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封宫(1/2)
第126章封宫
既然是要去六部观政,那自然不能随随便便地就去。
至少,他得知道各部如今的具体工作是什么,都在办什么差。
打个比方,如果他要去户部,那么大恒如今每年的税银多少?屯粮几何?国库还有多少钱粮?
总不能两眼一抹黑地就去了,全靠户部的人教吧?
且不说户部那么忙,有没有人有那么多的时间来教他。
他也不能只听一家之言,万一对方糊弄他呢?
这种落到纸面上的文字信息,虽然也不能避免各种问题,但至少有迹可循,出了问题也能找到有问题的人。
过两年他还只是去观政,给自己做铺垫打基础,犯点错是不打紧,还有老爹能指导他,帮他查漏补缺,教他应该如何处理。
可要是养成了这样的习惯,等到未来需要他主持大局的时候,一丁点失误都有可能导致满盘皆输的时候,再犯这样的错误,那才是真的要完犊子了。
那曾经让人自豪不已、千余年后还被世人铭记的开元盛世,不就是被一个人的任性给一点点挖塌了地基,倾颓之势不可挡,再也没能重现盛世吗?
前世的时候,陆执安作为一个历史系的研究生,也和人讨论过封建帝制的弊端。
将一个国家的兴亡、所有权利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的时候,权利中心这个人是蠢是精,仁善或暴戾,对于这个国家来说具有太多的不确定性。
谁能保证代代都有明主?谁能确保代代明主继位?谁能保证明主不会变得昏庸?
更别提,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还不在于此,多方搅合之下,那么多王朝都逃不过三百年魔咒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当时的陆执安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局外人,站在时间长河的下游,去“放马后炮”,他不身在其中,自然能看得清楚。
但是当他真的成了局中人,成了未来的君主,他才发现,这个位置承担着多大的压力。
哪怕以他的心智和见识,在这个处处都有局限性的时代,都不能做到让自己满意的程度,那些纯粹的古人,发现不了或者解决不了问题,好像也不是不能理解的事情了。
只是理解归理解,陆执安却是不会拿这当做借口的。
前世他还没来得及做出什么贡献就没了,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临了之前救了个小朋友。
今生却走了大运,站到如今这个位置上,不做点什么总觉得很亏。
所以他说出了远在海外的粮种,倒腾出了研究院和济民书院,将自己有限的所学种在大恒的土地上,期待着有朝一日它们可以开花结果。
他不保证自己一定是个圣明之君,但他的价值观绝不允许他做一个对社会有害的人。
毕竟,前世的他,也可以说是被整个社会供养着长大的啊。
虽然脚下的土地再怎么相似也不一定就是同一片,或许是平行时空又或者是别的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