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摊牌了,我明天登基 > 第33章 体恤

第33章 体恤(2/2)

目录

到了正厅,果然,桓老夫人已经等在了里面。

看到自家大孙子回来,老太太的脸上露出一个和蔼的小。

“墨儿回来了,来,快过来让奶奶看看。”

桓府人丁不兴,在老太太心里,除了桓明德这个儿子以外,最重要的就是桓子墨这个独苗孙儿了。

桓子墨入宫,要说她不担心那肯定是假的,只是她经历的事情够多,面上也稳得住,再加上她又是祖母辈的,多少还是忍不住保持一下自己作为长辈的气质,所以才没有像桓夫人那样直接跑到影壁去等。

如果桓明德此时在府中的话,看到她如此做派,怕是会在心里暗暗吐槽一下当年同样跑到影壁去等自己会试结束的老母亲。

这婆媳两个别看没有一丝血缘关系,实际上却是一模一样的行事风格,也就不奇怪她们能处好关系了。

知道桓子墨是一下课就出了宫,桓老夫人立刻就叫人传膳。

关心的话可以等会儿再说,但是吃饭必须要按时按点。

以前她可能还没有这个意识,但是自从桓明德因为胃病直接昏倒在府衙之后,她就十分注意这方面,坚决不允许家里人不按时吃饭。

即便是桓明德要上早朝,为了避免会在早朝期间产生便意而几乎不吃东西,她也要时不时叮嘱厨房的人,记得每天早上都给桓明德准备一些抗饿又好消化的吃食,让他带着过去,下了朝立刻找时间填肚子。

现在是在府里,她最大,自然是不可能继续饿着自己的宝贝孙子。

厨房早已经做好了准备,这边老太太刚一说传膳,那边已经备好的饭菜就开始往外端,片刻功夫,饭菜就已经上齐了。

看到眼前熟悉的菜色,桓子墨也忍不住眨了下眼。

都是他爱吃的。

虽说东宫食官署做出来的饭菜真的很好吃,但那是这种带着亲人关怀的席面所比不得的。

这一顿饭的参与者只有他们三个人,而作为桌上的中心人物,桓子墨自然是被格外关照的那一个,碗里被婆媳两个夹满了菜,一副不把他喂到吐出来就不罢休的架势。

午饭结束后,桓子墨又被她们两个一左一右地关切了一遍在宫中的生活情况,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放他回自己院子里休息。

等他午休醒来的时候,才终于收到了桓明德下衙回府的消息,于是便整理着装,去了书房。

看到是他,桓明德这才一拍脑袋,反应过来今天是儿子旬休回家的日子,今天这一上午实在是忙碌,以至于他都忘了这件早上还惦记着的事情。

看到清瘦了些许的儿子,桓明德有些感慨,不过他还是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到了正事上。

他的消息渠道比家中女眷要多一些,虽说无法探知到东宫内都发生了什么,但也清楚儿子在这段时间里绝对没有受到什么委屈。

当然,也不可能闹出了什么乱子。

他倒是很好奇,太子殿下的具体情况。

他是刑部尚书,此前太子殿下几次露面也多是与礼部打交道,再有就是三师里的兵部尚书程恪和户部尚书蔺晖文了。

太子毕竟还没出阁,所以和他打过交道的人极少,关于他的信息也极少,但他毕竟是储君,无论底下的人抱着的是谋权篡位的心思,还是共襄盛世的壮志,储君的品性都太重要了。

尤其他桓明德还坐在了刑部尚书这样的重要位置,朝中无论有什么样的动向,必定会是他们这批一品大员最先受影响。

“墨儿啊,你觉得,太子殿下是怎样的人?”

桓子墨早就想过父亲会先问什么,可哪怕是他已经有所预料,真的听到他先关心太子殿下的时候,心里还是有些发闷。

不过他已经习惯了他爹把公事看得更重的行事风格,只是有些小失落而已,连自我安慰都不需要。

只是让他评价太子殿下是什么样的人,他突然有些不知道该如何形容。

以往学过的那些华丽辞藻,好像在这一刻都不足以表达他心中所想,于是只能干巴巴地憋出来一句。

“太子殿下是个很好的人。”

桓明德没料到儿子就这么一句话,还在等着下文呢。

桓子墨想了想,又补充道。

“殿下很体恤我们这些伴读,并且十分聪慧,我们四人要挑灯夜读才能追得上殿下的学习进度。”

懂得体恤身边人。

这个形容让桓明德松了口气。

懂得体恤就好啊,先帝那种不近人情的架势,现在想想他还是觉得有些后怕。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