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四月(1/2)
第67章四月
梅永言要回京的消息看似不起眼,实际上却是在有心人的眼中敲响了重重的警钟。
当初陛下年幼失怙,先帝又是那个德行,梅永言就成了陛下最亲近的人,说句大不敬的话,他那是在拿梅永言当父亲对待。
只看陛下如今的动作就知道了,他对于梅永言要回京这件事抱有十分的期待。
梅永言离京十年,京城的梅府虽然留了人手照看,但早已破败,陆远平直接一挥手赐下了大宅子,还安排人修葺宅邸。
这人还没有回来都已经是这般模样了,要是真的回来了那还了得?!
如今朝中的岗位那可是一个萝卜一个坑,陛下这举动一看就是要将梅永言放上高位的,那他们岂不是要下去一个?
因为这件事,最近朝堂风格都变得谨慎起来了,生怕自己不小心犯了什么错,于是成了那个要让位的人。
不过梅永言虽然说是要回京了,却也不可能很快就到。
成都府距离京城可不算近,梅永言又是个文人,年纪也不小了,就是坐马车也要走上好久。
在梅永言踏上回京之路的时候,四月份的大恒新闻报总算是发布了。
比起前面几期因为有顾明远案牵扯所以关注人数众多的报纸来说,这一期的报纸并没有太重大的消息,但是顾明远案结案专刊上面曾经提及过一件事,依旧为这期报纸引来了不少的受众——
查抄罪臣府邸时所获得的金银财宝,在补偿完受害者之后,剩余部分会应用到改善民生方面。
改善民生,这个范围实在是太大,大家都好奇是要从哪些方面来改善。
顾明远一家可是从十年前就已经开始制售兵甲,十年下来积攒的财富,在押送进京的当日让百姓们大开眼界——那押送的车队前脚都已经进皇城了,后脚还没有进京城大门呢。
更别说除了顾明远一家以外,还有许许多多同样在这件案子中落马的众多官员。
这么大一笔钱,真的能都用在民生方面吗?
在众人的翘首以盼中,报童们的身影终于再次出现在了京城街头。
和前几个月不同,经过这几个月的卖报生涯,小报童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些许的改善,最明显的就是面黄肌瘦的孩子少了些。
虽然卖报纸得来的钱并不多,一个月也就那么一次,但对于这个年纪的小孩子们来说已经是十分难得的好活计了,大鱼大肉肯定是吃不起的,但是平日里喝的汤能多放些米,穿的衣服也能多加一层布,就已经很好了。
因此,小报童们这几个月卖报的时候也是格外的卖力。
现在甚至都不太需要他们用力吆喝了,只要看到他们挎着装报纸的包,就会有人自发地过来买报,街道上的人围成一小群一小群的,看上去格外热闹。
“看到没看到没?是什么好消息啊?”
“李秀才!你可算来了!快来快来,今天又出报纸了,赶紧给咱们读一读!”
现在,京城的百姓们对于报纸的热情格外高涨。
去年报纸刊行第一期的时候,上面刊登了火炕的搭建方法以及简单的图纸,不过当时已经入冬,这火炕是做不成的,所以也没有人尝试。
但是如今已经开春了,有人想起这件事,就试着在自己家的院子里搭了一个,竟然还真的搭成了!
这可就太让人震惊了!
这个时候手艺都是代代相传的,即便是亲生的,那还有传男不传女的说法呢。
没有人会把自己的独门手艺公开,因为这东西是能养活一家人一辈子的。
尤其是火炕这样的手艺,当初京城中火炕小队的数量蹭蹭往上涨,已经让很多人震撼了,但是登记在了报纸上,这就是完全公开了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