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摊牌了,我明天登基 > 第62章 举族搬迁

第62章 举族搬迁(1/2)

目录

第62章举族搬迁

对于伤亡者直系亲属的补偿,是陆执安提出来的。

此前他们不知道这件事倒也罢了,但是如今陆舒然这件事已经被曝光出来,并且宣扬到天下皆知,那么他们就必须要为他们闯下的祸端承担责任。

毕竟这份权力是皇室给出去的,会变成如今这般模样,很难说皇室没有一分一毫的责任。

陆远平是在替他太爷爷收拾烂摊子。

至于为什么在赔偿范围这一条上特意圈出来了直系亲属这一点,则是因为陆执安的建议了。

陆执安前世在孤儿院度过了幼年,见多了形形色色的孤儿。

其中还有不少是家里有亲人在世,但是没有一个人愿意抚养的孩子,无家可归,只能暂居孤儿院。

像他们那种失去双亲的孩子,运气好一些的能被长辈亲友收养,好好长大,运气差的甚至会被骗走家产,然后丢到孤儿院。

这样的情况在有较为完备的法律约束的现代都不算少见,更何况是在现在这个时代了。

像是那种失去了父母的孩子、失去了孩子的老人,就相当于失去了指望。

赔偿他们倒也在情理之中。

可是其他非直系亲属,彼此之间的关系并不会太过亲近,无论是受到牵连也好,还是受惠也好,都与他们干系不大,自然也就不需要为此额外付出什么,赔偿嘛,自然也就没有他们的份儿了。

而像是前面所说的那种失去直系亲属的人,如果家中无人照料的话,这一份赔偿也不会直接就发下去,而是会定期发放,负责发放的人还会不定期抽查这些人的生活状态,以免他们势单力薄遭受欺凌。

甚至如果他们愿意的话,也可以到慈幼院中生活,更方便官府就近照料,补偿也会原样发到他们的手上。

陆执安知道这些措施终归是防君子不防小人,但无论是君子还是小人,能防一个是一个。

而除了鳏寡孤独的赡养工作以外,尚且还有直系亲属在世的受害者,又或者是本人依旧还活着的人,则是会收到一笔一次性发放的赔偿,如何使用就全看他们自己了。

这样的保障措施虽然很难保证各个都落实到位,但至少能帮到一部分弱势群体。

报纸刚刚发行就往监察院来的人得了判定标准之后满意地离开了,而谋逆案所带来的后续影响还在持续扩大。

判决结果是三月初八下达的,仅仅用了一旬的时间就传遍了整个大恒,甚至于连草原上都已经有人听闻了。

负责每年与商队交易的小部落左等右等都没有等来以往会按时送达的兵甲,甚至于连续两个月的时间都没有音信,早已经有了不好的预感。

但是直到大恒境内的消息传来,他们才得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尤其是在得知了顾明远的下场之后,更是噤若寒蝉。

尤其是他们这个部落能够作为和大恒商队交接的部落,本来就是因为他们距离大恒边境十分接近,商队往来也方便。

但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大恒那边想要追究他们部落的责任的话,难度也远低于其他部落。

至于对方还没有发现商队是与自己部落接头这件事……

商队都已经被抓走问罪了,那些狡诈的商人又怎么可能不为了减轻自己的刑罚而把他们供出来。

这一点,他们格外的有信心。

但也正是因为有信心,所以此时才分外忧心。

而这件事唯一的好处就是,他们不用再被戎庭猜疑,是不是把送来的兵甲给拦截了。

部落的首领看着收到的信息愁的头都更秃了几分,但是事到如今,他们也没有别的路可以走了,只能就这么往后走一步看一步。

大恒新上任的皇上看起来并不是个懦弱的人,相反,他的态度和手腕一样的强硬,只是不知道这份强硬何时才会用到戎庭身上。

有这样的态度在,只要大恒内部不出现什么问题,日后大恒崛起已经不是遥不可及的未来了。

要不……把部落往北迁移一些吧?

更北方的草场虽然不如如今这块儿地界水草丰茂,冬日里也更冷一些,可至少那里安全。

不然,招惹了大恒,他们只怕是没有安稳日子过了。

别看他们是在为戎庭办事,可事实上他心里清楚,若是大恒真的想要就此事来难为他们部落的话,戎庭绝对不会站出来为他们说一句话,甚至还会主动撇清干系。

只可惜,戎庭势大,他们这些小部落为了生存只能屈服。

若是他们这个部落是生在关内就好了,生活安定富足,未来可期。

都是命啊……

.

剑南道,成都府

梅永言时隔数月再次收到来自京城的消息。

看着信上所写的消息,以及随信附带而来的数张折叠整齐的报纸,梅永言的表情逐渐凝重了起来。

等到将所有报纸全部看完,梅永言沉吟许久,唤来书童给自己磨墨。

他要写一封信,送往宫中。

这一封信,梅永言写了许久,斟酌措辞,花了三天的时间才落款收笔。

将信封好,梅永言派了自己最信任的心腹,将信物交给他,命他尽快将这封信送入宫中。

信送出后,按说梅永言已经了了一桩心事,却依旧显得有些心事重重。

他走出府衙,往成都府的集市去。

没有骑马,也没有坐车,而是就这么步行着,欣赏着街上的繁华景象。

.

扬州

作为如今大恒境内繁华程度仅次于京城的城市,南方能与之相媲美的就只有成都府了。

但是得益于运河水系的存在,扬州地界的人们想要了解京城的最新消息,可是比成都要简单的多。

有那游走于京城与江南之间的商人绘声绘色地和自己的亲友分享了在京城的所见所想,然后又经由说书人之口传遍了整座扬州。

人们对于弱者大多有同理心,所以当听到那导致伤亡共计数千百姓的罪魁祸首判了凌迟和挫骨扬灰之后,百姓们无不拍手叫好。

但也不是没有别样的声音的。

“对于赵国公主如此处置是否太过残忍了些。”

有士子私底下叨咕。

那可是大恒的公主,血脉上最高贵的存在,便是如今的皇帝也不如她与太|祖皇帝亲近,更何况她还是他的姑祖母,这般处置未免有些太过不近人情。

扬州文气盛行,对于礼法的在乎程度也远超其他的地方,抱有同样想法的人并不在少数,甚至还有人私下叹息,说陛下冷血残忍。

既然有不少人有这样的想法,那自然也会有人知道他们有这样的想法。

这一日,扬州刺史就遇到了这么一桩因为口角而产生的案子。

按理说这样的小案子并不需要他这个刺史来参与,但偏偏牵扯其中的两个人,一个是扬州首富、即便在整个大恒里家产也是数一数二的赵家最受宠爱的小公子,一个是苏州刺史家的长子。

两个人的身份都不容小觑,尤其是赵家这位小公子,别看他是幼子,继承不了多少家产,但是以他受宠爱的程度,哪怕是回家以后稍稍给家里的老人敲敲边鼓,都能让他未来一段时间里的工作不好做。

而苏州刺史家的大公子,又是他同僚培养的接班人,格外看重,往常见了他都是喊世伯的,同朝为官,他也不好不照顾一下。

毕竟苏州虽然没有扬州这般富庶,可也是江南道中数一数二的存在了,他与苏州刺史之间又没有什么矛盾,自然不愿意平白得罪了一个人。

于是,事件的双方他都不能得罪,还没等他见到两位当事人呢,扬州刺史就开始头疼了起来。

等到了两人面前,听他们一边吵一边说完事情的经过以后,扬州刺史的脸更是黑了。

听听这叫什么话?!

什么叫皇帝太过冷血无情,不念血脉亲情。

什么叫如此行径未来必定是个暴君。

扬州刺史好悬没有气个倒仰,都顾不上教育赵家的小公子了,格外失礼地用手指着苏州刺史的儿子。

“翟学!你疯了吗?!”宋正清从两人的吵嚷中理出了两分头绪,恨不得自己不当这个扬州刺史。

听听听听,别说是他了,就算是当初的太子太师,如今的帝师,也绝不敢像他这般编排当今圣上。

他一个小小的刺史之子,他怎么敢的啊?!!!

“我告诉你!这里是扬州不是苏州,就算你现在是在苏州,你敢说出这般大逆不道的话来,就够你们全家死上一轮了!”

“你当什么人都是你可以编排的?你脑子呢?”

“翟良翰还说你是什么不世之材,天资卓越,我看他是纯纯的眼瞎!把你这么没脑子的儿子当接班人来培养!”说到这里,宋正清就觉得想哭。

他是倒了几辈子的霉啊,今天摊上这两个小祖宗。

“庞四!过来!!!”

看着翟学依旧不服的模样,宋正清连给他讲道理的心思都息了。

“老爷?”庞四听到宋正清在叫他,从门外探出了头。

“赶紧地,把翟学给本官关后院去,等下我就修书一封,让你爹派人来接你。”宋正清已经顾不上什么得罪不得罪的了。

现在翟学人在他这里,这要是他后面再说出什么大逆不道的话来,要被牵扯其中的可就不仅仅只是翟学他们自己一家人了,还得捎带上他宋正清全家。

不过是个同僚的儿子,他是失了智才会为了他赔上自己全家。

如今监察院名头正盛,但是谁也不知道他们现在正在调查什么人,万一回头什么时候调查到了他的头上,有了这一近乎是撕破脸的举动,这翟家以后要是犯了什么事,他也还能撇的清。

这不是他冷血。

他与翟家本来就没有什么交情,之所以对翟学稍微看顾一点也只是看在了他爹的面子上,不让他在扬州地界受欺负了而已。

但你看看他这像是会被欺负的模样吗?

明明就是他们翟家来欺负他宋正清的!

庞四看了看三个都被气狠了的人,犹豫了片刻还是伸手制住了翟学,把人拖到走廊上去了。

翟学走了,赵家的小公子还没有走。

眼看着宋正清明显是支持自己观点的,他顿时就支棱了起来,雄赳赳气昂昂的,像是个刚打了胜仗的公鸡。

“你,你叫赵俊才是吧?”喘了两口气,宋正清就看到了赵俊才的表情,刚刚缓过来的心脏又开始缺氧了。

“你是不是觉得自己今日做得对极了?”宋正清从未觉得教育孩子是一件如此令人头疼的事情。

“庞四!!!”

“老爷?”刚刚把翟学塞进前院厢房的庞四又一次从门口探出头来。

“去赵家,把赵家家主请过来。”

他是个外人,教育不了孩子,因为身份问题还不能下狠手,但这可不代表他就没有处理的办法了。

管不了的熊孩子总有一个克星的,比如如今的赵家家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