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摊牌了,我明天登基 > 第113章 羊毛制品入市

第113章 羊毛制品入市(2/2)

目录

唯一没有跟着车队走的望远镜已经到位,对于这场仗,他就没有太多需要担心的点了。

毕竟如今地利人和都在他这边,虽说晚秋时节兴兵似乎有些晚了,但如今还没有到草原上大雪纷飞的季节,也算是个好时候。

羊毛贸易这件事至今都还没有公开,主要就是不希望在这个节骨眼上出什么岔子。

不过现在倒是无所谓了。

经此一役,羊毛贸易这个坑肯定是不可能不被其他势力发现了,想要用这东西再坑他们一次也不现实。

而且如今京城离入冬也不太远了,积攒了好几年的羊毛制品也是时候散出去了。

当然,这些东西不可能再像是卖给草原上那样高价,那不就是宰自家人了吗?

但也不能太低价,毕竟成本摆在那里。

所以,蔺晖文在细细斟酌之后,定下了以斤论价的售卖方式。

一斤羊毛制品的价格被定在了三两银子。

受到工艺水平限制,如今的一件暖衣重量大约在□□两之间,暖裤略重些,但也不到一斤半,更重的暖毯则是要看具体大小和厚度了。

这个价格没有比在草原上卖的便宜太多,主要也是考虑到如今原材料还是在草原上收购的那些,当时价格便宜,以后大批量制作的话,羊毛肯定要涨价。

若是此时定价太低,以后涨价就难了,然后就变成赔本生意,逐渐寥落。

暂定价格是这样,等到过了一段时间,市场相对稳定下来之后,再由买卖之间相互调节,就不用时时盯着了。

而且羊毛这东西好得,工艺并不算太复杂,比起用各种皮毛来保暖,价格上实惠太多。

对于百姓之家来说,也是一个好物件,也算是利国利民的一个发明了。

每年北方被冻伤冻死的百姓数量都不算少,尤其是在更往北的地方,漫长的冬季太容易断绝一个人生的希望了。

此前的暖炕很好的解决了百姓们在家中的取暖问题,因为有专门的烟道,还间接让此前在家中用木炭来取暖以至于中毒身亡的事件少了许多。

但那并不能解决外出谋生时候的寒冷。

暖衣暖裤的出现和平民化,虽然不能让大多数百姓都买得起,但是形成了市场竞争力,总会有一些保暖效果略差、与暖衣价格又相近的皮毛会降价的。

这样一来,就能更多一些百姓买得起,在外出的时候穿的更暖一些。

当然,这些都是针对现有情况进行的推论,实际上会如何发展,还是要等到实际进行的时候才能知道。

总之,陆执安他们是已经确定了要将暖衣暖裤这些产品推行天下了。

很快,京城最繁华的街道上新开张了一家店铺。

其中售卖的,便是前两年被纳入到贡品名录中的暖衣暖裤暖毯。

像是这种贡品,很轻易地就能吸引到大量的关注,尤其是现在已经是秋季,正在降温,人们对于保暖正是有需求的时候。

无论是它的保暖效果,还是说出口的格调,都在吸引着不少人去店铺中光顾。

因而,在第一时间就吸引了不少人的光顾,一时之间门庭若市。

不过,在短暂的热度过后,门面的客流量就小了许多。

原因其实很简单——粗糙。

羊毛制品虽然保暖效果不错,但终究比不过丝绸细软,即便是在中间隔一层布料,也难以消除这点触感上的差别。

养尊处优的人自然是不愿意委屈自己的,反正买都买了表完衷心,皇帝也不可能检查他们穿什么。

所以,在经过短暂的高峰之后,就开始缓缓回落,同时,摆在店铺柜台上的衣物,也悄无声息地变了模样。

生活拮据的人是不可能考虑衣服好不好看的,如今摆在柜台上的,便是花样比较简朴的款式。

这样的款式价格上也会稍微低一些,更适用于平民百姓。

花样,哪里有省钱重要啊。

别说只是简朴了,哪怕是丑,他们也能穿。

由于羊毛制品出色的保暖效果,系列产品飞速在京城传播开来。

明面上,这些东西都是贡品,所以即便是生意好,也没人敢过来抢夺。

倒是有那比较有商业眼光的,在京城买了之后转手就卖去别的地方。

这他们是不管的,正当的商业行为而已。

与此同时,在边关,将士们也迎来了第一次新辎重的发放。

“唉?这是什么?衣服吗?长得好生奇怪啊!”

有人拎着从发放处领来的东西,问道。

这东西摸上去还挺软,只是这一会儿,手上就热乎了一些,似乎还不错的样子?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