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严肃(1/2)
第64章严肃
陆执安最近很忙。
时间临近清明,宫中的人也开始为了祭祖忙碌了起来。
尤其是去年先帝新丧,如今还没有满一年,这个清明节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事实上,无论是否先帝新丧,每一年宫中的清明节都很重要。
从太|宗皇帝开始,每年清明都会带着皇子在太庙祭祖。
而这样的场面,在先帝时期达到了最为盛大的时候——毕竟其他几位祖宗祭祖的时候可都只有一个儿子,而先帝像是批发一样的,最多的时候带了十七个儿子过来。
可不就是场面盛大了许多吗?
毕竟只是这十七个儿子一字排开,就已经很壮观了。
今年的祭祖自然也是隆重的。
不过参与祭祀的人除了陆执安父子以外,还多了一个他意想不到的人。
陆执安看着被何书抱来的小孩子,差点没有反应过来。
“这是……十九皇叔?”
何书点了点头。
先帝的十九皇子,按照辈分,陆执安自然应该叫对方十九皇叔。
这位小皇叔前不久刚过了自己的周岁,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所以原本应该隆重的抓周宴并没有举办。
陆执安只在后来听说这个小叔叔抓周抓的是一把长命锁。
只是如今看他这模样,陆执安觉得,这长命锁怕是要使上吃奶的劲儿了才能够保佑他长命百岁了。
今日是陆执安第一次见到自己这个小叔叔,生下这孩子的那位太妃年纪比陆远平还小,也就稍微比陆执安大上几岁,如今都还没满二十呢。
陆远平年轻,不到三十岁。
为了避免有什么传言出来,这位太妃在过去近一年的时间里都是闷声带着儿子在自己的宫里生活,绝不迈出宫门半步。
这位十九皇叔又从小体弱,连陆远平的登基大典,他都因为先帝驾崩时的惊惧病重,没来参与。
太庙是不允许皇室子孙以外的人进去的,包括负责抱孩子的何书。
陆远平是皇帝,又是主祭人,还是他哥哥,自然也不能抱他。
皇帝亲手抱孩子祭祀只有一种情况——那是他新得、且唯一的儿子。
陆执安叹了口气,伸手从何书的怀里接过了他,好在他从小抱陆风致,这么多年下来育儿经验也算纯熟。
小孩儿应该是被交代过什么,看得出有些紧张,但是并没有一点反抗的意思,乖乖地任陆执安抱着,还睁着因为病弱而瘦的有些脱相的眼睛,十分认真地看着他。
陆执安只看他就能知道他的母亲应当也是一位美人,只可惜这母子两个如今都被这深宫困住了。
祭祀结束后,陆执安亲手将这位小皇叔送回了他所住的宫门外,看着从里面出来的婆子将他接了回去。
送完人,陆执安又紧接着开始了另一程的忙碌。
水泥从被研究出来至今已经过了好几个月的时间,不仅仅是最开始的配方,东宫内的几支队伍因为暂时没有别的研究方向,所以铆足了劲儿在水泥上面深耕,陆陆续续开发出来了好几种有各自擅长方向的水泥配方。
虽然比不上陆执安前世听说过的那些神奇,但总共是各有各的定位,也算是一种积极的收获了。
眼看着最初的改进小组把各方面比较均衡的水泥开发出了第三代,甚至打算继续研究第四代,陆执安不得不开始给他们安排新的研究方向。
总不能真的让他们把自己当个小怪一样地刷奖金吧?
水泥的配方几经改良,制作条件也没有一开始那么苛刻了,对于煤的需求量也小了许多。
再加上这几个月老爹的暗卫们也没有闲着,为了顾明远一案四处奔波查线索的时候还不忘了打听煤矿的线索,倒是真的让他们又找到了两处。
如今大恒暂时没有太大的战事,只是边疆处偶尔有些小摩擦,所以对于兵器的需求急切程度不算太高,这三处煤矿的开采量加起来不仅能够供得上军器监的需求,竟然还能有些剩余。
陆执安想着三月开始天气转暖,河道水信活跃,他们也是时候开始为今年的防洪工作做准备了。
如果不是因为刚过完年那段日子天气太冷,泥土上冻,他早就想开始做防汛工作了的,可惜现在的条件并不能允许他这样做。
三处煤矿开采出来的煤一部分进了军器监,另一部分就进了将作监。
如今农祁山早已经对陆执安心悦诚服,毕竟他可从没有听说过有什么人能够像太子殿下这样接连不断地弄出利国利民的东西来。
殿下说这个叫什么来着……哦对!发明!
农祁山一开始向陆执安示好的时候还想着借这条大腿升官呢,但是经过了这段时间,他反而有些想赖在将作监大匠这个位置上不走了。
这要是走了,他上哪见识这么厉害的太子殿下去?!
他可是知道,如今朝中除了最受陛下信重的那几位大臣之外,就还只有他知道几分东宫里的消息,知道这位太子殿下的厉害。
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农祁山心里觉得,陛下当年只怕是也比不过现在的太子殿下的。
所以当水泥配方和制作水泥的任务一并下达时,农祁山整个人都像是打了鸡血一样,兴奋的不得了,拍着胸脯和陆执安保证一定做好这项差事。
尤其是在东宫看过那一道道的水泥墙、知道这个东西将来是要用在修筑黄河大坝上之后,农祁山恨不得一天十遍地在将作监中巡视,生怕有谁偷工减料。
那可是治河啊!
能够青史留名的官员不多,甚至连平庸的皇帝都不会被特别记住,但像是治河这种动辄干系整个中原的大事,一旦办好了,毫不夸张地说,百姓们那可是会给负责治河的人立生祠、上香火的!
当初在剑南道修了都江堰的李冰父子,不就是因为将原本甚至可以说贫瘠的成都地界变成了天府之国,才被人念了数百年的好吗?
如果不是修堤坝和他们将作监实在不搭边、基本都是由工部出人负责的话,他都想要去争一争这个好差事了。
但即便是如此,想到他亲手试过的水泥有多厉害,农祁山还是很兴奋。
甚至于,他都已经开始畅想多年后的史书中,提到元安元年开始一连串有利于民生的发明都是在太子的领导下、在他的参与中诞生的。
嘿嘿~
真是想想就快乐。
也因此,农祁山坚决不允许自己的手底下出现一丝一毫的纰漏。
将作监全力生产水泥之后,关于今年派谁去治河的事情也在前朝引起了关注。
黄河近几年的时间都没有出过大的纰漏,但是根据以往的规律来看,安稳的时间越长,出问题的概率也就越大,所以提起治河这件事,大臣们都不敢轻易开口。
不敢开口啊!
这要是真的不小心失守了,到时候负责人肯定是要被问罪的。
多重的罪全看后果与皇帝的意见。
所以即便是大家都知道,在推行了政绩考核制度之后,执政成绩对于他们的官途十分重要,也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吭声。
陆远平冷眼看着他们这些人无声地推诿,面上不显,下朝后却气呼呼地甩着袖子去了东宫。
陆执安最近翘课的频率不算高,但也不低。
这不,陆远平来了,看上去也不像是没事的样子,他这课自然是上不下去了。
父子两个熟门熟路地去了书房,关起门来交流。
陆执安听了今日朝堂上发生的事情,倒也不觉得意外。
治河本就不是一件好差事,尤其是对于不通此道的人来说,成与不成全看天意。
为求自保不敢接下这个担子可以理解,但这种场面确实很容易让人心生气馁。
但是陆执安知道,有水泥在,今年的治河很难出现什么大问题,这是难得一见的好差事。
原本是想着看看有没有谁愿意站出来承担责任,如此一来这次的好处就是他应得的。
但是既然没有人愿意接……陆执安想了想。
“爹,不如让赵师去?”
赵师?赵家梁?
陆远平一愣。
赵家梁他自然是有印象的,本来就是他想要提拔的人,甚至于如今赵家梁成了太子少师的事情也算是他间接促成的。
但是最近这大半年的时间赵家梁一直都在东宫讲学,每日讲完时政课以后就回工部衙门里处理公务,倒是显得格外没有存在感了,以至于陆远平竟然一时之间没有想起他来。
此时听陆执安提起,陆远平恍惚觉得,这竟然还真的是个不错的人选!
首先,赵家梁本身就是一个务实的人,在成为太子少师之前交到他手里的担子他一直都完成的很好。
在东宫,因为陆执安的要求,他负责给太子及伴读讲解时政,虽然这是他从未触及的领域,但他每日忙活着竟然也都很好地讲了下来。
能力是有的,甚至还可以称得上出色。
品德更不用说,能放来教陆执安的,最基本的一点就是人品过关。
品德败坏的官员可以丢掉不要,但是太子一旦被带坏了,可没有另一个皇子给他换。
而且自从名赵家梁担任太子少师以来,他的官位太低一直都是一个突出问题,只是从前并没有什么合适的机会来让他立功,所以陆远平也就只能继续让他在四品官的位置上待着。
但是如果说这次拍赵家梁去治河,只要不出纰漏,给他升官那是妥妥的事情。
如果他能够表现出色一点,凭借功劳从四品直升三品也不是没可能的事情。
到时候,赵家梁这个太子少师也算是待在了自己应该在的高度上。
陆远平越想越觉得此计甚妙。
不过他还是担心赵家梁会不会像是朝中的那些官员一样,并不愿意去治河。
“臣愿意!”
下课后被陆远平叫来的赵家梁只是听了问题,就麻利地跪下,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反应之迅速果决,让一直在一边看着的陆执安都懵了一懵。
要不是他自己很确定,他都要以为这段剧情是他们师徒两个人串通好了的。
陆远平也是,转念之间就已经反应过来这种可能不会存在。
转而就是有些哭笑不得。
他算是明白,为什么赵家梁此前的履历那么出色,却在入京之后做了那么些年依旧只是个工部郎中。
“既然你愿意去,那么今年的治河担子就交到你手上了,不过有一些事情在你去之前朕必须要说清楚。”
陆远平让赵家梁先起来,然后和他说起了水泥的事情。
“世上竟然还有如此奇物?!”赵家梁震惊地看着陆执安父子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