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东行(1/2)
第29章东行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自朕登基以来,凡军国重务,用人行政大端,未至倦勤,不敢自逸。绪应鸿续,夙夜兢兢,仰为祖宗谟烈昭缶,付托至重,承祧行庆,端在元良。
今皇长子陆执安,为宗室首嗣,天意所属,兹恪遵初诏,载稽典礼,俯顺舆情,谨告天地,宗庙,社稷,授以册宝,立为皇太子,以重万年之统,以繁四海之心。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钦此。”①
随着这一道旨意公布天下,陆执安的太子册封典礼终于进入了高|潮。
陆远平从龙椅上走下,亲自将属于陆执安的太子册宝递到了他的手上,这也是百官见证下,册封典礼的最后一步。
结束了广明殿中的流程,陆执安又前往凤仪宫谒见皇后,再之后则是前往太庙告祭先祖。
一直忙碌了足足三天的时间,陆执安的册封典礼才总算是彻底结束。
也幸好他比伴读们早几天开始上课,他忙着册封礼的这些天,伴读们也在马不停蹄地补习先前落下的知识。
否则他这个太子的学习进度反而是要落下了。
从太庙回来的时候已经是下午,陆执安从车撵上下来,跨入宫门的时候,没忍住回头看了一眼太阳落下的方向。
橙黄的余晖洒在天边,将空中漂浮着的云朵染成了极为喜庆的颜色。
天幕的下方,是井然有序的街道和来来往往的百姓,市井的喧闹声隐隐约约地从远处穿越空间而来,好一副太平景象。
但是陆执安知道,这样的太平,并不存在于太多的地方。
先帝怠政多年,大恒又因为他那些好皇叔们夺嫡一度在权力上四分五裂,如果不是底子好,只怕这会儿有没有大恒都还是一个未知数。
四境皆有边患,境内又人心不齐,想要归拢好这盘棋,可有的忙了。
他已是太子,理应肩负起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但是他清楚,除了提供一些知识来帮助改善民生以外,未来几年里,他的生活重心都应该放在学习上。
磨刀不误砍柴工。
陆执安没有特别大的志向,他的目标就是让大恒尽可能地安定下来,让边境没有来犯之人,让百姓安居乐业。
在他的前世有这么一句话——我这么倒霉,大概是因为所有的运气都用在了投个好胎上吧。
他不求百姓们为生在大恒而自豪,但至少他要保住这一方热土。
无论这里是不是平行世界,无论这里和他的前世是否有什么渊源上的纠葛,他都要守好这里,因为这是他的第二个故土。
当然,如果能在守好国土的同时将海东边的某个岛国给消灭了那就最好了。
.
陆执安前脚迈进宫城,后脚就被陆远平召到了御书房。
陆执安的一身太子朝服还没有来得及换下就赶了过来,面上还有几分风尘仆仆。
陆远平上上下下地打量了他一遍,而后才放心地点了点头。
可以看得出来,陆执安虽然神情上有些疲惫,但人都是囫囵的,精神头也不错,这三天的行程应该没有太折腾到。
虽然陆执安这些年来一直都很健康,但毕竟当年出生的时候有些胎中不足,以至于他们夫妻两个总是会对他投入额外的关注度,生怕哪里一不小心就让孩子的健康情况恶化。
这也是陆远平会同意陆执安削减册封典礼不必要流程的另一层原因。
“回来了就好,以后好好学习,等再过两年,你就可以跟着一起上朝听政了。”
陆执安脸上的笑容一僵,猝不及防地又想起来那早的离谱的上朝时间。
陆远平的眼里闪过一丝笑意,他就是故意的,这个儿子什么都好,听话懂事乖巧,就是天生有些惫懒,又在一些事情上显得有些叛逆。
现在和在大树村的时候不同了,他们一个皇帝一个太子,总不能再和之前一样满院子追着打,那也太失体统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想要逗儿子的心就要压制下去。
这小子听到不能睡懒觉的时候那表情,真的是百看不厌啊!
陆执安能不知道他爹是什么德行?没好气地给他翻了个白眼,又在心里槽了他一句老不修。
“有件事要知会你一下。”收敛了嬉笑的神色,陆远平正色对陆执安说。
陆执安也正经了起来,等着陆远平的下文。
“上次你说的玉米和番薯的事情,虽然产地遥远,但是为了民生,寻找这两种作物是必须要做的事情,我已经选好了人选,正在寻人教他们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如何生存,等过段时间他们学得差不多了,就要开始北上了。”
听到这个消息,陆执安是既意外又觉得是在情理之中。
从当初陆远平追问他有没有其他的路线可以找到玉米和番薯时他就知道,这一趟寻种之旅是必然要成行的。
只是没有想到他会这么快就找到前去寻种的人而已。
看出了他的惊讶,陆远平便和他简单说了一下情况。
前面就提到过,这一趟寻种只是单程都已经有数万里路,必定是一项极大的工程。
而北方荒凉寒冷,白令海峡的另一边此时大概率还是荒蛮之地,可以说出了大恒境内基本上就是开启绝地求生副本了。
这样大的工程,想要完成它,只派出去少量人马是肯定不够的,毕竟途中可能折损人手的情况太多了,他们也只能采取广撒网的方式来尽可能提高成功率。
至于人选方面,自然也是不能随便选选的。
毕竟为了他们路上方便,所以陆远平还是会给他们发一笔钱作为路费,若是这些人出了大恒境内就卷钱跑路,天大地大的,他们也没有地方去找这些人。
所以陆远平这次选的都是一些罪臣之后。
大恒律令中,许多罪名都是有连坐惩罚的。
像是大家熟知的什么诛九族、举族流放之类的,都是真实存在的刑罚。
这一路数万里之遥,若是没有什么念想勾着他们往回走,怕是这些初期的投入都会变成肉包子打狗。
而选择这些罪臣之后,则是希望他们惦念着还在受罚的亲人,早日完成任务并归来。
当然,这就有一个条件了——人选必须要十分重视亲人才行,否则后果同上文。
陆远平给这些人开出的条件是,如果他们可以顺利找回所需要的种子,就可以免除他们亲眷们的刑罚。
当然,继续锦衣玉食是不可能的,贬为庶民的惩罚依旧存在,原本罪名不算重的话,也可以免除三代不得从政的处罚。
而在他们出发之后、回来之前,他们的这些亲眷们也不会闲着,而是会在统一的看管下做活,相当于是陆执安前世的劳改了。
陆执安听着陆远平的话,陷入了沉思。
他是不太赞成功过相抵之类的举措的,毕竟那些被“过”伤害过的人何其无辜?
但就如陆远平所考虑的那样,如果没有让他们动心的好处,又怎么会有人心甘情愿地奔赴未知的荒野。
所以陆执安沉默了一会儿,最终还是放弃了挣扎,只是又多问了一句这些人选的具体情况。
“即便是要以功劳换取优待,这样的好事也不是谁人都能得到的。”这是陆执安的原话。
打个比方,如果这些人中有人因为贪污入狱,牵连到了无数百姓的生死,那么,被连坐的家眷们就不应该得了这样的好事。
不管他们知情不知情,罪不及家属的前提是惠不及家属,他们享受了贪污带来的优越生活,就必须要承担起这部分的责任。
陆远平听了陆执安的话才明白过来他是在纠结什么。
“自然是不会选这种国之蛀虫的,这样的人,品性存疑。”
陆远平自然是不会选这种有隐患的人了,所以他将目光挪到了因为前些年的夺嫡乱战而落魄的那些人身上。
阳和最后十年,真的可以说是官场最黑暗的十年,十年的时间,朝堂几乎大换血,当初陆远平熟知的官员们,在他回归朝堂之后还能剩下的人不到十之一二,其中不乏一些颇有能力的官员。
而在这样的政治斗争之中落败,未必就是真的做错了什么事,又不少人只是因为当时的形势或者对手构陷,才黯然退场。
这批人之中,能安安稳稳告老还乡的都属于是幸运,多的是被罗织罪名判了流放的人。
陆远平做的,就是从这样的一群人中,挑选可用的,塞进东去的队伍里。
听明白了这些人的成分,陆执安也松了口气。
既然这些人没有做过错事,那么选他们去做事自然也没有什么阻碍的理由。
至于这些人是否冤枉,要不要平反,那就不是他应该考虑的事情了。
毕竟这么多年过去,其中已经有一些人死在了流放的路上,而朝中的官职也早已经有人顶替,即便是人还活着,也很难回来了。
“陛下,皇后娘娘和公主殿下来了。”
就在此时,何书静悄悄地上前通传。
陆执安眼睛一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