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摊牌了,我明天登基 > 第137章 出阁(上)

第137章 出阁(上)(1/2)

目录

第137章出阁(上)

金玉满堂

是一个寓意相当美好的样式了,搭配上以缃色为主的玻璃原石,看上去格外般配。

尤其是在午后的阳光照射下,黄灿灿的颜色更是惹眼,顿时就吸引来了无数人热烈的目光。

今日能到场的,五成以上都是大商人,像是金玉满堂这样寓意的摆件本就受他们喜爱。

虽说在场的还有不少高官,但怎么着?他们还能跟豪商比财富不成?

今天敢进来的商人随便挑出来一个,都不一定能在官员里找出十个以上身家相当的。

当然,二者本身就不再同一个领域,不能这么作比较,可也能知晓当下的玻璃铺中聚集了多少的财富。

金玉满堂的寓意对于他们这样的豪商来说是相当好的寓意,但在座的官员们大多看不上这一点,觉得太过浅薄俗气。

有人嫌,有人爱,拍卖场中的动静并未比方才第一件拍品在场的时候要小。

赵俊才介绍完金玉满堂,就把拍卖台留给了它,自己则是下台休息换衣服去了。

一刻钟后,赵俊才三度上台。

“金玉满堂缃色玻璃摆件,起拍价,五百两白银……”

“一千两!”

不等赵俊才说完,台下就传来了叫价声。

赵俊才面不改色,语气照常地说完了剩下的话,“……每次加价不低于五十两。现在,竞拍开始!”

根本不需要他多说什么热场子,价格在短短几息之间就从五百两擡到了三千。

这已经超过上一件拍品的最终成交价了,可见竞争有多激烈。

赵俊才站在台上看的清楚,现在在叫价的都是商人,不少人还和他打过交道,论辈分可能还要叫声叔叔伯伯之类的。

官员是一个都没有的,文官自认有格调,不屑参与;武将嘛……和文官别苗头久了,也不想拍这种会被他们说俗气的玩意儿。

也是因为他们都不会参与,所以台下的商人们才叫价叫得那么兴高采烈。

毕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他们还是不敢和这些手握实权的大佬们明着斗的。

商人一重眼光二重处事,能做到当前这个位置上的,没有一个是傻子。

热烈的叫价还在继续,三千两远远不是成交价,即便是早前就已经听殿下说过压轴拍品的成交价预计可能高达万两金,赵俊才依旧觉得震撼。

这可才只是第二件拍品。

从第四件开始,后面的每一件拍品规格都比前面的拍品大,做工也更精细,预期价格自然也就,对吧。

但他也从没有想过第二件拍品就能在玻璃制品的首次亮相上奔着万两大关去了啊!

“八千六百两!”

一声叫价后,整个场中安静了下来。

在这个价格出来之前其实已经出现过这样的场面,只是这回,没有下一个出价者了。

“八千六百两,一次!”

“八千六百两,两次!”

“八千六百两,三次!”

“成交!”

拍卖锤重重落下,赵俊才看向笑着坐在位置上的人,道了声恭喜。

“恭喜卢老爷以八千六百两高价拍得这件金玉满堂缃色玻璃摆件!”

“接下来,我们继续请出今日第三件拍品……”

拍卖会还在继续。

正在二楼和三楼参加拍卖的人没有注意到,每一件拍品拍出之后,都有人不着痕迹地从一些角落走出,向玻璃铺外走去,而后和人接个头,交换了一些信息之后再返回。

这些来接头的人收到消息之后还会再转一手,最后将信息传入宫中。

中间虽然有一定的时间差,但对于当下来说已经绰绰有余。

父子俩人这会儿都在广明殿后的书房,一边处理政务一边接收从玻璃铺传来的消息。

当听到第八件拍品就已经拍出八千两黄金高价时,即便是始作俑者,二人也不由得有些吃惊。

“看来,这些商人还真是有钱啊……”

陆远平感叹了一句。

他从前单只知道商人赚钱,却没有仔细了解过,并不清楚他们到底多有钱。

今日这么一出,倒是让他大开眼界。

玻璃制品说到底还是奢侈品定位,目前除了尚在保密的眼镜、望远镜这两项用途之外,其他对于普通人来说都是完全不需要的,属于是更高层次生活水平的需求。

而首次进行拍卖的玻璃制品,无一例外都是摆件或者是小巧的日用工具,将奢侈品的身份贯彻到底。

能拿出这么多钱来买一些不必要的东西,只为了好看或者是充面子,也是大手笔了。

“不只是充面子。”陆执安摇了摇头,“这种东西对于他们这个层次的商人来说,更像是实力的证明。”

“证明自己雄厚的财力,好取信于客户。”

陆远平倒是往这个方向想,略一思索而后点了点头。

“那就看看这玻璃铺最后两件拍品会拍出什么样的价格吧。”

玻璃铺这次的十件拍品中,只有最后两件不是摆着好看的摆件,而是具有使用功能的,一套茶具,和一组玻璃瓶。

从制作难度上来讲,这两个东西目前是高于前面那些摆件的,就是不知道会不会有人识货了。

玻璃铺中的拍卖可不会管这父子俩的好奇,稳步进行着。

午后的阳光也在逐渐西斜,将要没入地面,将最后一缕颜色一并收走。

“黄金一万五千八百七十两,三次!”

“成交!”

随着最后一件拍品的拍卖锤落定,本次拍卖终于结束了。

赵俊才长舒一口气,对着台下众人致意,总结陈词一番之后,今日这拍卖场就散了。

不去管散去的人流,赵俊才坐下狂饮一壶茶水之后彻底松了口气,消了一下身上的汗意之后又匆匆换了身衣服。

进宫。

这个时间距离宫门下钥还有一会儿,速战速决地话应当来得及。

毕竟是玻璃铺的第一场拍卖会,怎么也要及时和殿下汇报一下才好啊。

为了避免消息泄露,下午那些不断传信息的都只说了成交价,不曾提过其他的信息,像是成交价具体是谁出的这种消息,他直接汇报会比较稳妥一点。

没有从正门进,而是走了东宫附近的奉化门。

这边的人都是陆执安的手下,能做到对他的行踪保密。

若是走正门,那里太多人盯着,只怕还到不了下钥时间,玻璃铺背后是皇室的消息就要传得人尽皆知了。

这明显有违玻璃铺秘密建设的初衷。

进宫的过程很顺利。

东宫虽然也在皇宫范围内,但严格说其实是宫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就像是个缩小版的宫城,有自己的门户。

走奉化门入宫,要不了几步就是东宫的一个小角门,赵俊才跟着引路的内侍一路疾行,不过半刻钟时间就到了陆执安面前。

这会儿可不止陆执安在东宫,陆远平也在。

这几年的时间,朝中政治形势愈发见好,再加上各种革新带来的高效率,还有陆执安帮着分摊一些工作,陆远平也终于有了一些空闲时间。

今日惦记着陆执安这边的事情,陆远平忙完之后就溜溜达达地过来等着听消息了。

见到皇帝也在,赵俊才不由得呼吸一滞。

他此前从未见过皇帝,即便是见殿下,也少有在东宫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陆执安微服出宫时顺带去他那里看看情况,要多低调有多低调。

而今天,父子俩虽然穿的都是常服,但毕竟是宫里最尊贵的人了,不管是料子还是样式都乃上上之选,愈发显得他们气质非凡。

即便是今天刚见过众“星”云集的大场面,赵俊才心里依旧紧张的不行。

“陛下,殿下,这是今日拍卖的详细信息,玻璃铺一楼的售卖还未结束,草民进宫前,一楼营业额已经超过万两。”

赵俊才双手递上了一份简易折子,他虽然不是官员,那毕竟是直属太子,还是能用奏折的。

陆执安接过折子之后直接顺手丢给了自家老爹。

陆远平瞪了他一眼之后才打开折子,一条条地看下去。

这份折子不同于早前的简要汇报,不仅记录了拍品和成交价,还有竞拍成功之人的简要信息。

朝廷官员不少,但报名了今天拍卖的不算多,主要是没有资格,剩下的这些人在拍卖会之前验资的时候都和赵俊才打了照面,这也是为什么他能在拍卖的时候直接叫出对方身份的原因。

能叫的出来,自然也能记下来,今日这十件拍品里面有六件都是各地豪商出手拍走,余下的四件则是官员出手。

折子的内容并不多,主要是因为这还是第一次拍卖,短时间内是看不出什么的。

不过上面的拍卖总额还是让他震惊了一下。

共计十件拍品,竟然共计拍出了六十二万余银两的高价。

而如果扣除各项成本的话,玻璃铺如今已经全数回本,还盈余了六十万。

可见其中暴利。

当然,陆远平也知道,这份暴利的主要来源其实还是因为信息差。

只有他们知道这看似金贵的玻璃造价有多低,而外人在他们的造势下以为这确实是一种奢侈品。

其实道理上来说和陆执安前世的钻石差不多,实际价值未必有多高,但就是把控产出,人为制造饥饿营销,再哄擡物价。

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的羊毛贸易呢?

不过是将原本对外的手段,变了个形,用在了富户身上罢了。

商税制度已经定型,短期内不好更改,容易引起商人的大量反扑,陆执安他们又不愿意大量的金银被商人囤积而不流入市场。

给他们一个花钱的理由,这便成了最好的解决办法。

现在看来,效果好像还不错。

只这一次的拍卖,都快顶得上整个大恒一成的税收了。

而按照陆执安的想法,这种拍卖,三个月一次,碰上年底还要来场大的,到时候赚的肯定也更多。

这么算下来的话,单一个玻璃铺,就能从商人和官员手上拢到大恒半年的税收,这个数字不可谓不恐怖。

也将商人的豪富程度,再一次清晰地摆在了他眼前。

“怪不得前任总是强调要打压商人,如此暴利,若是所有人都去经商,这国家哪里还有人种田。”

陆远平叹息一声。

陆执安却是摇了摇头:“经商也不是人人都可的事情,爹你觉得天下间,能像今日这样出价的商人能有多少?”

能在京城站稳脚跟的商人绝对是凤毛麟角,哪怕当初的扬州首富赵家,这么几年的时间经营下来,也没有闯出多大的名头。

京城鱼龙混杂,能处理好这么错综复杂关系的商人的身家,随便放到底下一个大城市都差不多是首富地位了。

陆执安虽然打算收割一批财富,但也没指望着尖尖上的这少数群体真让他们挣大钱。

无论是以哪种划分等级的方式给天下百姓分类,总是站在尖端的人只占少数,越往下,基数越大。

学识是这样,财富是这样,权力也是这样。

玻璃制品早晚是要进入寻常百姓家的,到时候理由他都想好了,技术进步成本下降,所以想要惠及于民。

至于那少部分的富户到时候愿不愿意自己手里的藏品如此贬值,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若是过了那么些年他们还没能处理好商税问题的话,未免也太废柴了些。

陆远平只是没有往这个方向上去想,陆执安只是稍微带了一下,他就明白了过来。

不仅仅是商人数量。

就连玻璃这样的奢侈品,天下间也没有多少,更遑论造价低廉但售价奇高的了。

商人手中利益虽然庞大,但也远没有他方才所想的那么恐怖。

更何况,即便是有更多人投身商业,能不能赚大钱是一回事儿,大恒如今有高产粮食、未来可以补上这一方面的短缺又是一回事儿。

自然调整之下,想必即便是放开一些控制力度,也不会对如今的大恒造成太大的影响。

要知道,休养生息这件事虽然是从今年才开始定下的基调,但是在过去几年的时间里,因为曲辕犁和肥料的诞生,如今的大恒耕地面积已经是他刚登基时候的两倍有余。

再加上肥料的增产效用,每年光是收上来的农税都抵得上过去三年,而大头却是在百姓手里的。

这几年的时间里,仅仅只是京城,婴幼儿的数量都有了肉眼可见的增长,更不用说整个大恒了。

陆执安前些天还在和他商议,是否要在秋收之后农闲时段来一场人口普查。

把大恒有多少壮丁、男女老幼比例全部统计出来,好对未来做规划。

秋收之后百姓家需要忙碌的事情不多,正适合做这种普查工作,既不耽误农时,也不会对地方工作造成额外的负担。

要知道,大恒如今的孩童数量虽然正在暴增,但这些孩童想要成长为一个国家的中流砥柱,至少还需要十余年时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