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隆冬(2/2)
他们这批新手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不可能刚过了科举就让他们去下基层。
不说别的,各种事项的简单流程要懂吧?朝中的简单情况要懂吧?官场中基本的规矩也要懂吧?
单只是这三项,就已经足够他们学上好一段的时间。
更何如今还有了政绩考核制度。
翰林院负责这批进士们的岗前培训工作,那么这件事就是计算在他们各自的政绩之中的,做事情自然也就格外的认真,生怕有一点讲漏了,等以后闹出事情的时候再扣自己的分。
原本翰林院是一个堪称清闲的单位,如今也被迫变得忙碌了起来。
冉同和依旧没有搞明白自己的状元之位是怎么得来的,不过当他了解到朝中的具体情况之后,就隐约有了一点感悟。
完全论学问的话,那他肯定不是这一届考生中最优秀的那一个,毕竟会试的时候就是考学问,他的成绩大家有目共睹。
论底蕴论资历论眼界,他都比不上那些家境不错的考生。
唯一的问题就出在了考题上面——西南。
冉同和就是西南人士。
准确的说,是西南边陲人士。
殿试上面问政西南,简直就是在问他,你家那边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没?
这对于一个土生土长的西南人来说,再简单不过了。
西南边境的情况他心里还是比较清楚的,私下里也曾经想过解决之法,并且在他得了秀才和举人的身份之后就曾经往衙门中去过,提出自己的想法。
但可惜,一直没有被接纳。
说实话,冉同和看到题目是问政西南的时候,心里还是有些忐忑的,毕竟之前那些县衙的反应一度让他以为自己的计策并不够靠谱,这才会被反复拒绝。
只是这些东西都是他深思熟虑过的,如果不写这些,让他临时去想备得答案,又很难做到。
所以思来想去,再加上殿试并不淘汰人,只是排名,而冉同和本就是第六十名了,再差也就这个名次,最终,他还是决定拼一把。
哪想到就因为这,他竟然成了状元呢?
琼林宴之后,冉同和一边忙着托人往家里送信,让妻子带着老人孩子一同入京,一边学习朝堂上的各种知识,偶尔偷空的时间就在想这件事。
至少他的那些计策是得了皇帝认可的,也就是说,有可能会实现。
想到这里以后,冉同和就回忆着,将自己的殿试文章默了下来,然后细细斟酌,看看有没有什么地方可以增减。
殿试毕竟只持续了那几个小时,冉同和觉得自己还是写的不够完美。
进士们入职翰林院之后,恩科的喧嚣就渐渐在京城中散去了。
外地来的考生们陆陆续续离京,朝中的政事也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处理节奏。
这样的安静,一直持续到了一个月后。
十一月初一。
这会儿已经入冬了,天气格外干冷。
不过今日一大早,陆执安起床的时候就发现,外面的院子里亮堂的出奇。
“这是……下雪了?”
冬日里天亮的晚,即便是改了上朝时间,这会儿外面的天色依旧很暗沉。
那么这一反常态的亮色,必定是来自雪面了。
“去吩咐一下御膳房,让他们准备一些姜茶和热乎的吃食,送到明光殿外广场去,分给那些大臣们。”
这样寒冷的天气,大臣们年纪可都不小了,在室外再懂出个好歹来可就不好了。
“是。”
得了吩咐,门口很快就有个小太监蹿了出去,显然是去御膳房了。
陆执安在宫人们的服侍下换好了衣服,又接了一个暖炉放在手心,这才出了屋门。
“今日不用轿撵了,我走着去。”
这样冷的天气,若是坐轿撵的话,人不运动着,还要被风吹,到不了明光殿外他就得凉了个□□成。
为了自己的健康着想,陆执安宁可多走几步路。
这对于已经练武一段时间了的陆执安来说并没有什么难度,不过是走走而已,就当做是锻炼了。
走路的过程中,血液循环加快,反而会让他觉得更暖和一些。
也是因此,陆执安到明光殿外的时候就比平日里晚了一些,御膳房已经将煮好的姜汤和热乎的饼子给送了过来,此时风雪已停,大家就站在清理好的地方吃着。
姜汤是不敢多喝的,怕等下上朝的时候有不雅之事,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抱着汤碗暖手。
见到陆执安来,众臣齐齐转身行礼。
“臣等参见太子殿下。”
“免礼,今日大家都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