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5章 第五十五章有办法(2/2)
可惜这件事实在不是他能轻易控制的,谁让他天生就喜欢在地里蹲着呢,看到那些苗就开心,忘记吃饭是常有的事。
后来发现他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后,学校领导还专门叮嘱他学生,一定要让他按时吃饭。
他自己也答应得好好的,可是一忙起来就把吃饭这事儿忘一边了,再加上田地里劳动体力耗费得多,他低血糖就老犯来着。
“多亏地里突然宣软,我倒下去也不会怎么样,最多就是变成大泥人,说不定还能COS一下什么经典人物逗学生一乐,可要是倒在那些钢筋水泥上乐子没了不说,而且我也差不多要完了。”
季向原说话各位有趣,一下子把学生们逗笑了,朱景意也忍俊不禁,倒是无形中拉近了双方的距离。
这件糗事算是就此揭过。
一到谈论研究的时候,季向原整个人气质就变了,恢复到一开始见到他时的严肃认真模样。
“咱们国家明明是大豆的起源地和原产国,种植大豆的时间足足有几千年,结果现在产量滑到了第四,压根满足不了国内大豆需求量,目前每年进口的大豆已经达到了国内产量的八倍之多,对外依存度极高,风险相当大。”
朱景意深以为然,“咱们国家每家每户都需要用油,再说还有很多人喜欢大豆制品,需求量大确实没有办法。”
就算再过个一两百年,大豆制品还有很多人喜欢,就比如她就很喜欢豆皮和豆腐来着,来到这里后又尝到很多和未来不一样的大豆做法,她都很喜欢,就比如那个响铃卷,涮火锅的时候她绝对会点一道。
还有很多小零食也是大豆做的,不说每样都喜欢,但很多味道她自认还算不错。
而且在很久之前大豆一直是华国的主粮来着,只不过之后被水稻等主食替代掉,做主食的情况才变得不那么普遍,但是据她了解现在还有很多地区喜欢煮大豆饭来吃,由此可以看出大豆实在是个对华国人来说很重要的存在。
只是她没想到大豆对外依存度这么高,实在有些超出她的想象。
季向原叹了口气,语重心长的,“产需缺口太大了,所以咱们才不能放任不管,任由大豆被人家一直卡脖子呀。”
“有发生过什么事儿吗?”朱景意问。
“确实发生了一些事,可能你那时候还小没听说过,大概二十年前咱们国家放开了对外贸易,积极融入国际市场嘛。那时候国外的大豆产量高,价格低很快就把咱们国内大豆打压下去了,那时候咱们国内很多大豆压榨企业疯狂采购国外大豆,确实瞬间缓解了国内豆油供需紧张的矛盾,国外过剩的大豆也有了华国这个庞大的市场吞下,本来可以说是互利共赢的局面。”
“后来呢?”朱景意问。
季向原接着说,“后来有一个国家官方和那些跨国集团联合炒作做空了他们的大豆价格,咱们国家那些收购了他们大豆的企业一下子亏损严重,后来那些跨国集团又趁机收购了咱们国内的大豆企业,到最后国内大豆压榨企业十不存一,而且就算在这些企业里也有三分之二是外资,人家的企业自然更喜欢用人家产的大豆,此后咱们国家国外大豆进口量猛增,反而国产大豆由于价格没有优势,又被打压的很,衰落的很厉害。”
“如果不是他们做的实在太明目张胆,肆无忌惮,国家还不会那么快发现这里边的巨大威胁,可是总体盘算一遍才发现就算咱们已经发现了问题也很难扭转局面,毕竟当时大豆产业链受到很大影响,不光是企业的问题,另外一方面由于国内大豆经济效益低,农民不愿意再种本地大豆,国内大豆种植面积不断缩减,要是再不干预,咱们国内大豆都要绝迹了。”
“在那种情况下咱们国家接连出台好多项政策,通过加大补贴,大豆临储、灾害保险等措施增加大豆生产,并加快组织国内专家研发具有高产、少病害等优势的大豆品种,这才渐渐挽回颓势,不过咱们现在种植大豆还是得靠补贴等政策,要不然大家还是不想种。”
“这个基地呢,一方面是为了方便各个机构研发大豆新种,另一方面也是当做新种的展示平台,如果不是天气问题,今天你就能看到附近村里的人以及其他合作社那边的领导带人来参观,说不定就有地方愿意种了呢。”
朱景意听得直皱眉。
要是单一问题也就罢了,这明显种植、加工等产业链都存在问题。
种植方面受益低、品种少、种植意愿不足,加工方面国内大豆加工企业大多是外企或合资,很多被国外大豆种植公司把控,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人家自然只愿意使用他们生产的大豆,国产大豆很可能没有足够的工厂愿意加工。
而且国外大豆比国内的要便宜多了,就算是出于效益考虑,也没人愿意选择国产大豆,可以说这就是个死结。
要想扭转局面,里边要做的事情可太多了,千头万绪也不为过,但是以她这三年的观察来看,国内大豆产品还是挺多的,难不成都是国外的品种?
“那倒也不是,国外大豆虽然产量高,却是转基因品种,哪怕世界范围内转基因大豆流传很广,但这玩意的安全性存疑,因此目前大多允许转基因大豆制作豆油,即可以油用,但咱们国家是明令禁止转基因大豆直接进入食用领域的,国内无论是制作腐竹、豆皮、大豆蛋白粉、豆奶或者小零食都使用的非转基因大豆,咱们国内现在种的就是这种,所以咱们国家大豆在食品领域的发展还是不错的。”
朱景意想了下,说出自己的看法,“错位竞争是个好办法,可目前明显存在人们不愿种,工厂不愿用,产品深加工不足这么多问题,想要破局,种子和企业的问题必须得解决。”
季向原难得笑了,“你说的没错,咱们现在就在朝这个方向努力,这不,这几年还是有些收获的,就像这边种的这个滨育550是产量最高的,亩产最高可达到六百多斤,比以往的品种足足提高了两百斤,还有土黄20具有高抗病抗倒能力,虎牙13耐盐堿程度较高……”
他接连列出一些近年来他们培育出的新品种,听着结果还是很喜人的。
“那为什么还是没人愿意种?”朱景意疑惑。
“现在大豆定价权并不在咱们国内,再说人家国外的价格已经压到很低了,咱们就算产量提升了,可是种植成本降不下来,大家自然不愿意。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国家才一直有大豆补贴和各种政策,同时也要求我们培育出产量更高的品种,以降低种植单价,缩小与国外规模化生产之间的价格差距,当然这也不是简单的事儿,人家亩产能达到八百斤左右,咱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呢。”
“不过咱们也有自己的优势,毕竟都是自然杂交出来的,市场认可度还是挺高的,而且咱们自己制作各种豆制品时用的更多的还是咱们产的大豆,如果再拓展一下大豆深加工,咱们大豆还是很有前景的。”
那倒也是。
只是产品深加工也是需要企业大力研究啊。
“那就不是咱们能解决的事情了,咱们能做的也就是多下点功夫,培育出更多好品种。”季向原很明白圈子不同,根本无法干预,他能做的只是研发新种。
他接着说,“朱t老师,我知道你在植物培育方面很厉害,不光解决了新培育品种不发芽问题,还催发了龙吸水这种古种,最近学院里大家谈论的最多的就是你了,我们学校的老师都很想见到你,可惜江城离这里太远了,一直没有机会,包括上次你们举办那次座谈会我们也没赶上,后来所有人都后悔极了。”
季向原自己也是。
“这次看到你来我很高兴,也是希望请教一下你有没有新方法帮忙培育一下大豆。”
他直接说出自己的目的,并期待她的回复。
实际上,朱景意对此还真是很感兴趣。
只是一旦加入这个项目,注定她以后要频繁来滨城这边出差,目前她还有镰瑛茎的项目,方向正好与滨城完全相反。
如果她真的要加入进来,那将来势必会有很长一段时间需要东奔西跑,估计比现在还要忙,明显与她本来想好好休息一下的想法背道而驰。
云柯也有点惊悚。
要知道大多时候他也需要跟他导儿一起跑啊,要真是这样,他以后还有闲下来的时候?
可是让他噩梦般的回答还是来了。
“请教不敢当,我愿意加入这个项目跟大家一起研究,但是我可能不能每次都赶过来,在过不来的时候我想让我学生帮我来看看情况。”
朱景意的话声一出,云柯面如死灰。
完了。
然而不过一秒钟,云柯就满血复活。
“一扬,齐凯你们过来一下。”
云柯如释重负,张一扬和齐凯则眼睛都亮了,飞快走到她面前。
“我们在。”
两人异口同声。
“季所长,他们两个家都是这边的,来这边比我方便,而且基础知识很扎实,如果以后有机会,希望季所长也帮我带带他们。”
季向原哪有不同意的,“没问题,我都可以接受,如果江城研究所有意向的话,咱们也可以开放学生交流。”
不同的院校教学方法不同,这样一来无疑会提升学生培养效果,朱景意笑着跟他说,“我回去后会转告我们所长的,希望能早点互换学生。”
“好,我也会跟我们校长说的。”季向原承诺道。
关于这点,两人达成共识。
“朱老……”
“其实我现在倒是有一个方向。”
两人同时开口,一下子都停了下来。
季向原本还想问问她有什么好的方法没有,没成想她主动提出来了,连忙追问。
“什么方向?”
朱景意接着说,“产量提升只是一方面,咱们还可以提升大豆的口感,比如更细腻,清香味更浓些等等,毕竟现在有些大豆品种爆炒或者火锅涮还没那么明显,可是单独煮或者清淡炒的时候豆腥味很明显,特别影响口感,很多人就是因为这个味道所以不喜欢豆制品,如果咱们能解决这个问题,最起码可以让大豆多一些应用场景,说不定能扩大大豆喜爱人群。”
“这样一来,市场需求肯定会上升,市场决定生产,有了市场需求,也就不愁咱们培育的大豆没有农民愿意种了。”
她说的这个思路很好理解。
他们现在无论如何也比不上国外大豆的价格,食用油这方面很难竞争的过,这条路不好走,那么就在他们目前占优势的食用领域下手好了。
就算以往食用领域需求饱和,大豆需求量不高,本地大豆种植收获后效益很差,那也不要紧,直接丰富大豆应用场景,把蛋糕做大,最后有利益驱使,估计大家会主动想种大豆,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其实季向原年少轻狂的时候也这么想过,甚至当时认为这是件很简单的事情,直到进入这行开始研究后,他才知道年轻时候的自己有多不知天高地厚。
对于整个研究界而言,准确提升大豆口感根本就是一个难解之题,除非上帝来了,要不然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季向原苦笑,直言,“这谈何容易?我们根本找不到方法。”
“其实还是有办法的。”
朱景意举了举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