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愚蠢(2/2)
再加上大家都还是饿着肚子,可以说是debuff叠满了,因此往年冬日里,每个月都会有那么几个“幸运儿”不幸中招,他们中有的痊愈了,有的一去不回。
劈下三板斧的前一日晚上,陆远平看着太医院呈上来的调查结果,以及脉案总结,陷入了沉默。
太医院中保留着许多的脉案,但这些脉案查起来费时费力,这些天的时间他们也只是查了最近二十年的百官脉案。
能在太医院中留下脉案记录的大臣大多都是有名有姓的存在,毕竟地位不够高的话也请不动他们,最次也得是四品官了。
但就是在这样的高官群体中,过去二十年里却有三十人次严重风寒,以及五人冬日暴毙。
这样的数据让陆远平感到了触目惊心。
再回想了一下如今在朝上的大臣们的年龄,他就坐不住了。
先前就已经说过,陆远平在登基之后就开始对朝堂进行基础的摸排,然后将一些不干事儿甚至是作过恶的毒瘤官员剔除出政治队伍,这项工作已经持续了将近四个月的时间。
因为不同品级官员的职务范围有所不同,所以这样的厘清工作是由上至下进行的,目前,陆远平有印象或亲自任命的可用官员大多是在五品以上。
年龄……也大多在四十以上,五六十的也不少。
和太医院总结出来的高风险人群特征完美重合。
陆远平强行控制着自己的脑子不要往他们中的谁不小心风寒或者猝死上面联想,但是陆执安之前说过的话却不断地在他脑海中回荡。
哦,心痛。
所以,拿到这份调查结果之后,陆远平的态度就已经十分清晰了。
改!必须改!
本来他能用的人手就已经不够多了,这要是再因为个上朝时间折损几个,他真得心疼死。
人才的成长是需要时间和历练的,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拥有的经验,陆远平也不确定自己能不能等到对方成才,毕竟成长的路上风险可太多了。
生病了,腐败了,天灾人祸,都有可能让一个好苗子就此夭折。
所以已经长成了的这些苗子他必然不能放过,不说小心呵护吧,至少已经发现了的问题要排除掉,因而这样根本没有存在必要的折损对他来说就十分不能接受了。
但是当日三板斧劈下来的时候,百官们的注意力大多放在了第三条的奏折章程上,又因为陆远平让他们散朝下去研究,所以竟然没有来得及针对前两条说道说道。
以至于今天都已经是第四天了,大家才了解到了如此改制的背后用意。
再去看自己作死的赵泽时,许多人的眼神就诡异了起来。
新帝登基四个月的时间,除去最开始那几天接手政务和处理先帝后事,以及登基大典、太子册封典礼这两天以外,每一日的早朝是没有中断过的。
这么长时间的奏对已经足以让百官们对他有一个较为清楚的了解,这位新帝是有雄心壮志的,否则不会一连四个月的时间都在针对朝中蛀虫做出一系列的举措。
也是因为他心有抱负,所以对待有才能的臣子向来宽容,甚至是十分优待了,不然也不会特意为了大家的身体更改上朝时间,即便是有调查结果,只要不想,谁也没有办法说动他做出这样的更改。
要知道,这时候还有一句话——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臣子对于皇帝来说并非是必不可少的存在,尤其是现在朝中并没有那种惊世大才,没有谁是皇帝非留不可的人。
与此同时,还有不少翰林院的编修们正眼巴巴地看着他们的位置呢,大恒不缺想当官的人。
而陆远平的态度也十分明显了,能者留,庸者下,害者去。
可以说,此时朝中劲往一处使的现象已经初具雏形,虽然心未必是往一处想,但在这样的大势下,赵泽这种……嗯,略显愚蠢的举措,就足以让他失了立足的余地。
今日之事闹得不算小,除非朝堂上的所有人都原地辞官,否则赵泽今日的事情必定会成为百官私下的笑谈,然后逐渐传到地方官的耳中。
到时候,赵泽还如何执行政令?威严已经不在,无论去到什么地方,在下属面前都很难得到真心的臣服,只会让他做起事来事倍功半。
即便是与他一同反对更改上朝时间和礼乐流程的礼部官员们,也没人跟他一样的早上不吃饭啊。
尤其他原本每天都还是吃过早饭再上朝的,突然这么一改,身体再虚一点,可不就成了如今这等局面。
可以说是相当不拿自己的身体当回事儿了。
或许他是想要用这样的举动来表明自己的坚定决心,但无论如何,现在他的想法都成不了现实了。
但是今日这件事对于陆远平来说也不是没有一点触动的——
大臣都因为早上不敢吃饭饿晕了,这成何体统?!
陆远平自然知道他们是为了什么不敢吃饭,当年的他也是这样。
既然大家都有这样那样的忌讳,那不如由他来做,不仅能照顾到大臣们的身体,还能收买人心。
而他要付出的,只是不算多的食材以及御膳房的一些人力。
换这群人才心甘情愿地为自己为大恒工作,也值了。
陆执安一边用午膳,一边听自家小舅跟说书一样地描绘着今日早朝上的场景,胃口仿佛都开了几分。
陆远平都没有想到首先跳出来的靶子竟然是赵泽这样的……蠢货,陆执安就更想不到了。
天知道孟泽鹏说到赵泽晕倒原因的时候他用了多大的力气才克制住自己喷饭的冲动。
倒是老爹顺水推舟,给早朝之前加了一顿早饭的行为让他有些意外。
“那奏折章程的事情怎么样了?还有人说什么吗?”陆执安很好奇这一点。
奏折章程可以算得上是他和老爹对于精简政务的一次试探了,时间有多宝贵不需要他赘述,在不必要的地方浪费时间就是在浪费所有人的生命。
原本因为消息传输不便就不知道耽误了多少时间,如果在中枢处还浪费时间的话,陆执安是不能容忍的。
但他还年轻,所以很多事情都没有办法去做,即便是他有点子,也只能由陆远平来动手,他还远没有到需要政绩来给自己树立名望的时候。
再一个,现在他是太子,还没到出阁问政的时候,想要躲懒也还有余地,把事情丢给老爹处理好,头疼的不是他,造福的还是未来的自己。
这多好啊!
等到几十年后他接手这个国家,就已经是他很习惯和顺手的模样,肩上的担子也能轻松许多。
陆远平:所以你把你的担子丢我肩上?
说起奏折章程,孟泽鹏的兴致更高昂了几分。
他是纯粹的武将,虽然也读书,但性格上确实不耐烦那些繁文缛节的,只是碍于规章制度遵守罢了。
像是写奏折这种事情,可太让他头疼了。
既要说自己的事情,又要不着痕迹地拍皇帝马屁,遣词造句都要注意,写起来那叫一个头疼。
孟泽鹏宁可被他爹罚去祠堂跪着抄家规也不愿意多写一份奏折。
但是现在他姐夫搞出了这么一个新规章,直接强硬地将那些废话剔除在了奏折之外,最开心的就是他了。
也有许多的武将因此而喜笑颜开,孟泽鹏烦恼的事情当然也是他们的烦恼,他们的性格相对更直来直往一些,所以不喜这些弯弯绕绕的。
如今这份章程一下,最先执行的除了桓明德以外,就是他们这群武将了。
只是陆远平之前还说过让百官们针对这套章程查漏补缺,这事儿啊,一日没有定下来,无论是陆执安还是孟泽鹏,都会密切关注着,生怕一个没注意就不成了。
“今日朝上中书侍郎的折子倒是得了赞许,补充了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他人倒是都消停了许多,应当是离定下不远了。”
查漏补缺,若是查不出漏的话,自然就说明事情已经进展到了最后阶段,自然离确立就不远了。
陆执安轻舒了一口气。
虽然前两天的时候上奏的格式不对的折子都没有得了批复,但是里面的内容陆执安这里也收到了陆远平遣人送来的提要,自然清楚那两天的时候百官们的抗拒心理。
但是陆远平对于那些折子一概不回复的举动让他们不得不屈服,放下成见去按照规定的新格式来写折子。
不是陆执安吹,一种模式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开来必定是有它的优点的,如今朝中又多是真正有才能的人,只要能静下心来去研究,自然也就能够接受这种更加方便的模式。
陆执安的嘴角勾起了一抹笑。
这才四天时间,看来大家的接受能力很不错啊,既然如此,后续的改变也可以陆陆续续提上日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