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暴雨(1/2)
第106章暴雨
陆执安来是想要告诉他爹一个好消息的,没想到撞见了这一幕,不由得发问:“爹,发生什么事了?”
别看陆远平远离朝政许多年,但是与生俱来的天赋和自小接受的教育,让他拥有十分优秀的政治嗅觉。
初上手的时候偶尔还需要朝中的几位大臣们接洽,但是最近这一年多的时间,他已经能够完全独立完成自己的任务了。
即便是刚回宫那段日子,陆执安也没有在他的脸上看到过这般凝重的表情,以至于连透明玻璃研发出来的喜悦都消散了不少。
“淮南道东边地界,暴雨了。”
陆远平早前就有不祥的预感。
近些年大恒境内都没有什么大灾大难的,也没有大型战事,所以百姓的日子过得还算顺遂。
只是,按照以往的经验来看,这样的平稳并不会有多少年,就必定会有新一轮的灾难降临。
只是他没有想到,意外来的竟然这样快。
淮南道东边?
陆执安迅速回忆了一遍地图。
是他前世的安省、苏省的北部地区,也确实是洪涝灾害频发的地界。
这个位置洪涝灾害频发多是因为地理条件造成的,难以干预,如今也不是黄河流域,就更没有什么办法了。
只是他们还需要尽快做好救灾的准备才行。
暴雨之后极易出现洪涝,尤其是淮南道那边报上来的消息还是十年未见的大暴雨,只怕是很难躲过这一劫了。
这样的大型灾害发生,所需要警惕的不仅仅只是赈灾这一项,大洪水之后极易引发瘟疫灾害,洪涝区的灾后重建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点。
而且北境还有戎庭在虎视眈眈,保不准他们就会趁着这个阶段对边境发起攻击。
见陆执安转眼之间就能明白过来自己是在为什么发愁,陆远平欣慰地点了点头。
“第一批赈灾方案已经命人去调整了,户部和工部之前一起做过洪涝灾害的预案,如今看来确实是要方便太多太多了。”陆远平并不是为救灾愁,毕竟他能做的都已经安排了下来,比起早些年的光景,情况要好上许多了。
他发愁的是,如今才五月份,淮南道那边种的不是小麦就是水稻的,都还没到收割的季节。
他对农事再不精通,也知晓这个时候正是这些作物猛长的时候,需要的是晴朗的天气以及湿度的浇水。
可不是那种能把人砸得眼睛都睁不开的水。
这般大的降雨,只怕是百姓们这一季的辛苦劳作,几乎就要白费了。
这样一来,后面至少半年,这些受灾百姓们的生计都是一个问题。
农民就是这样,靠天吃饭,收成全看老天爷的脸色,抗风险能力就比较弱。
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于是每逢大灾,最先遭殃的就是他们。
陆执安也想到了这一点。
淮南道东部地区地势平坦,一旦起了大水,那便是沃野千里任君驰骋,想要靠人力干涉都做不到。
这不像是黄河决堤,提前有预兆的时候还可以紧急补救,不管有用没用,起码能做些什么。
一旦百姓们因为水灾流离失所,当地的不稳定性就会直线上升,社会治安也会得不到保证,毕竟为了生存,人类连易子而食的事情都能做得出来,有多少人还能固守自己的道德底线。
“爹,往年遇到水灾的时候朝中都是怎么处理的?”陆执安沉吟了一会儿,问道。
救灾,首先是要尽可能抢救重要的人和物,活下来之后,才能考虑以后的生存,但后半部分也是相当重要的。
“往年……”陆远平回忆了一下,“朝中拨款,当地粮仓开仓救济,维持秩序,保证不要有疫情发生,别的……好像也没了。”
倒不是他们不愿意做什么,而是只能做到这一步了。
陆执安抿了抿唇。
淮南道东部受灾,生活困难的百姓绝不是一两千之数,数万甚至数十万都是有可能的,陆执安就是再心软,也不可能短时间内就给他们找到一个能满足所有人需要的行当,支援他们的生活。
“爹,水灾的话,各地城镇也会受损的吧?都是怎么处理的?”陆执安问道。
“是由当地财政出资重建,不过资金的来源大部分是朝廷下拨的救灾款项。”
“嗯?你是说……”
陆远平眼睛一亮。
“爹,你觉得,以工代赈怎么样?”
以工代赈,好一个以工代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