才却可济济。
所以哪怕只是为了这些在背后将她高高托起的手,她也得努力让自己更有出息一些才行呢。
这些会被她吸引的女孩子们,都有一颗向往冲破世俗礼法束缚的心。
这一切争先恐后地朝她涌来,无声却喧嚣,震耳欲聋,冲击着心神,令她应接不暇,好似天旋地转,全然不知所措。
这世上之人,各有立场混淆对错,各为己利蒙蔽视线,是否被他们理解,似乎的确不怎么重要。
须知时下并非人人都有书可读,故而真论起来,在民间,让一件事成为戏本亦或是童谣此类通俗易懂之物,才是最广最快、最易深入人心的传播途径。
不知是不是她出现了幻觉,她看到乌云飘散,很快,有一缕刺目的强光自东方破云而出。
我嫉妒阿兄得到的一切都比我好,我认为自己不该居于他之下,所以我拼命读书,还装出大度懂事模样。
他轻易也想不到,一个儿子,需要为他的劫后余生,向他的父亲编造出一个完美的说辞。
巨大的恐惧与不适,以及那太过陌生、就连他自己也尚且意识不到的愤怒。
一名十七八岁的少女,她披着狐皮斗篷,肤色偏黑,脸蛋偏圆,本是有些娇憨的长相,但此刻那深邃的双眼透着凌厉,浓眉紧锁,周身有外露的桀骜之气,
此时说起话来轻声轻语,且说着说着,更忍不住心疼地红了眼眶。
那双眼睛极英气,瞳仁黑亮,仿若星辰藏于其内。
生得高挑窈窕,五官趋于寻常,然肤色白净,穿衣首饰看似简单却花了心思,因此倒也堆出了几分干净素雅的气质来。
近来愈发胡闹,脾气也愈发暴躁,摔东西都是小事,前日里竟还朝自己扇耳光,说是想叫自己清醒些!
很浅薄的激将法,但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懂得那是何等心情。
好似深陷于一方泥沼之中,那泥沼里渐渐长出有毒的藻物,将泥沼表面厚厚覆盖,继而冒出墨绿腥臭的毒泡,随时都能要了他的性命。
这甚至无关对错真假,父亲只是做出了一个对当下最有利的选择!
谢相寅宽大的身影自椅中缓缓而起,他生性多疑,即便不上战场时,也习惯随身佩刀,加之一身杀气,不笑时,便时刻给人以无声威慑之感。
纵然前方是万丈深渊,此刻她走在这条挣脱酷刑枷锁的路上,却也是无比畅快的!
她连站起来活下去都是难事,拿什么去喂养以德报怨、柔软圣洁的心肠?
月氏手指冰凉发颤,只觉女儿的话如一根根锋利长针,刺入她身体每一处。
康丛对上妹妹恶狠狠的眼睛,只觉那双深邃棕黑色的眸子里有生死关头的孤注一掷,押上一切的放手一搏,也有惊人的决绝,和一丝强忍着的倔强泪光。
不敢反抗的人,除了清楚地知道自己不具备反抗的能力之外,同时也很清楚反抗会带来自己无法承受的后果。
你的无用,便是最好用的匕首!正因他想不到你敢反抗,这便是你最大的机会和胜算!
幼时他总盼着长大,自认长大后就能拥有更多力量,不再遭人欺凌,但随着长大,他却发现,很多力量无法通过自身来实现,而需要外力的加持,但那些外力,父亲总吝于分与他……
万念俱灰之下,日复一日压制在心底的怨恨与不满如猛兽破笼而出,激得她最后的一丝理智也消散无形。
夜间蝉鸣微歇,一阵夜风吹过,池塘内绽着的碗莲随风微动,淡淡清香散发开来。
如何说话才能叫人觉得舒服,如何行事才能亲密而不逾越,这其中的分寸他向来把握得极好。
昔日里他会对她笑,也偶尔会同她说心事,称赞她最能听得懂他想说的。
战场之上刀枪无眼,无论身居何位,皆没有退却的道理,但殉身之法,却分高低。身为将士,死在强敌刀下,是为死得其所。可若折在自己的狂妄大意之下,却是毫无价值。
对方不曾拿世俗说法来评判她的对错善恶,其身气息如水,包容广博,而又肆意流淌,奔腾间,似有磅礴的“伐道之气”显现。
她双手虽未得到解放,但却已经给了人拍大腿,并伸手指指点点的感觉。
对母亲总能做到无限包容——母亲本性无知粗鲁,但身为一个独自拉扯儿子长大的寡妇,她不粗鲁是活不下去的。
生着一张清瘦窄脸,眉毛很淡,平日里也甚少大声说话或对谁动怒。
眼下又兴许是将以往走过的路再重走一遍,凭着那些付出过代价换来的经验,得以走得更稳一些罢了。
偶尔回想起前两年做过的事情,多会觉得愚不可及,更甚者要难堪到将自己捂到被子里去。
很突然的问话,直入主题,没有铺垫,也没有旁敲侧击的试探。
一手拿起酒壶,一手挡袖,往酒盏里注入酒水,仪态端方悦目。
他通身上下并无华彩装饰,仿若一件玉器,只是将其上尘埃擦去,使原本光华显露,便足以惊艳万物。
那张脸的轮廓异常优越,骨相与皮相无不上乘,没有一丝多余累赘之处,就连左侧眼角下方那未消去的细小伤痕,都在为他添色。
其人显然刚沐浴罢,周身洁净,且发丝尚未干透,因此只拿玉簪束起了一半,余下一半披散在脑后浓密如瀑,额侧一缕不经意间垂落于眉侧,显出几分清爽的慵懒之气。偏其眉宇清贵凛冽,眉眼漆黑如寒星,二者相和之下,便冲撞出了那极具冲击之美。
穆卿尘卸下了繁重的盔甲,此刻身着深青色绸袍,衣袍崭新,质地柔软润泽,勾勒出挺括出色的肩背轮廓。
亏欠与谢意,可以快速拉近两个陌生人之间的关系,答谢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一条很好用的交际桥梁。
他试图平静下来,但所有理智都如点雪入烘炉,即刻融化。
四目相视,咫尺之间,他心跳如雷生,天地却寂静。
他的人生啊,看似无限光鲜,万事俱备,但与他而言,却就是这样无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