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大秦攻略 > 第316章 看县民

第316章 看县民(2/2)

目录

这些事当年流传在三川郡,身为三川郡人,陈平怎能没听说过。

衡道:「张良还活著吗?」

陈平道:「还活著吧。」

「那他在何处?」

「臣也不知。」

陈平心中是有猜测的,但依旧只是猜测,没有与公子说。

中原正式入冬了,大雪纷飞的洛河两岸依旧有飘著炊烟的村子。

陈平带著公子来到了他曾经的住处,这是一个破落到难以形容的家。

这几乎就不是家,四周都是断壁,连屋顶也塌在地面腐烂了,唯有门框还支撑著。

「臣若不是有这一身官服,臣就是一个一无所有的人。」

衡又一次钦佩陈平。

感受著公子带著崇敬的目光,陈平自以为若说自己不觉得骄傲,那是不可能的。

随后,陈平带著衡来到了自己的兄嫂家中。

见到是陈平回来了,兄嫂十分热情地相迎,得知与陈平一起而来的少年人是现在皇帝的儿子,更加惶恐地下拜行礼。

跟著陈平来到了三川郡,衡才得知了陈平的过去。

自小,公子衡都是受叔孙通教导,那时所学的都是让人向善的。

但跟随著陈平,以及见到了各县的人们,这些人有好有坏,以至于在陈平的解释中为什么有些人是坏人,有些人是好人。

而陈平所教的,在衡的归纳中可以归结于人心。

人心有好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在陈平看来公子衡可以是一个善良的人,但也需要面对人的恶。

这些天,公子就在三川郡暂时住了下来,并且时常与陈平走动在各种酒宴中。

冬日里的人们庆贺了丰收,正值粮食与酒水最充足的时节。

在这些酒宴中,陈平总会得到一些三川郡旧人们的吹捧,有些人说陈平年少时就如何如何不凡,还有人说陈平一定会入丞相府为吏,甚至还有人说陈平会成为下一个大秦的丞相。

陈平将说这句话的人给揍了一顿。

丞相李斯对大秦太重要,并且丞相李斯的影响会随著书同文,车同轨的律法下,一直延续下去。

毕竞,现在的皇帝没有再封一个丞相,又深知皇帝与丞相之间的感情,谁敢这么说,就是害他陈平。

所以呀,陈平揍了说这话的人一顿,其实真的算是客气了。

在宴席上的人们是什么样,衡都看了一遍,观察了许久。

直到宴席结束,宾客们都散去之后,陈平就会与公子衡说这些人背后的另外一张脸。

陈平一直都很耐心的教导公子,让公子衡明白人心中的恶。

只有明白了人心中的恶,公子衡才能学会在将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往来中,保护自己。

在三川郡留了一个月,风雪时而停,时而下,这天下也时而晴朗,时而会有阴雨。

桂林郡由送来了不少橘子,礼让人将橘子送到了三川郡。

这都是桂林郡特有的柑橘,衡吃著橘子,写著要给父皇与右相的书信。

写给父皇的书信中,衡写了这巡视一路而来的见闻,以及他自己的心得,其实娄敬说的没错,陈平确实是一个坏人,不然他也不会如此了解人心中的恶,但陈平所做的都是为国的好事。

在写给右相的书信中,多是一些问候,问右相的身体如何,并且让人送了一些柑橘给右相,还说了他与陈平这一路的见闻。

写完之后,衡将这两封书信放入两个牛皮袋子中,分别让人送去咸阳。

今天的三川郡又下起了大雪,陈平又去见一个乡长。

而衡与几个侍卫来到了洛阳城,以前的洛邑已不在了,那些房屋都被拆了之后,成了这里的城墙。

这些天,衡总会亲自来看看洛阳城的建设,就当是散心了。

又过了几天,衡又收到了章敬大哥的回信,章敬又去了西北边关任职,并且还带著太学府的支教夫子令,从此一边在军中教书,一边戍守边关。

并且帮助涉间将武威县扩建为武威郡,并且向西建设张掖县。

以后的河西走廊,会是一郡两县的格局。

「也不知道,章敬大哥这一去,什么时候能再相见。」

戍边的将领与服从军役的人不同,将领皆由太尉府调度,若没有调令可能要在边关守一辈子。

但将领也可以请命离开边关,探望家里。

需要丞相府与太尉府以及皇帝的批覆,这个流程很复杂。

一个将领的调动事关边军的稳定,当年蒙武老太尉过世,而蒙恬还在戍守长城,他都无法回家见老太尉最后一面。

有这些先例在,其实秦军将领很少有主动请命离开边关的。

西北戍边不会太苦,也没有别人说的这么苦寒,衡亲自去过西北的边关,他知道西北是什么样,因秦军掌握了整个河西走廊之后,建设武威县,西域商贩往来不绝,其实河西走廊很富裕。

衡也坚信,以后的河西走廊会更富裕。

衡看著章敬的书信,他在离开时见了一面皇帝,皇帝让他在西北多种一些树。

回到三川郡的住处,衡将章敬大哥的事告知了陈平。

陈平道:「皇帝用人一直有一个准则,那就是父辈若在咸阳或是关中任职,其子辈就要去边关,或者是调去更远的地方,章邯是如今的内史令,他的儿子自然不能在关中任职。」

衡道:「这样也挺好,若是留在咸阳,他的才能反倒被埋没了。」

在衡认为,章敬是很有才能,而且文武都是极其好的,他这样的人就应该去建设边关,才能发挥他的作用。

陈平看了书信,迟疑道:「章敬前往西北戍边,还带去了一万边军,」

「嗯。」

衡吃著柑橘点头。

陈平神色狐疑,「皇帝在裁撤各地兵马,唯独向西北增兵?」

>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