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使臣(1/2)
第97章使臣
这是陆执安在皇宫中过的第二个新年了,比起去年的一团忙乱和手足无措,今年陆执安明显要适应得多。
主要是因为今年先帝周年祭奠之前,他还只是一个刚刚回宫的皇子,对于宫中礼仪以及各项事务的流程处于一种完全陌生的状态,都需要从头学习,所以需要花费的精力也明显要多上些。
但是如今他已经将宫中的重要节庆场合都出席了一遍,除了因为国丧而简办的几个小节之外,其他都已经经历了一遍,他脑子又不差,已经将自己需要做的事情记了个七七八八,再过两年估计就是一个太子“熟练工”了。
所以,虽然陆执安手头的事情比去年更多了些,却也没有让情况变得更坏。
甚至于,他还有闲心给快要过六岁生日的陆风致准备生日礼物。
六岁,在大恒已经算得上是年纪比较大了,彻底脱离了奶娃娃的行列,富裕一些的人家,最晚也要在这个年纪开始给孩子做启蒙教育了。
等过段时间小家伙过了生日,也是时候开始启蒙了。
搁陆执安前世,这就是从幼儿园到小学生的转变阶段。
而启蒙即将开始,也就意味着陆远平选了许久的公主伴读,终于定了下来。
在选伴读这件事上陆远平是十分谨慎的,毕竟别人家的小闺女,因为规矩都藏得比较严实,脾性不好摸。
陆远平又不希望自家闺女跟京中某些娇小姐一样,这也不会那也不会的,一天到晚眼里只有后院的那些事情。
陆风致可是公主,眼界不应该被局限在那小小的宅院之中,不然这一辈子过得得有多憋屈啊。
当年他母后还是皇后呢,到最后还是落得了个郁郁而终,陆远平不希望将来要是有个万一,陆风致也落得那般境地。
所以他希望陆风致学很多东西,不需要学得多么深入,只求能找到个她喜欢的方向,再开拓一下眼界,有三四手帕交,至少在以后遇到挫折的时候,还能有人倾吐心事。
这些小心思,陆远平没有跟任何一个人说。
他只是想要提前做好应对最坏的情况的预防措施,而不是让家里人一起担忧起还没有影的事情来。
也是因此,陆远平在给陆风致选伴读的时候就格外挑剔了些,这和当初给陆执安挑伴读还不一样。
当时陆执安已经十岁,对于很多事情都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而且作为既定的太子,未来的皇帝,他要走的是与陆风致截然不同的路。
这是一条将会十分孤独的路。
作为皇帝,要执掌的是天下百姓的未来,为此,他将不会有什么贴心人,即便是有,也不应当出现在臣子之中。
自古以来君臣权力的博弈从未停止过,即便是朝政清明,人还有私心呢。
陆远平不怀疑陆执安可以有值得信任的臣子,就像此时的他一样。
但二者之间的眼界终究是不同的,立场也不相同,难免会有相背而行的时候。
对于陆执安来说,哪怕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伴读,到了不得已的时候,也是要做出取舍的,这不是无情,是对于黎民苍生的负责。
而臣子,一个不行还有十个,十个不行还有全天下那么多的读书人,总是有可用的。
他的生活不会局限于一块小小的天地,肩上的责任也不可能让他因为一些小挫折而失去斗志。
所以,陆远平给陆执安挑选伴读,一看家风,二看才能,性格什么的反而是在其次了,这与陆风致的伴读们恰恰相反。
等陆风致六岁生辰过了之后,伴读们就会入宫,陪伴公主学习。
国丧已过,今年的新年就比去年要热闹太多太多。
主要是这一年的时间里面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情,朝堂像是被狠狠犁过好几遍一样,正处于阳和年间难得一见的清明时候。
而作为这场贪官污吏“浩劫”中生存下来的官员,且不说未来如何,至少这时候大家都是干净的,不少人还满怀斗志,想着君臣一心,创造一个元安盛世。
这种上下一心做一件事的氛围是很能激励人的,尤其是自从治河案之后,朝中的情况逐渐稳定下来,偶尔处理什么人也都不是太大的案子,大家的心态也逐渐平稳。
所以不管是想着努力做事升官发财也好,青史留名也罢,大恒如今的朝堂都处于一种奋发向上的氛围中。
而新的一年又是新的开始,抛去元安元年的两个大案的阴影,带着对皇上和太子的信任走上全新的一年,可不就是十分值得期待吗?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除夕晚宴的气氛格外热烈也是十分正常的事情了。
送年礼的环节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受到各方条件的限制,今年大臣们送上来的年礼明显比先帝时候要克制简朴许多。
有的人是没钱搞名贵的,有的人是没胆子,所以大家送上来的多是一些意头比较好的礼物,像是某地长得格外强壮的稻谷、某个湖里捞上来的长寿龟、某处山里意外发现的老参……
陆执安:!稻谷
他对于其他的东西没什么兴趣,但是对于被送上来的那捧稻谷格外的感兴趣。
得益于前世的教育普及,对于这方面的常识他还是有那么一丢丢的了解的。
当初被尊称为神农再世的那一位,就是从稻谷中选取合适的粮种,经过一轮轮的反复实验和研究,这才有了后来将无数人从饥饿中拯救出来的杂交水稻。
他虽然不了解其中的具体情况,但是基础的一些知识还是有所耳闻的,像是今日看到的这种比普通稻谷更加强壮的,正是做这方面实验研究的好材料。
小禄子那边还是要继续做对比实验的,他对于种田颇有心得,做起事来也很细心。
七月的时候御田那边收获过后,他就安排小禄子去济民书院那边当了个旁听生,别的也不用多,主要是识字算术,都是他当下能用得到的东西,学上一学,以后记录各个田地的成长情况也能更清楚明确。
如今小禄子常用字早已经认得差不多了,简单的算数也没有问题,试验田那边的事情也依旧是由他来负责。
不过现在他不在宫中御田了,这里地方太小,容不下大量的试验田,肥料想要得到合适的配方需要大量的土地进行对比实验,所以被陆执安安排去了皇庄上。
不过短时间内想要找一个合适的人选来做粮种培育这件事也不是很好找。
倒不是说没人,而是这人需要有足够的专业素养,这并不是随便找一个懂种地的农人来就可以做到的事情。
怎么说也算得上是科研人才了。
这边献礼还没有结束,陆执安就已经将种子的去向考虑了个七七八八,实际上时间并没有过去多久。
陆执安没有工夫细想下去,只能将这件事暂时记在心里,然后打起精神,应对起眼前的局面来。
这也是与去年过年不同的一点——他国使者来贺。
去年过年是在国丧期间,所有节庆礼仪从简,就连大恒自身的宴席都没有歌舞酒乐助兴,自然也就不可能招待其他国家的使者。
但是按照礼仪,在国丧后的第一个新年,各国是要派出使者向新帝祝贺的。
也就是现在。
因为这一年的时间里,有大半的时间,大恒官场都处于动荡状态,所以今年来的这些使臣中,有不少人都是抱着考量这位新帝的心思来的。
毕竟,一个国家的行事作风,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它的执政者的影响。
若是执政者态度强硬,那么在边境问题上的一些试探就不能轻易做了,否则那就是蓄意挑起两国纷争,多好的打仗借口。
而若是执政者比较软弱,在很多事情上就有不少的操作余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