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摊牌了,我明天登基 > 第34章 改制

第34章 改制(2/2)

目录

可是一想到输给一个从前都没有听说过的宋修杰,桓子墨就有些颓然。

但即便是这样,桓子墨也无法说宋修杰不如自己,因为对方在课业上的表现确实比自己更优秀。

四门课程,唯有文学课上他能稍稍压人一头,时政和兵法这两门都是他宋修杰表现更好,而武学课上,更是出人意料,竟然是何风领了头名。

这与他们所有人对与自己的预判都不相同。

谁能想到鸿胪寺卿的儿子竟然在武学上一枝独秀呢?

谁能想到金吾卫将军的儿子能拿了文学、时政两门课的第二名呢?

反正桓子墨是没有想到的。

他曾经样样第一,如今却是只有在从小学习的文学上面,他的成绩还算是拿得出手,不至于落得个空手而归。

但即便是没有空手而归,这也足够让桓子墨感到气馁了。

虽然他还不至于自命不凡,但总归是认为自己很优秀的,突然遇到了更优秀的人,心态上难免有些不适应,脸上也就带出了几分。

桓明德看着自己一向优秀的儿子露出这样的表情,顿了一下。

人外有人的道理他们都懂,只是以前他们一直以为自己是后者。

“别气馁,这才刚开始半个月呢,你还有追赶上去的机会。”

桓明德伸手拍了拍桓子墨的肩膀。

半个月的优秀不代表一直都能优秀,虽然不知道他们究竟是在学些什么,但是看桓子墨这讳莫如深的样子,估计与他概念里的相距甚远。

他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给儿子泼凉水,免得真的冷了他的性子,反而失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而且,一向骄傲的孩子突然变成了如今的模样,即便是他也有些于心不忍,但他又做不了什么,只能给予一些精神上的支持。

桓子墨也不是那么容易被打击到的人,他只是一时之间有些失落而已。

事实上,这些天下来他已经渐渐适应了这样的情况,毕竟人家宋修杰是什么样的表现,他也是看在眼里的。

宋修杰确实是优秀,无论是时政课还是兵法课,他总是能将课业完成的很好,写出来的文章总能让大家眼前一亮,不仅得了师傅们的赞赏,还总是对得上太子殿下的思路。

他不是不服输的人,反而因为自己不再是最优秀的那个,眼前多了一个追赶的目标,更有向前的动力了。

只是终究,桓明德在今天的交谈中,除了得知东宫课程神神秘秘以外,还是什么都不知晓。

没有办法,桓明德只能反复叮嘱桓子墨认真学习,同时也要照顾好自己,叮嘱完了也没有放他离开,而是检查起了他的学习进度。

只是越检查,桓明德的眉头就皱的越紧,因为他发现,桓子墨此前的课程竟然几乎没有一点进展,问又不能问,憋得他心里是越来越难受。

等到考教完毕,又到了晚膳的时间,父子两个一起去了老太太的院子里,又陪着老太太用了一顿饭,而后各自回房休息。

这一晚,桓明德在床上辗转反侧,而同样辗转反侧的,还有四个人,他们分别是另外三人的父亲,以及……

“嘶……”孟鸿轩趴在自己的床上一动不敢动,时不时的还要抽上两口凉气,“老爹这手也太狠了。”

作为武将之子,他在武学课上输给了同为从三品官员但却是文臣的何文东的儿子,这让孟元武觉得有些丢人,一气之下就赏了他一顿竹笋炒肉。

孟鸿轩不是不委屈的,但他就是这样啊,对舞刀弄枪根本没有兴趣,打不过何风那个五大三粗的家伙才是正常,能保住第二都是因为他家学渊源天生大块头的优势在了。

幸好他爹还记得他明天要入宫,下手算是有分寸,以他的经验来判断,这点子伤,明早起来就不碍事了。

至于他的老父亲现在在床上是如何的辗转反侧,又在如何如何跟他娘吐槽儿子不像他勇武,他才懒得去关心嘞!

就是不知道,明天早上殿下还会不会让人给他们准备早膳。

.

夜幕尚未散去,早朝的队伍就已经在广明殿外汇聚了起来。

今日,桓明德几人是肉眼可见地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

这样的热情为何而来,桓明德心里一清二楚。

但是对于大家或明或暗的打听,他也爱莫能助。

别说是这些同僚了,他们自己也没有多知道多少消息。

太子殿下聪慧,伴读们追赶不及,太子殿下很体恤身边人。

这就是他们所获得的为数不多的消息。

对于大臣们来说,这消息同样很稀奇。

按照常理来讲,东宫作为储君居所,注定会受到文武百官、皇室宗亲们的共同关注,甚至为了方便获取信息,还会有许多人往东宫安插或者是收买人手。

可是经过孟梓华整顿之后的东宫并不是谁都能伸进手去的,也就只有陆远平自己的人手在默认下安插了一部分在东宫,其他外来的探子都被她收拾得干干净净。

她也是被当年的事情给吓怕了,如果不是那天她总是心神不宁,略显失礼地在慕妃的赏花宴上早退,直接回了东宫,只怕是陆远平就要折在那里,自然也就没有他们一家人后来的这些经历。

所以,当他们重新回宫,孟梓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肃清了陆执安独自居住的东宫。

无论是陆远平的中正殿,还是她的凤仪宫,两人都有能力和经验去筛选人手,将风险压到最低。

但是陆执安并未在宫中生活过,也没有相应的争斗经验,年纪又已经到了单独居住的时候,所以孟梓华也只能将东宫守得如铁桶一般油盐不进,才能够确保陆执安的安全。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后来陆远平和陆执安对外封锁东宫内的消息。

可即便是为了安全着想,也不应该会出现连伴读们学了什么都不对外透露的诡异情况才对。

毕竟大家学的东西都是那么些,最多就是因为年纪和聪慧程度不同,而有着不同的进度,再怎么着也不至于到保密的程度。

一时之间,众人心中不由得都泛起了嘀咕。

还不等他们细想,上朝的时间就已经到了,于是所有人归入自己的队伍中,按照规定步入了广明殿。

再然后,陆远平抛出来的一系列消息直接把他们炸得晕头转向,分不出半点心思去研究东宫的异常举动。

陆远平其实也没有做什么,只是将陆执安先前提到过的一部分变动颁布了出来而已,内容上也不算复杂,总结下来就只有三点——

第一,早朝时间向后推迟一个时辰,由卯正改为辰正。

第二,简化早朝流程,除必要环节外,大幅度削减各种行礼的要求,提高上朝效率。

第三,颁布了新的上奏制度。

一连三板斧,直接将百官们砸得晕头转向。

对于大部分官员来说,前两条和他们的直接相关程度还不算高,无论是提意见还是顺利通过,要忙碌的都是礼部的人而已。

甚至如果前两条能够顺利推行,还会惠及他们绝大多数人。

但第三条的内容却是和他们每一人都息息相关了,上奏是他们这些官员们职场生涯中必然会做无数次的事情,所以谁都不敢在这个问题上置身事外,纷纷竖起耳朵,打算仔细听听他们这位陛下是要怎么改。

上奏制度咋的了?为什么要改它?真的有必要改吗?

一时之间,所有人的头顶都升起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