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民国宗师 > 第八六八章 张氏进京 两边偶遇

第八六八章 张氏进京 两边偶遇(1/2)

目录

1913年春,张作霖在东北虽然名气鹊起,但还仅限于辽西一地。

在杨猛看来,其距离后世熟知的东北王,还差了十万八千里,甚至连自称东北侯,都显得有些勉勉强强。

当然,张作霖虽然还没真正成气候,但作为陆军第27师师长,第27师兵员有8000多人,其中包括两个步兵旅、一个炮兵团和一个骑兵团……

这点兵力,别说跟北洋六镇之一相比,即便是跟沪军比起来,都显得有些不值一提。

不过,这八千多百战老卒,却是张作霖在关外的攻伐与相互吞并中,一点点攒出来的家底。

至于北洋六镇,虽然装备精良,实力强大,但袁世凯受日俄威慑,不敢向关外派出一兵一卒,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张作霖是土匪起家,行事虽然匪气十足,但在辽西军民的心里,却是属于那种拿了钱必定办事的奢遮人物。

所以,哪怕张作霖一直夹在小鬼子和老毛子之间,但他手下的队伍在关外,从按月收取保护费,转为吃相更好看些的‘护境安民’,其实总共耗费的时间尚不足一年。

这也让张作霖从一个土匪武装,快速成长并蜕变为了地方军阀。

让其他势力想不到的是,随着张作霖的地盘越来越大,他对所保护的城镇和农村也开始了真正的人治,加上手头的兵力越来越多,反而又成了他左右逢源的资本。

这种快速的蜕变,首先是源自于张作霖自身的枭雄本性,却也少不了心腹郝恩光的牵线搭桥。

郝恩光,杨猛的嫡亲师兄,在东北已度过了第七个年头,从张作霖的贴身保镖、武术教官,渐渐的成长为亲卫团长……

在袁世凯的心里,似张作霖这种土匪发家的兵头,不过是藓芥之患,反手之间便可轻易覆灭之。

然而,随着中情局这几年不断加大投入,向关外连续派遣出精锐特工,除了收集着东北的情报与山川地貌,也会通过情报共享和策略分析,作为支援张作霖在关外乱世的崛起,使得他在日俄之间反复的横跳中,非但没有受到扼杀,反而不断壮大起来。

只是当这种强大,达到正规师级别的力量后,终于触碰到了袁世凯的警戒线……

于是,随着五国银行贷款到位,北洋经历换装变得更强大后,袁世凯便不再满足于对东北的冷眼旁观,开始试图通过控制张作霖,从小鬼子和老毛子手里攫取更多利益。

就像当初的清廷一样,在自己的国土上面,竟然还要保持军事中立这种可笑的立场。

北洋政府在面子上,比清廷做得好看也好听了些,实际仍然不敢触碰日俄在东北的核心利益。

否则,袁世凯也不至于,亲自召唤一个刚刚崛起的师长,来北京城里面见他。

张作霖起初,是并不想来北京向袁世凯输诚的。

他的心里深知,像自己这种土匪起家的前清军头,本就深受北洋政府的猜忌。

在袁世凯的眼中,大夏的军队只有两种,一种是他的北洋嫡系,第二种,就是北洋系之外的部队。

所以,张作霖的心里很清楚,袁世凯此次召唤自己入京,未必没有试探自己的野心,甚至可能要动一动关外利益的想法。

然而,当郝恩光接到杨猛的密电,在电文中跟他推荐了一策,说此策必定可获得袁世凯的器重后,张作霖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第二天就带着郝恩光的亲卫团南下入关了……

这些年的合作中,中情局的情报和策略分析,几乎无有不中,早让张作霖对杨猛或是青衣的战略眼光,佩服的五体投地。

所以,在听到只要依计行事,不仅能得到袁世凯的器重,甚至可能获得北洋的军械装备支援后,一向都喜欢火中取栗的张作霖,自然不可能错过这个机会。

“渔父先生昨日入京,却在北京正阳门东站,遭遇狙击手刺杀?”

张作霖带着人马,刚刚入京不久,就听闻了昨日渔夫入京谈判的消息,瞬间就明白了杨猛为何会揭露袁世凯的心魔,并劝他在这个时候来北京……

“这一环套一环的风格,可不像小杨的行事啊,倒像是你那个青衣弟妹……”

张作霖捋了捋嘴角的胡子,笑哈哈的跟郝恩光打着趣,不过,在笑声落下之后,他几乎不假思索的将郝恩光拉到一旁,低声吩咐了起来……

“你把咱亲卫团的驻扎营地,选在南城墙外面附近那旮沓(现北京二环路),那里距东交民巷使馆区最近,一旦你那师弟的后手都不顶用,俺老张这步棋大概就是他的底牌……”

“啊?”

郝恩光微微一愣,却见张作霖嘿嘿一笑,示意他赶紧去办,连忙会意的带着几个亲兵离去……

“这个疯猴子,娶的媳妇都比猴子还精!”

张作霖笑着感慨了两句,随后问起了杨宇霆……

“我说宇霆啊,你说咱现在是直接去觐见大总统,还是去祭一番咱的五脏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