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对簿公堂(2/2)
李书珩面无表情,只是道:“三日后班师回朝,你会和我们回去吗?”
那人道:“我就不回去了,这里需要有人镇守,况且,我是已死之人,太多的和人接触终究不好。”
谁能想到,此次出征一战成名的无名小卒竟是死去的坤宁郡主李妤落。
她用假死之计金蝉脱壳,为得就是摆脱王侯之女的束缚,好能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只要她还是李妤落一天,她的婚姻,她的未来就由不得自己做主,她不想成为任人摆布的政治傀儡。
自古以来,女子想要出人头地实在太过艰难,除了北燕的开国皇后名留青史,这才让人明白男子能做得事,女子原来也能做。
可时光变迁,女子的地位越来越低下,尤其是朝廷里那群迂腐的老文人们,他们读了四书五经,明了圣贤道理,却容不下一个女子。
犹记得前朝的河洛公主,小小年纪文韬武略,一己之力辅佐兄长上位,却依然被人诟病,甚至到最后生死成谜,下落不明。
所谓的文人风骨、秉直谏言,又有多少坦诚的成分,天家的尊严,百姓的安康,到底哪一个更重要
想到这里,李妤落更加坚定心中建功立业的信念,她就是要以女子之身挑战所谓的男女有别。
见李妤落一直不做声,李明月接着道:“福祸一体,我们不会舍下长姐,父亲母亲也不会舍下你。
李妤落看着两个饱经风沙洗礼弟弟,叹气道,“我知道,只是如今时机未到,我还不能回去。”
“我只想建功立业,保家卫国。”她手中长剑轻颤,锋芒毕露。
李书珩和李明月沉默半晌才道,“长姐,你定能得偿所愿……。”
……
不多时,衙役带着在南山医馆找到的证据回到公堂。
杨兰芝翻阅着那账册和药方,越看越心惊。
确如王百顺所说,年月时辰都记录在册,药方里看似是治疗风寒的普通药材,后面却又多加了微末剂量的毒药,开始不会怎么样,日积月累却是能要人性命。
可杨兰芝转念一想,既然王百顺帮着苏十三下毒害人,却又为何要留着这些证据,他就不怕被苏十三出卖倒打一耙吗?
看似证据确凿,实则经不起细细推敲。
“王百顺,你留着这些东西就不怕有人找到告发你,而苏十三则倒打一耙吗?”
杨兰芝冷声质问,此事蹊跷甚多,他不能不谨慎对待。
“大人,草民祖上世代行医,到如今草民也治病救人半辈子,第一次干那杀人的勾当,心里害怕,过不去心里的坎,又想着能不能救治过来那可怜的妇人和揭露苏十三的嘴脸,所以留着那些证据啊!”
见杨兰芝心有疑虑,王百顺心里也开始发虚,可面上却不敢显露,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说下去。
“哼,你说你有心救治安乐,但我分明记得就是你替她施针后才病势缠绵!”
面对王百顺的百般攻讦,苏十三面不改色,没做过就是没做过,他怎么会认!
“苏十三,你不要血口喷人,分明就是你下毒,导致她气血亏损,最后毒发身亡!”
“是吗,可我记得王大夫您当时是这样说的,您说安乐是偶感风寒,平日里太过操劳又郁结于心不得排解,这才用针灸之法治疗的。”
“大人,十三不是这样的人!王大夫确实是如此说的!”
府衙外突然有人高声叫喊,苏十三回头望去,只见赵安乐的父母身穿素缟,腰扎麻绳跪在府衙大门口。
“放他们进来吧。”
杨兰芝吩咐衙役把人带进来,苏十三看他们进来,轻声唤了声,“舅舅,舅母,你们怎么来了。”
“你都让人冤枉了,我们怎能不来。”
虽然赵安乐下葬那天他们和苏十三闹得不愉快,但也不代表他们就不信任苏十三。
说他投毒杀害赵安乐,他们第一个不相信。
“大人,十三绝不是这样的人,他不会杀了我女儿的。”
赵安乐的父母跪地磕头,希望杨大人能明察秋毫。
苏十三自知对不起赵安乐的父母,亲眼看着自己的女儿被烧成灰烬,哪个做父母的不心痛。
是他当时太过急躁冲动,明明可以更好的解决,却闹成那个样子。
是他没有考虑周全,可亲手烧掉另一个自己,他又何尝不难过,不痛心呢。
想到这里,苏十三面露愧色,不由得潸然泪下,他们居然还愿意相信他。
“大人,您看,苏十三他心虚了!”王百顺不依不饶,满口的颠倒黑白,明摆着要让苏十三百口莫辩。
“王百顺,是非对错,本官自有定夺,还用不着你来指点。”
杨兰芝面色不悦,这个王百顺表现的太过积极完美,倒像是早有预谋一般。
反观苏十三,一直冷静沉着,条理清晰,也是不同寻常。
“草民知错,草民知错。”王百顺畏惧杨兰芝的气场,不敢再多说下去,也怕多说无益,会坏了事。
“大人,十三真的不是大夫说的那样的,安乐是我们的女儿,他们兄妹的关系一直很好,安乐死后十三还愿意娶她,所以十三怎么可能害她呢,定是王大夫搞错了。”
赵安乐父母说的恳切,他们已经失去了女儿,若苏十三再被冤枉入狱,后半辈子可真就无望至极。
几人争执布下,一时又无法轻易结案,杨兰芝决定先将几人收监,择日再审。
世上之事,向来是无巧不成书,就在第二日,杨兰芝的调令就到了临江,实在太过凑巧。
到底是天意还是认为,谁也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