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摊牌了,我明天登基 > 第163章 大丰收(下)

第163章 大丰收(下)(1/2)

目录

第163章大丰收(下)

陆执安到中正殿的时候陆远平已经整理好衣冠,正准备出发呢。

见他来了,一点都不意外。

“何书。”

何书十分识趣地递上了一张纸。

这就是今天一早送来的汇总数据。

陆执安伸手接过。

纸面上第一句就是十分简要的信息总结。

“好,好,好!”

连着三个好字,足以说明此时陆执安的心情。

最近大家都在忙活罗家的事情,气氛比较压抑,不过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任谁看到这个数据都很难不开心。

已知种植一亩地所需要的玉米种子大约7-8斤,而今年京郊玉米总产量超过百万斤,那么明年可种植面积……

怨不得他们一个个的都是喜笑颜开的模样,连陆远平都没有例外。

上百万斤的高产粮食种子,按照玉米近百倍的回报率,明年再收上来的时候怕不是就差不多破亿了。

也就是说,只要明年没有什么大型天灾,后年的时候,甚至可以给每个大恒百姓分到足够种一亩地的玉米种子。

而一亩地种出来的玉米,悉数充作口粮的话,甚至够一个青年男子吃上近一年的时间。

他们,不到十年的时间,就可以让大家伙再无饱腹之忧!

任谁得知这样的好消息也很难憋的住笑脸。

“先别傻乐了,到上朝时间了。”

陆远平伸手拍了拍陆执安的肩膀,提醒道。

他来的时候本就不早了,这么稍稍一耽误,就到了时间。

陆执安仔细收好了这张纸,准备等下朝了之后仔细看一看详细信息。

今日早朝和前些时日没什么不同,除了同步一下大致的罗家审理进度,就是关于秋收的事项。

一说秋收,大臣们的眼神就往陆执安父子身上瞟。

谁不知道这玉米也到了收获的时候,去年这几天就差不多能知道收了多少了,今年……

“太子,你来说。”

提起这件事,陆远平的脸上也有了笑意。

这也就是有秋收的事情给罗家顶着,偶尔缓和一下气氛,不然的话,你看他盯不盯死他们就完了!

陆执安也没有含糊,脸上带着笑,他的心情也是很美的。

或许是因为这些年受了他的影响,每年各类种子留种的时候,从皇庄至百姓,都开始有意无意地留更加优质的稻谷麦粒作为来年的种子,再加上有肥料的助力,大恒年年秋收的数据都在网上涨。

今年京畿附近除了玉米之外的作物产量比去年又有了些许的提高,算得上是喜上加喜了。

陆执安从怀中取出早上看到的纸条,将大致的信息一一读了出来。

就在他们说话间,外面开始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

空气中的湿度都有了一个明显的涨幅,即便是他们身在大殿中也能清晰地感受到。

听到陆执安说出的信息,对农事稍微有些了解的官员也都松了一口气。

陆执安担心这些宝贵的玉米种子受潮,他们又何尝不是呢?

这可是关乎着大恒数十上百年未来的重要大宝贝!

外面已经开始下雨,陆远平暂时只能歇了带百官们去看一看玉米仓库的想法。

玉米都已经统计收仓,这种地方都会严严实实地保护起来,谨防受潮,他们这一大群人要是顶着雨水跑过去,只会影响仓库里的情况。

反正玉米都在仓库里面放着,只要保存好了,什么时候去看都是看。

比起那一点点炫耀出来的成就感,还是好好保存玉米更重要。

这几年,为了向天下人强调这三种新作物的重要性,就连每年皇帝亲自耕种的御田里都换成了玉米、番薯、土豆来种。

可见其对玉米的重视程度。

百官们倒是没多少人有亲眼看一看玉米的念头,他们只要知道一切都好就已经很好了!

散朝后,文武百官依次而出。

这些年大恒官员们的福利也比以前好了,尤其是朝官。

上朝时间晚了一些,能睡个囫囵觉了不说,像是这种刮风下雨的天气,宫里还会给准备雨伞,让小内侍帮忙送回各自的衙门。

再不像是之前那样,每天都要饿着肚子起大早,三五不时还得淋得一身狼狈。

别看这些小小的细节,细微之处才最见人心。

散朝之后,陆执安父子俩照常去开小会。

“罗家的案子太复杂,不过到现在其实基本上该有的东西都问了个七七八八,后面主要就是填充各个案子的细节信息了。”陆执安喝了口茶,说道。

他最近是真的忙,陆远平不知道是怎么想的,将盯着罗家案子进度的任务交给了他,大量的信息首先汇总到他这里,以至于他现在连空闲时间都没有太多了。

一开始的时候他看到那些案子涉及的内容还会觉得气愤,毕竟有的是真的长了个人样就不做人事儿。

后来看多了,不是不气了,是直接给气麻木了。

越是了解的深入,陆执安心里想要拔掉四大家族的念头就越是根深蒂固。

他不否认有出淤泥而不染的,但……这种情况下,真真是宁可错杀不可放过。

世家大族的存在,对于地方统治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不管是从个人还是国家角度来看,都不应该有世家大族的存在。

现在他们已经对罗家动手了,那么接下来的这些年,剩下的三个家族一个都跑不了。

“那就好,这个案子是你来主办,回头公审的时候也是你去,到时候你在民间的声望又能深厚一些,地位也更稳固。”

陆远平微微点头。

别看现在陆家就他们两个长成的男丁,但这些年暗地里还是有不少人心里有龌龊的心思。

主要是他们这些年虽然也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事情,但手段上并不迂回,甚至还很直白,多少也是得罪了一些人的。

表面上看现在满朝上下齐心协力,地方上的官员也都夹着尾巴做人,但实际上他们的心思,又有几个人能够摸得透呢?

陆永宁年纪还小,身体也不好,又是养在深宫,所以暂时还算是安分。

但是老七家的那个私生子,年纪可是和陆执安差不太多的,这两年暗戳戳的开始搞小动作,他不是不知道。

要陆远平说,得亏当年他们回京之前的那场大混战,成功干掉了和他平辈的所有男丁,不然他们这几年还真不敢这么大刀阔斧地搞各种改革。

现在,陆执安身份上就占着大义,在民间的名声也很好,手里握着民心。

地位不说稳如泰山,那也没有差太多。

但无论如何,能让他的地位再稳当一些,陆远平都很乐意去做。

虽然从没有和陆执安明说过,但是这两年他的情绪也越来越放松。

现在这个局面,即便是他立刻出了什么意外暴毙而亡,让陆执安来接手整个大恒,这孩子最多就是手忙脚乱一段时间,只要没有外部力量捣乱,那就是稳稳的。

唯一让人担忧的也就只剩一个子嗣问题。

不过太子妃已经定下,钦天监也正在挑日子,想来应该也要不了太久,他就能抱上孙辈了。

像是当年,孟梓华嫁给他没两月就有了陆执安,这么算的话,再有个两三年就行了。

“爹?爹?老头子?!”陆执安逐渐大声,见陆远平回过神来,才收了音量,“想什么呢这么入神?”

“想大孙子大孙女。”陆远平顺口就回了一句。

陆执安:……

大约是自打婚事被定下之后被调侃的次数有点多了,陆执安听到这话竟然没有觉得太意外。

嗯,就是觉得,这是他爹能干得出来的事儿。

虽然他爹催婚催得跟玩儿似的,但是陆执安也明白老头子多少还是有点急的。

只是顾念着他的想法,所以才没有真的下死劲儿催婚。

只是这些年朝中大臣们的儿女们一个个地成婚,和陆执安同龄还没有成婚的也就只剩下他的几个伴读了。

什么婚宴、满月宴、周岁宴之类的消息,陆执安和陆远平虽然从没有去过,消息却是一个都没落地收到了。

眼馋啊!

但既然陆远平提到了,陆执安也忍不住往孩子的身上去联想了。

他最近和穆安竹的联系没有以前那么多,但也不算少了。

只不过见面多是在宫里,远没有两人第一次去约会的时候那么自在。

在这样双方都比较主动的靠近下,感情自然是比以前深厚了许多。

至少提到和她的婚事时,陆执安淡定了不少。

联想自己和她未来的孩子会是什么样子的时候,也不会有一点反感的情绪。

“那您有的等了。”陆执安顺嘴就回了一句。

前段时间都是他被调侃,这会儿可算是能让他扎回去了。

这就是回旋镖啊!

陆远平:……

“滚滚滚!办你的案子去!这么大的人了,一点儿好听话都不会说!快滚快滚!”陆远平没好气地随手掷出一支干净的毛笔,跳着脚赶人。

“好嘞!”陆执安也不跟他客气,又从边上的小几上捏了块点心塞嘴里,这才慢条斯理地走出了书房。

陆远平:……

这个混小子是真的很知道怎么气他爹。

出了书房之后陆执安的表情就正经多了,也没再跟刚才一样慢悠悠地做事,而是雷厉风行起来。

罗家的事情实在是太过庞杂,涉及的百姓数量又着实多,而且还有许多的事情因为天长日久的难以寻到苦主本人,工作量也就更大了。

说来也是惨,自打进了八月份之后他就一直都是东宫、广明殿、各个衙门之间转悠,愣是挤不出来时间去凤仪宫。

这中间连穆安竹都进宫了两次,他连个面儿都没有碰到。

罗家,罗家。

.

九月初的大恒新闻报,堪称是每年最受关注的一期报纸了。

自打高产作物的消息传出来之后,大恒上下都关注着种植的消息呢,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玉米了。

倒不是剩下两种不重要,而是玉米的回报率实在是太高了。

想想看至今都还没有走出皇庄范围的番薯和土豆吧,再看看京郊种了那么老大地方的玉米。

这么大块的玉米地,给众人的感受是最直观也是最真实的。

九月三日一大早,就有人蹲在了报社仓库门口。

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能够第一时间拿到报纸,好看一看今年的玉米收成怎么样。

秋收那几天天气大都不错,零星下了两三天的雨,剩下的都是艳阳天。

那日早朝之后没多久,太阳就出来了。

负责玉米仓库的兵丁们按照吩咐将玉米又拖出来狠狠晒了两天,再重新收回仓里。

这回得出的数量就是准确的了——

一百一十三万斤。

按照十斤种子一亩地来算,明年的玉米地能有十几万亩。

十余万亩地是多大的面积呢?

简单来说,就是只比如今京城小上那么一丢丢。

这样的面积已经可以说是相当可观了。

再换算一下,这个面积比他前世的古北平还要大上一些。

而大恒的京城此时住了多少人呢?

超过六十万。

按照今年的这个种植情况,明年想要在京城周围种完这么多的玉米,光是玉米地估计得从京城往外绵延出去好几里地。

也不知道到时候秋收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壮观场面。

这样的好消息自然是要刊登在报纸上面通告全天下的。

而百姓们翘首以盼的,也是这个消息。

这一日,报社仓库门口的生意好极了。

许多来批发报纸的人,都还没走出仓库大门多远呢,手里的报纸就已经被热情的百姓们哄抢一空。

反而是老老实实等在书店门口的人,眼巴巴地熬了许久,才从那些从报社回来的人口中得到了准确的消息。

一时间,整个京城都是喜气洋洋的。

而这种欢快的气氛,正在从京城向着周边区域乃至整个大恒蔓延而去。

丰收的喜悦一向很容易传染,原本因为最近罗家的案子牵扯了太多的人而显得有些低迷的京城,快速地活了起来。

秋收过后,忙碌中不知时日,时间就过得快了许多。

等到陆执安再度从公务中擡起头来,注意到窗外的鹅毛大雪时,才恍然发现,原来已经是深冬了。

“侍墨。”

“殿下。”

听到声音,侍墨立刻从门外走了进来。

“钦天监那边有说这次雪要下多久吗?”

瑞雪兆丰年,但如果雪太大了,也不是好事。

“说是大约下上三日,后两日会小一些。”

陆执安点了点头。

“让人留意点百姓们的屋子怎么样,别有冻死饿死的。”

京城的房子大多是砖瓦结构,以黏土或三合土为粘合剂。

这样的房子虽然有较高的承受能力,但如果雪下得太大了的话,还是有可能压塌房顶的。

更何况还有一小部分百姓们自行搭建的泥瓦房,牢固程度就更加堪忧了。

这样的冬日里,有房子和火炕的助力,活下来不算难,可若是没了房子,那转天之间冻死几个人可以说是轻轻松松。

太远的地方难以顾及,但像是京城这种天子脚下的地方,他们还是有能力好好照看着的。

“殿下放心,桓公子已经去做了。”

侍墨口中说的桓公子指的是陆执安的伴读。

太子都已经出阁问政,伴读自然就不用像是之前一样常住宫中伴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