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高原(1/2)
第44章高原
陆执安送给陆远平的生日礼物,是他按照记忆中的模样动手画的一副世界地图。
自从造纸术改进成功以后,陆远平等人就十分忙碌,陆执安也没有再弄出什么发明创造来,免得人手上顾不过来。
正好离十一月的万寿节不远了,所以陆执安就开始倒腾生日礼物的事情。
在确定好自己要送什么东西之后,陆执安就一头扎进了宫里的藏书阁,利用课余时间去翻阅其中涉及到地形地势问题的各类典籍,来和自己脑海中的记忆相互印证。
经过了这段时间的反复确认和研究,陆执安基本可以确定,大恒的大陆板块和他前世所在的世界基本相同,于是,用世界地图当做生日礼物的事情就此定下。
为了表示区别,这份地图上还用了黑色和红色两种颜色作为区分,红色是陆执安记得但是在这个世界暂时还没有找到可以相互印证的资料的区域,黑色则是确实有佐证资料的区域。
这也是在时刻提醒他们,要注意区分两种情况之间的区别。
等到某一处红色区域被勘验过,确实如图所示的话,再用黑色墨水描一遍,就可以了。
只不过,图上的红色区域目前还是占据了大多数,大恒的内部资料中大多都只是大恒内部的事情,涉及外部版图的内容实在是不多,。
再加上陆执安还凭借稀薄的印象将比较有标志性的山川湖海给简单标注了一下,这下子,大恒以外的红色就更密集了一些。
但即便是这样,陆远平在闹明白要从左往右读图的时候还是十分开心。
早前说起粮种的事情时,陆执安提到过遥远的陆地,他就对大恒以外的世界很感兴趣,只是大恒如今内忧外患的,他就算是再有壮志,也不得不按耐住内心,尽量去忽略这份诱惑。
但这不是他没有野心,只是审时度势下的暂时妥协,开疆拓土,哪代的皇帝不引以为荣?
陆远平承认自己是个俗人,在真正登上这个位置之后,以往不曾发现的野心全都涌了出来,好在他还能控制得住自己。
“这里,这个符号是什么意思?”陆远平突然将手指向了大恒西边的位置,那里被陆执安涂出了大片的阴影,这样的阴影在整张地图上的占比很小,而大恒西部的阴影,是整张图上最大的一块。①【PS:这里不是错漏,具体解释在作话】
“这个阴影是高原的意思,高原是一种地形描述,指的是一片海拔五百米以上但是地势比较平坦的土地,海拔五百米则是以海平面为标准线的高度为五百米。”
“这片高原在我梦中上地理课的时候提到过,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还有,在这个位置,还有世界上海拔第一的山峰。”陆执安伸手点了点珠穆朗玛峰的大致位置方向。
陆远平微微点头,虽然他还是不太明白海拔具体以是什么概念。
但是话题都聊到这了,他不是很抱希望地问了一个问题。
“太|祖时候曾经率兵攻打这个地方,但是大军走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开始喘不上气,头晕眼花,四肢乏力,士气全无,最后不得不退兵,你知道这是因为什么吗?”
这个问题对于当下时代的人来说就像是遇到了天灾惩罚一样恐怖,仿佛是有仙神扼住了他们的口鼻不让他们呼吸,抽走了他们的力气以保护那里的人们。
这也是为什么明明是大恒兵力、军心最可用的时候,太|祖却只能无奈收兵,因为再不收兵,这样不可理解的现象就会导致军队哗变,这对于当时初创的大恒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但即便是收兵了,如今大恒的军队中依旧流传着西山不可伐的传说,七十年来更是再未对那里用过兵。
这样的忌惮更是让那里的人嚣张至极,仗着大恒的兵不敢追击,反复东进劫掠,简直可以说是不可一世。
如果陆执安能有知道那种奇特的病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那么对于大恒来说,这片高原将不再是不可涉足的神鬼之地,这几十年来账也就可以好好算一算了。
陆执安知道吗?他确实知道,这在他前世还属于义务教育的范围内呢。
“青藏高原这片区域平均海拔高达四千米,大部分地区的海拔都在三千米到五千米之间,而一千米对应的是大恒的两里地。”
“海拔越高,空气中所含有的氧气也就越稀薄,这对于长期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来说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对于生活在平原的人来说,贸然进入高海拔地区,极易造成缺氧状态,这也是为什么会有人大口呼吸却喘不上气来。”
“像是太|祖所派军队中出现的那些症状,其实都是高原反应的经典表现。”
陆远平:???
陆执安看了一眼陆远平的表情,很好,明显是没有听太明白。
也是,没有任何理化生基础的人突然听到这么一堆陌生名词,有这样的反应也是应有之义。
陆执安是没有想到,当初他是因为自己的理科成绩没有文科好才选了文科,如今竟然能教别人了。
再一看,旁边围观了许久的孟梓华也饶有兴致地看着父子两个,对于陆执安刚才的话也有些好奇的模样,陆执安干脆也不拘着了,拿出自己给本科生开班会的架势,开始给爹娘补习初中理化生。
“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是由无数物质构成的,而对于人类来说,最重要的生存资源要数空气和水。水就先不说了,今天的话题是空气。”
“空气中有许多中气体,里面占比最多的是氮气,第二则是氧气,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稀有气体反正我是想不起来了。”
“氧气,就是人类生存所需要的重要资源,而它在空气中的占比大约是两成。”
“我们现在呼吸的过程,就是将空气吸到肺里,然后由肺部结构将氧气与血液结合,再将氧气运送到全身各个部位以供应身体所需,再经由肺部处理,将没用的气体呼出体外的循环。”
“像我们生活在的这块地区,其实属于黄土高原,但是黄土高原的平均海拔要比青藏高原低许多,而且我们一直生活在这片区域,身体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氧气含量,所以并不会有缺氧的感觉。”
“但是青藏高原比黄土高原的海拔还要拔高至少两千米,并且这个拔高的幅度很大,根本不给上高原的人体适应时间,而随着海拔增高,气压下降,空气变得稀薄,同样是呼吸一次,能够吸到肺里的空气就比在其他地方少很多。”
“空气都少了,那么其中的氧气就少了,于是,不够用了,身体的各个部位供氧不足,于是就开始罢工,不干活了,这才表现出了乏力、头晕眼花之类的症状。”
陆执安已经尽力在用更加通俗的形容来解释了,但是这中间隔着的知识代差有点大,所以陆远平和孟梓华还是有些词不太能理解。
陆执安袖子一捋,让人去拿了笔墨纸砚来,给他们做了个类比实验。
他先是按照平日里写字的需求磨了一点墨出来。
“你们看,我们假设墨水就是空气,做出来这些墨水的墨就是氧气,现在这个水墨比例正好就是平日里写字最合适的浓淡程度,就当它是我们身体最适应的氧气浓度,用起来自然就舒服。”
然后陆执安往砚台里狠狠地加水,看得陆远平和孟梓华眼皮直跳。
“同样是刚才那么多的墨,如今被稀释过之后,写出来的字就淡了许多,两次毛笔蘸取的墨汁数量相差无几,但是颜色却是一浓一淡。”
“虽然大气压强不应该这么解释,但我也只能做到这一步了,你们大概地理解着。”
这个简单的对比实验,或许都说不上是实验,虽然类比的也不是很到位,但确实帮助陆远平和孟梓华理解了这个理念。
“你刚刚说我们也是生活在高原之上,只是海拔不高并且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氧气浓度,所以不觉得缺氧。”陆远平很快就抓到了自己想要的点。
“也就是说,氧气浓度是可以适应的?”
无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那奇怪病症,只要不是不可治愈的病,就代表着复仇有望。
“对,氧气浓度是可以适应的。”陆执安点点头。
前世那么多人上高原,尤其是每年暑假期间,拉萨那么多的游客,还有盛大的雪顿节,前来参与的也大多是游客,他们平日里可不会生活在高原。
“高原反应不一定会出现在每个人的身上,平日里对氧气需求量比较大的人更容易引发高原反应,但是高原反应这个东西很容易要命,所以在梦里,我小的时候还听说过一个不知道是真是假的传闻,说是不允许未经训练的人乘坐飞机上高原。”
“哪怕那个时候从西安或者成都飞到拉萨也只需要一到两个时辰,所有人也都必须老老实实地乘坐两天以上的火车进藏。”
“就是因为那个时候的医疗条件还不够高,如果乘坐飞机快速进藏的话,剧烈的高原反应一旦发作很容易就会要命,而火车虽然慢一些,但是有充足的适应时间,也有空间准备急救和补充氧气的器材,一旦有人发生高原反应,可以迅速进行救治。”
“火车?飞机?一两个时辰?”孟梓华的关注落在了两个从未听说过的名词上。
“额……”陆执安露出一个无辜的眼神,“就是两种交通工具,别看我,我不会,这俩东西太复杂了,就算我学的是理科,我自己也造不出来。”
孟梓华收回了遗憾的眼神。
陆执安说两天进藏,起码是要在青藏高原之外出发才行,她简单推算了一下就能得出这个什么火车应该能日行千里,要是能用在运兵上,岂不是可以在一日之间就横跨大半个大恒?
若是能有这样的工具在,大恒的兵员随时可以从一个地方驰援另一个地方,对于各处边患的威慑力将大大增加。
可惜,儿子不会造。
孟梓华想问的问题陆远平其实也想问,只是他慢了一步,然后就没了盼头。
那就只能转回他最关心的问题上了。
“所以,如果进藏的军队行军速度慢一些,多给他们一些适应时间,是不是就能克服这个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