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6章 第三十六章欢呼雀跃(1/2)
第036章第三十六章欢呼雀跃
持续好些天的暴雨在网上引起的热度随着时间过去渐渐消退,很多人都差不多忘记了怀山镇这个遭受洪灾的小镇了,更别说是在他们这边开展的不知道真假的小实验。
然而谁能想到,这才过去几天,关于那边的消息再次发酵,起因是洪灾受灾区怀山镇很多人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上传了很多受灾后的作物照片和视频。
无论是照片还是视频里,那些绿色苗苗在雨中旺盛生长,长势喜人。
可明明前些日子地里还是洪水倒灌后作物东倒西歪一副减产乃至绝产的样子,怎么现在都长这么好?确定照片不是P的?或者这里根本就不是怀山镇?
有人在提出这个疑问的时候,马上就有人反驳了。
“博主的位置又做不了假,更何况我记得这个博主就是怀山镇的人,再说你看看这大雨下的,还能是别的地方?”
有些人当然能看出来,只是他们实在无法相信那样的大雨还在下着,这些庄稼怎么还能没倒下去,甚至还生机蓬勃。
简直不可思议到让人忍不住怀疑照片和视频造假的程度。
范芳蕙是怀山镇的一个普通老百姓,平常就喜欢在网上发发日常,分享自己的生活,因为真实不做作的性格吸引了一些粉丝。
她就是这次发布信息的其中一个人,不过她万万没想到自己的激动之举,竟然引起这么高的热度。
作为这次实验的直接受益人,她毫不犹豫地把这一个礼拜的经过告诉大家,在网上止不住地感谢江城研究所。
“多亏了他们,要不是研究所的老师在,我们今年真的要颗粒无收了,但是我们现在没事了,再次感谢这些日子关心留言的亲人们,我们镇现在的情况很好,真的感谢每个为我们捐款捐物的家人们,最后要再次感谢江城研究所,多亏了他们,他们真是好人。”
她说的情真意切,大家一瞬间联想到了一个礼拜前被控评的消息。
当时就有人在说有人在怀山镇做实验,莫不是就是这个江城研究所?
他们原本以为那个消息是哗众取宠,所以消息一出来人们群嘲时就限流了。
难道说那个消息是真的?
江城研究所真的研究出了一种能够让庄稼在暴风雨下还能不倒伏,而且在水里泡着还不烂根的方法?
没种过地的人或许不了解这个消息要是真的的意义和价值,但是那些接触过或者常年跟植物和土地打交道的人可知道这个消息代表着什么。
如果这个消息确切是真实的,那就意味着以后他们再遭遇暴雨时,他们种的庄稼产量就不会再因为折断、烂根而大打折扣。
意味着他们能够跟正常天气一样产出同样的粮食,再也不会出现由于暴雨或洪灾导致的减产或者颗粒无收的情况。
这些年深受气候剧烈变化而突发大雨导致农业遭殃地区的人们真的很渴望这个消息是真的。
他t们热切关注着消息,却没想到又有人曝出了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消息。
怀山镇洪水水位下降,不是因为找到了泄洪点,而是很多洪水引到了全镇的所有能处理污水的水池中进行净化操作后,被一种植物吸收引到地下去了,所以尽管怀山镇还在下雨,可是水位还在不断下降。
而且那个植物就是这次怀山镇庄稼能够在暴雨中保住的关键。
这些消息越来越离谱,颇具传奇色彩的消息自然传播速度好似插上了翅膀,很快整个网络都在谈论这件事。
他们迫切想要知道这个消息的真实性。
就这时候,平兴县政府官网、合川市政府官网乃至淮省政府官网都发布了一篇相同的公告。
淮省多项政策举措致力怀山镇灾时庄稼救助,目前灾害已成功渡过。
一个官方公告一经发出,不到十分钟转发量就超过了百万次,而且这个数字还在迅猛增长中。
只是当网友们读到这篇公告的内容时忍不住怀疑他们的眼睛。
哪个部门发表声明时不是慎之又慎,哪怕灾后也不敢大意,必定三斟三酌,敲定每一个字,谁能想到竟然有人敢在灾时就宣告灾害已平安渡过的?
这到底是怎样的自信,或者该说是狂妄。
更何况还是出自官方渠道。
就算是官方信息,他们也不敢完全相信,想让他们公布更多的信息。
淮省官方始终保持沉默的态度,直到舆论发酵得实在太恐怖,才连忙在官方网站上说明由于涉及江城研究所的研究机密,他们不方便透露,让他们可以关注江城研究所的研究动态。
这下,部分敏感的人立刻将关注点转移到了江城研究所,极为迅速地找到了江城研究所的官网,并被首页上硕大的新闻吸引。
科研进展:我所发现植物新种,对洪涝作物抗倒伏、提高耐涝性有重要意义,目前已在怀山镇实验成功。
醒目的标题格外吸引眼球,他们忍不住点击进去,逐字逐句阅读起来,结果越看越觉得玄幻,几乎等不及看完就连忙点开视频看实验过程。
几乎刚点进去,他们的眼睛紧紧黏在那一株株在水池里盛开的绿色植物身上。
这就是报告里不止一次提到的新物种“龙吸水”?瞧着像个放大版的莴苣,并没有奇怪到让他们怀疑是外星物种的地步,就这玩意能有那么恐怖的吸水能力?
视频中时间加快了许多,他们在几分钟时间内观看完这个命名颇具华国特色的新发现植物几乎疯狂的耗水速度。
视频中不过过了一天时间,它就疯狂生长,无数水通过它的毛孔和根系向空气和深层土壤里输送,水池里的水位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
这下,他们总算知道了为什么明明一直在发大水,网友们上传的怀山镇视频的水位却在不断下降,甚至只剩下厚厚的淤泥,水原来都跑它“嘴”里去了。
他们几乎惊叹地刷了一遍又一遍的视频,试图找出来作假的可能。
然而并没有,甚至好些个计算机方面的大牛都做出了权威判断,这就是真实的图片和视频。
绝对是真的。
“我去,竟然是真的,我真的要晕了。”
“什么什么,确定吗?这么神奇的植物竟然真的存在?”
“你没看到吗?那是一个好像姓朱的研究员在沙漠科研的时候找到的古老种子,后来她培育出来了而已,要知道那片地区古代可是绿洲繁华地带啊,你们说会不会就是这玩意导致的那些古国严重缺水最后消失了,甚至就连那些绿洲也变成了沙漠,毕竟这玩意的吸水性简直夸张到离谱的程度。”
网友们最不缺乏想象力,别说,他们的猜测还真的有些像是真的,充满想象色彩和神秘感的消息更容易吸引注意力,很多对农业和洪涝灾害没有过多关注的人也加入到这场热烈的网络讨论中。
更不要说华国科学院那些行业专家了,他们更加坐不住。
当然不是为了网友们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猜测,而是因为这种植物在这次洪灾中发生的积极作用。
大自然中不乏耐水性绝佳的植物,比如美人蕉、水竹、落羽杉、铜钱草等,可那都在人们的正常认知之中,耐水性远远没有夸张到如此地步。
但是这种植物真是闻所未闻,神奇到他们怀疑这是不是某种植物发生了特殊的变异才有这种特性。
如果能够找到背后的机制,那不是能够培育出能够更加耐涝的农作物,如此一来,制肘他们华国粮食安全的危机就能被破解大半。
正是知道这植物的真正价值,他们才迫切想要研究这个叫做“龙吸水”的新植物。
可是这东西目前只有江场研究所有,所以纷至沓来的电话打到江城研究所,研究所的电话都快要被打爆了。
一些离得近的单位更是直接到了江城研究所,想要申请一些“龙吸水”做研究。
他们直接找到吕东面前,叫吕东分外为难,只能跟他们摊牌,“龙吸水是我们研究所朱景意研究员自费外出时发现的,也是她培育出来的,所有权并不在研究所,我们也没有资格越过她答应给你们。”
其实单位和个人所有权很好界定,研究所组织的科研活动,成果自然归研究所集体所有,可是如果是研究员们个人的成果,研究所并没有参与,那成果自然归研究员个人所有。
因此严格来说“龙吸水”可以算是朱景意她的科研成果。
就算是研究所也没有权利越过她去答应任何人要种子的要求,而且如果她不想给,他们也没办法阻止。
就连申慧的研究也基于她愿意拿出来“龙吸水”这一前提下,一旦她拒绝提供,按照现在的专利法来说,申慧的研究也是无法进行下去的。
所以现在的主动权完全在她这里。
他们一听这消息急了,有人急脾气就直接说,“你们所里的这个小朱老师我们之前都不认识,更没有什么交情,我们都联系不上她,更别说让她给我们种子做研究了,吕所长,您能不能帮忙牵个线,让我们见一面。”
来要种子的这些人大多都是国内各个科研机构某一项目的重要人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