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摊牌了,我明天登基 > 第73章 没好事

第73章 没好事(1/2)

目录

第73章没好事

赵小翠已经忘了肉究竟是什么味道了,没忍住,落下的第一筷子就是朝着肉去的。

小小的一片肉被赵小翠小心翼翼地夹起,然后放进了嘴里。

好吃!

肉怎么会不好吃!

其实赵小翠压根就没有品出来什么味道,只是觉得享受。

有了这么一块肉打底,赵小翠这一顿饭吃得香极了。

孤身一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她不怕吗?

自然是怕的。

只不过监察院的名头和赵家潜在的威胁让她忘记了害怕,闷着头往前走。

当晚,赵小翠枕着工作服叠成的这年头,埋在厚实的被窝里,心中一种安稳的感觉油然而生。

这一夜,她睡得踏实极了。

.

在赵小翠她们努力适应着新生活的同时,济民书院的招生考试终于在经过了十天的持久战之后落下了帷幕。

四月二十五日,济民书院放榜。

陆执安给的十套题目虽然题面不同,但是考教的方向都是一样的,难度也相差无几,所以最后是大家一起排名的。

原本被暂时保留的学生数量足足有三百人,经过最后的合并排名之后,只留下了一百人。

考虑到这批学生在未来是要离开家庭十年的时间,所以陆执安特意给了他们与家人道别与慎重思考的准备。

因为担心有人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选择放弃入学,所以放榜的时候名单是足足给出了两百人的名次,如果前一百名中有人放弃,那么就会从后面的人里面递补上来相应的数量。

同时,也是怕他们后面反悔,所以济民书院的开学时间,被陆执安定在了端午节后。

端午节在大恒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日了,虽然比不上千秋万寿以及上元、中秋、除夕这样的大节,但也十分受重视。

端午节当天,按照定例还会在宫中大摆宴席、举办赛龙舟等活动。

不过由于先帝驾崩还没有满一年,所以今年的端午节活动又要被取消了,只保留宴席这一件。

说起先帝驾崩这件事,陆执安才恍惚间反应过来,先帝是去年五月底驾崩,至今竟然已经快要一年了,而他们一家人回宫也快一年了。

别误会,这不是他对先帝有多少感情,他只是算自己还有多久可以光明正大地出宫溜达。

自从入宫以后,陆执安几乎就没有再出去过,也就前两次监察院公审的时候、济民书院招生报名的第一天他短暂地出去了几个时辰,但也都是很快就回来了。

而监察院那个位置,这么说吧,距离宫城大门还不到四里地呢!

也是在这个时候,陆执安才明白过来为什么以前偶尔瞥见的那些狗血言情文主角总是那么嫌弃皇宫中的生活。

确实是不自由。

先帝驾崩未满一年,他要是敢以非公务的原因出宫的话,指不定第二天陆远平的御案上会摆上多少弹劾他的折子呢!

陆执安倒不是多在意自己的名声好坏,但是他坐在了这个位置上,就必须要自觉地去维护皇室的,以及属于储君的威严。

而且眼看着济民书院没几天就要开课了,在满一年之前他去给大家上课都要偷偷摸摸的,不仅不能被人发现自己是星火先生的身份,还不能被人发现太子偷偷出宫。

麻烦。

而这个时候,宿康成的折返为本就忙碌的五月初又添了新的活计。

六万两千斤的羊毛,这么庞大的数字可不仅仅是放着好看的,他们上上下下的还要安排好处理羊毛的人手、工序、后勤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这也就是陆执安灵机一动,已经把前世工厂中的流水线那一套给搬了出来,不然真要按照他们的惯用思路,让一个人完整地掌握一门技术,先不说保密难度,光是学习要用的时间都是一个巨大的消耗。

他们的时间本就紧张,哪能这么消耗。

但即便是这样,上上下下要忙碌的事情也有很多。

尤其是羊毛贸易这件事如今算是他们皇室与葫芦娃们家族之间共同的秘密了,这玩意儿虽然关系着国家大事,可如今并不在政事队列中,他们还都要额外腾出时间来处理相关的事项。

陆执安这几天感觉越来越明显了,包括他外公在内的葫芦娃们看他的眼神是越来越幽怨。

至于为什么陆远平没有幽怨……哦,不过是被坑惯了所以习惯了而已。

好在有了宿康成这个大管家一样的存在,羊毛贸易的很多事都不需要他们亲自去处理,最上头的这几个人虽然是兼职,但也都只是负责商量把控大方向,实际落实问题还是交给了宿康成。

不然陆执安还真的有点担心葫芦娃们会不会撂挑子。

.

五月初一

在来到了工坊半个多月以后,赵小翠对于岗前培训的事项已经非常熟悉。

这天,她早早地收拾好了自己,到食堂吃了顿早饭填肚子,好有力气来完成上午的任务。

按照往常的规律来说,她吃完饭以后还有时间回到宿舍去休息个一刻半刻的,然后再去厂区。

不过今日她刚走到宿舍区外,就看到了云姐的身影。

“云姐?您怎么来了?这是有什么事情吗?”赵小翠有些疑惑。

先前招工的时候云姐就负责往返京城与工坊之间,接送她们这些女工,等到招工结束,赵小翠就没有再看到过她,如今也已经过了好几天的时间了。

“是小翠啊,这么早就吃完饭了?我听人说你学的很快,好好干,以后日子会好起来的。”云姐笑眯眯的。

她和工坊里的管事们大多有过交道,见面了也都会聊上两句,也知道如今赵小翠在工坊的师傅们那里都还挺有名声的。

赵小翠是第一批到工坊里来的女工,也是学得最快的女工,别看如今才过去了半个月的时间,实际上人家已经学会了好几个环节的技术。

时间越往后,报名来的女工就越多,织匠们也越来越忙不开手,很难同时去教那么多人,有的时候赵小翠还会被她们拉去一起教别人。

云姐其实也不懂为什么赵小翠这么聪明的人竟然也会没有通过济民书院的选拔,但她是聪明人,在宫中生存最重要的就是闭紧自己的嘴巴,虽然她已经出宫了,但这工坊里忙活的也是宫里的大事,所以即便是心里好奇,云姐也从没有问过这个问题。

但这并不妨碍她看好赵小翠。

这一批从宫中退下来之后又进了工坊的前任宫女们里,就有她稍微晚了几个月离宫的小姐妹,所以云姐知道的消息也就稍微多一点。

上面的人心善,得了好处的终归还是她们底下这些,别看赵小翠先前来报名的时候过得艰难,但只要她的聪明劲儿在,不做傻事,指不定哪天就成了什么大人物。

所以云姐并不会对她吝啬自己的善意。

这样的人才不好好相处,难道要对隔壁一号宿舍那群入职还没有三天就打了两架的人温声细语吗?

能在先帝的后宫中生存下来的人,哪怕只是一个普通的洒扫宫女,都要是耳聪目明,眼明心亮的,不然早就成了不知道被藏在哪里的孤魂野鬼。

她云姐虽然不至于苛待别人,但在一碗水端平的基础上做一些小小的人情投资还是会的。

赵小翠来报名那日的衣着她看在眼里,心中也明白她以前过得估计也不是什么好日子,只是她也没有没眼色到揭人伤疤,所以才这么隐晦地说了句以后会越来越好的话。

赵小翠或许没有猜到她心中那么弯弯绕绕的思绪,但也感受到了她的善意,落落大方地收下了她的祝福。

“那我可就谢谢云姐了,这要是我以后过了好日子,铁定先请云姐吃顿好的!”

“那我可就等着你的大餐了。”云姐也笑着说。

“行了,时间也差不多了,今日我过来是有事情要通知,你先在这边等一会儿,我叫下人。”

“好嘞。”

赵小翠能在赵家生存那么多年,自然会看眼色,笑着应了一声,就站到了旁边不碍事的地方。

她看了一眼云姐旁边的女子手里举起的锣,默默地低下头,堵上自己的耳朵。

果真是个机灵的。

云姐也堵上了自己的耳朵,然后对着旁边的人使了个眼神,下一刻,穿透力极强的锣声就开始响彻住宿区。

每个人被送来的时候都接受过最基础的指引,所以知道这锣声响起来就是要集合的意思,不敢耽误,连忙从各自所在的位置走了出来。

云姐站在原地等了一会儿,看人已经来的七七八八了,这才点点头,开始通知。

“大家到咱们坊里也都有些日子了,最晚的一批如今也已经进行了五六天的岗前培训,相信大家也都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活计了。”

“不过那些都仅仅只是岗前培训,都是小打小闹,我今天过来是要通知大家一件事情,希望你们每个人都认真记在心里,不要因为没有认真听误了事扣了工分,到时候可别说没有提醒你们!”

如今住在宿舍区里的女工们都是云姐从城里带过来的,她说的话在她们之中还是很有威慑力的。

听到云姐的话,众人顿时紧张了起来,准备认真地记下云姐等下要说的话。

其实云姐今日要说的很简单,主要就是一件事——从明天开始,她们这四百五十个人就要正式上工了。

这不仅意味着她们可以正式开始计算自己的工钱了,同时也意味着她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去犯错和尝试,因为工钱和她们做的活是挂钩的。

考虑到她们目前还是初学,所以前两旬的时间,即便是偶尔出错,或者效率慢一些,也不会扣他们的工钱,但等到了第三旬,加上他们的岗前培训时间,接触这项工作都已经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了,如果还是做不好的话,就要酌情降低他们的月钱了。

当然,如果做得好的话,还会有奖金。

这些事情都是她们在入职之前就已经跟她们说明白了的事,所以云姐也没有特意再额外强调。

反正等到真正开始上工的时候她们自然就会知道厉害。

“今日是最后一日的岗前培训,有什么还没有搞明白的问题抓紧时间去问你们的师傅,这是你们最后查漏补缺的机会了,听到了没有?”

“听到了!”

云姐听着还算整齐的回应声,满意地点了点头。

“行了,都去培训吧,散了!”

云姐就像是她的名字一样,和一朵云似的轻飘飘地来、轻飘飘的走。

女工们三五成群地往工坊那边去,这边已经离开的云姐,却是在两难之间抉择。

宿舍区的女工为什么只有四百五十个人。

不是说只有四百五十个人来了,而是他们中有一部分人选择了只包吃一顿不包住的工资发放标准。

所以,她们就与这四百五十人成了两个不同的群体。

云姐如今要面临的问题是,她是应该去管那剩下的三百多人,还是留在这里管这边的四百多人。

看上去只是一百人的区别,但是云姐心里清楚,这实际上是有不小的不同的。

为什么这四百人单独住在这里,甚至连住宿条件都快要和宫中的普通宫女们持平,就是因为她们住在宿舍里之后出入的机会少,泄密的可能性更小,所以以后她们这里要负责的工作也都是相对更加保密的那种。

而另一边,因为她们每日都回家,所以保密性差一点,做的工作也都不是太机密的环节。

云姐如果选择了三百人那边,直接就能当管事,手底下差不多四百号人,虽然没有官身,但也能过得很滋润了

而如果选择赵小翠他们这边,以她的资历就只能做个小管事,并且出入受限,但前途要比另一边更好一些。

到底选哪边,她还需要仔细想想。

.

五月二日,一列车队悄无声息地靠近了京城,但没有进城,而是拐了个弯儿,直接去了京郊的一个庄子上。

这个车队是宿康成进入草原之后收购了第一批羊毛时,就已经开始往回走的,只是他们拉着货物,又路途遥远,还要遮掩行踪,这才走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车队的到来无声无息的,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无人知晓,此后千年被奉为贸易战始祖与经典案例的羊毛贸易,在这一天,悄无声息地迈入了新的阶段。

工坊之中的事情在宿康成的领导下稳步推进着,陆执安却是分不出精力来关注这些。

他这两天想的都是济民书院开学的事情。

选拔考试的时候做过摸底调查,这次选出来的一百人里有六成的人都是睁眼瞎,再加上之前挑出来的一百个,好嘛,整个就是一文盲班子。

剩下四十个认点字的也没有好到哪去,会写自己的姓名都算得上是有学问了。

所以陆执安犹豫再三,还是决定先不安排各种拓展课程,而是先让人带他们认字。

认字是学习的基础。

无论是这个时代的显学,还是济民书院中的主要科目,没有一双会认字的眼睛都是学不来的,所以这是这批学生们必须要走的一步。

等到他们把常用字学得差不多了,才能够开始进行正儿八经的科学学习。

所以陆执安还得临时再搞出来一套语文课本。

他可不希望书院里的其他先生按照常规模式去教学生,别再把他好不容易挑出来的这些脑子活泛的孩子给教成了时代背景下的小古板。

所以这套语文课本只要能帮他们认识基础字、树立正确的观念就足够了,没必要夹带什么思想私货。

陆执安实在是不放心,才决定自己来写教材。

如果不是想起来的太晚了些,时间也来不及,陆执安还想要把拼音之类的辅助工具也给弄出来,好加快一下这批学生的学习进度。

不过,这样一来也算的上是同时给两百个孩子做启蒙了。

陆执安回想了一下他前世的启蒙读物,准确地说是小学时候学习过的各种诗词经典,然后又头疼了起来。

因为他突然想起来,虽然大恒在很多地方上都与他前世的古代种花十分相似,但是那些文化名人,东缺一个西少一个的。

他倒是知道一些享有盛名的古代儿童启蒙读物,甚至于到他读书的时候也依旧会在课文中看到这些读物的节选,但问题是其中的典故可与大恒大不相同啊!!!

举个例子,《三字经》中有这么一段:“融四岁,能让梨”。

这个典故在种花可以说的上是耳熟能详了,随便找个读了两年小学的孩子都能问出孔融让梨的故事梗概。

但是放在大恒——孔融?孔融是谁?

不认识,没听过。

陆执安是正儿八经接受了这个时代的启蒙教育的,可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孔融或者类似于孔融让梨的翻版故事。

而另一篇启蒙常用书籍《弟子规》,虽然在各种典故上用的比较少,但是在陆执安的前世曾经有人认为它容易禁锢孩童的思想。

陆执安倒是没有觉得有什么,孩子的思维模式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定下来的,想象力也不是仅靠着一千多个字就能够扼杀了的,虽然其中也有一些在后世看来是思想糟粕的成分,但放在大恒这个时代,反而更为合适。

而三字经,虽然把它搬运过来的难度要更大一些,至少要找到合适的典故来替换,但陆执安觉得,这种能够流传千年,最后孩被放入前世的小学教材的文章,肯定还是有它的独到之处。

“侍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