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摊牌了,我明天登基 > 第26章 伴读

第26章 伴读(2/2)

目录

一行人一路上也没遇到几个人,偶尔看见个洒扫太监,也是远远地看见他们就行礼,直到几人过去。

一直步行了一刻钟的时间,四人才终于到了东宫外。

此时正有一内侍守在门口,看到侍棋带着几人过来,顿时面带喜色地迎了上来。

“侍棋总管,您可算回来了,殿下传令,让您直接带四位公子去正厅。”

“知道了,回你的位置上做事去吧。”

侍棋冲他点了下头,而后又领着他们往正厅走。

四人以及他们的书童也连忙跟上。

到了正厅,侍棋单独进去汇报,其他人则是等在了门外。

不多时,侍棋从正厅走出。

“四位公子,殿下请你们进去。”

这种场合,自然是没有书童上前的余地,侍棋直接把四个书童一起带走,给他们家公子安排住处去了。

也免得等会儿这些公子们还找不到自己的住所。

而进了正厅的四人,这会儿正看着陆执安吃饭。

别看他们进宫的时候是辰初,实际上经过了安检,再走到东宫,已经过去将近两刻的时间,离辰正开始上课也只剩下两刻。

这个时间点,正是陆执安平日里吃早饭的时间。

“别愣着啊,快过来吃饭。”

这四个人这么早就起来准备入宫,即便是吃了东西,八成也不是什么好吃食。

所以陆执安今天特意让人多准备了四份早膳,此时就摆在了桌面上。

今日陆执安的食谱菜单排到了小笼包,每个人都有两笼,再配上一碗青菜豆腐汤,即便是有谁饭量大一些,也足够吃饱了。

陆执安这毫不见外的表现让四人心里稍微安定了些,“谢殿下赏赐!”

陆执安摆摆手:“快吃吧,离开课时间不远了,今天上午动脑子的活多,饿着肚子可不行。”

闻言,四人也就乖乖坐下吃饭。

虽然这会儿还是先帝孝期,但即便是素馅的包子,在食官署的手中也依旧美味极了,空着肚子等了一早上的几人刚尝了一口就眼前一亮,然后也顾不上其他,埋头吃了起来。

直到两笼包子都吃完,连旁边的汤都被囫囵着喝下,四人才反应过来自己刚刚都做了些什么,不由得面上一红。

“怎么样?吃饱没?要不要再来点?”

少年人饭量大很正常,就是陆执安自己,在运动量增加以后,现在每天早上也差不多能吃两笼包子。

“谢殿下,臣已经吃饱了。”

“殿下,臣也是。”

听着几人吃饱了的答复,陆执安点了点头,让宫人们把东西都收走。

他们几个吃得又快又急,从坐下到吃完也不过一刻钟的时间。

看着离上课还有点时间,陆执安就没有急着走,而是让厅里的其他人退下,准备和同学们互相了解一下。

“昨日我爹已经把你们的名单送来了,不过我现在还没办法把名字和你们的脸对上号,不如咱们先做个自我介绍?”

四人齐齐一愣,没想到陆执安称呼皇上竟然是这么口语化的“我爹”。

还是桓子墨首先反应过来,上前一步行礼。

“臣桓子墨,家父户部尚书桓明德。”

其他三人也醒悟过来,依次上前。

“臣何风,家父鸿胪寺卿何文东。”

“臣孟鸿轩,家父金吾卫将军孟元武。”

“臣宋修杰,家父中书侍郎宋济。”

陆执安听着他们的自我介绍,先后将三人的脸和名字对上号。

到孟鸿轩的时候,有些惊讶。

因为孟鸿轩的父亲孟元武是明确的武将,可孟鸿轩却更像是文人,倒是与他的名字十分相称。

这会儿时间不多,没有给他们互相细细了解的余地,所以自我介绍就这么点到为止地结束了。

陆执安也终于开口提学习相关的事情。

“东宫之内的课程安排比较特殊,你们等下上课的时候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就行,切记,东宫内的事情绝不容许外传。”

当初的课程表现在已经固定下来了,就按照陆执安最初的安排。

而这份课程表与外界是截然不同的,也必须保密,所以陆执安才有了这么一说。

四人似懂非懂地点头应下,跟着陆执安往书房去。

等他们到书房的时候,侍棋也带着人到了书房门口。

“殿下,四位公子的住所已经安排妥当,书童们正在给公子们收拾行李,这是四位公子的书童整理出来的文房四宝。”

陆执安点点头,让他们各自领了自己的东西。

“侍棋,这里没什么事了,你去忙吧。”

陆执安的身边常年跟着侍墨,侍棋的任务是处理东宫的日常事务,不需要他在这里守着。

等到侍棋离开后,陆执安带着四人进了书房旁边的厢房。

这里已经被他做过了一次改造,当成课堂来使用。

东西不多,一张讲台,五张书桌。

陆执安的位置自然是最前面的那张桌子,他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对着四人指了指另外四张桌子。

“这是你们的位置,随便坐吧。”

四张桌子分成两列摆放,分别在陆执安的左后方和右后方。

别看这只是座位,实际上也是竞争。

毕竟谁不想要和陆执安挨着坐呢?与太子保持亲近关系,这是昨晚他们父亲都叮嘱过的事情。

还有一句话叫,近水楼台先得月。

当然,这不是说他们对陆执安本人有什么想法,而是说他们想要成为陆执安最心腹的那一个。

所以,当陆执安说让他们随便坐的时候,无声的战斗就已经开始了。

现在这个时候,陆执安并没有对他们任何一个人表现出更加亲近或者看重的趋势,所以座位按照父亲的品级来排位比较合适。

但问题是,桓子墨的父亲是刑部尚书,从一品,坐在第二排毫无疑问;可何风和孟鸿轩的父亲,一个是鸿胪寺卿,一个是金吾卫将军,都是从三品,而第二排只剩下了一个空位。

那么,第二排的位置谁来坐?

想到这一点的四个人的眼神都微妙了起来。

桓子墨看了一眼陆执安的位置之后,走到了第二排左边的座位坐下。

这个位置,如果陆执安要侧身向后的话,向左转是最顺当的,他坐在左边,陆执安一眼就能看到他。

宋修杰则是一点都不急,就在边上看着,很好奇何风和孟鸿轩的选择。

鸿胪寺负责对外交涉,金吾卫负责拱卫京城,这两个官职都是相当重要的那一种。

孟鸿轩定定地看了何风几秒,突然露出一个与他气质极其不符的、挑衅的笑,一屁股坐在了第二排右边的座位上。

他这个动作让其他人一惊。

谁也没有想到孟鸿轩会在这个档口上这样做,但他都已经坐下了,谁也没有办法说什么。

太子可就在这呢,何风敢让孟鸿轩起来?

殿下刚才说的是随便坐,可没说按照官职来,只是他们心照不宣的默契而已。

唯独没有想到中间有孟鸿轩这个不按套路出牌的家伙。

第二排的座位已经坐满,何风只能坐在第三排,他也懒得挑了,就近坐在了右边,宋修杰则是坐到了左边。

辰正开始上课,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四个人也没敢做多余的动作,打开自己的书箧,取出其中的笔墨纸砚一一摆在桌面上。

直到现在,他们都不清楚今天早上要上什么课,完全就是一头雾水的状态,也没有办法提前准备什么,只能备好纸笔,开始在心中默背自己以前学过的东西。

不多时,赵家梁从门口走了进来。

前些天他都是在太子书房教课的,今日被侍墨引到了这里来,再加上昨日听闻的消息,看到多了四个学生他也没有觉得意外。

赵家梁依旧是下了朝立刻赶来的,身上还穿着朝服。

按照前几日的习惯,赵家梁从袖中取出了一叠纸,分别发给了五个人。

“这是东海方向近些年来的简要资料,你们先看一遍,一刻钟后开始上课。”

这已经是赵家梁现在上课的固定节奏了。

每天开课以后先发放材料,然后陆执安看资料,他去另外的地方用早膳,一刻钟后才开始分析形势。

所以,将材料发下去之后,赵家梁就对着陆执安行了一礼,而后退出的房间。

桓子墨四人是齐齐一懵,他们谁也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上课形式哇,纷纷将求助的目光投向陆执安。

陆执安转过身来,冲他们举了举手上的资料。

“赵师教的是时政课,就是给咱们讲解近些年来的政治形势,仔细看资料,等下先生可是要提问的。”

陆执安的解释让四人更懵了些,什么叫时政课,政治形势又是什么东西?

带着一头雾水,四人只能认命地先看起了手上的资料。

这些资料都是赵家梁每日下衙后回到家中仔细整理出来的,陆执安上次提出关于戎庭的羊毛贸易着实震撼到了他,戎庭可以说是大恒臣民们的心腹大患,在陆执安的口中却像是随手就能灭掉一样。

当日太子与皇上后面又说了什么他不清楚,但也知道事关机密,从未去打听过,但是从那以后,他对于自己执教的这门时政课就上心极了。

每天下衙之后的时间几乎都被他用来整理第二天上课时的资料,说不定哪天太子殿下灵光一闪,又能得一个极好的主意。

不过边境祸患数量不算少,这几天下来他们也才刚讲完北境的诸多纷乱因素,今日正巧是开始讲东海方向的第一天。

而这第一天,自然是要先将最重要的问题拉到台面上来分析的。

所以四人翻开资料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倭寇之患。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