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1(2/2)
王元程恭敬地道:“您说。”
张凤阁问道:“听说你这次在京城小赚了一笔”
小赚王元程笑了笑,道:“是的。”
张凤阁道:“那个毛衣什么的也是你和那个人合作的”
这才是戏肉,王元程点头道:“是的。”
这时,一旁的李匡泽问道:“三哥,你以前跟我们说的还作不作数”
王元程郑重道:“当然作数。”
王元程如此痛快,两位老太爷倒是又犯嘀咕了,两人相互看了看,张凤阁道:“元程,你跟我们交个底,这笔买卖到底如何”
王元程笑着把两人的酒杯斟满,然后道:“七舅、匡泽,你们大概已经知道我已经投入了多少银子,如果我没有底敢这么做吗这要是败了,可是倾家荡产啊。”
如此大宗的盘货,想要瞒人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张李两家那就更不可能,三家在生意上的纠葛太深了,何况有些货还是通过他们的系统采办的。
点了点头,李匡泽道:“我们现在入股能占多少股份,大概能有多少收益”
刚开始的时候,入股的事王元程就是那么一说,两位老太爷也就那么一听,他们怎会把这么一大笔银子投入到他们没底的生意上去借那笔银子,他们就是为了拿利息。王元程又怎会不清楚这二位是什么脾性,所以也就没必要详细说股本的事。
王元程道:“本金总共是六百万两,那方以毛衣还有其他一些东西占七成五的股份。”
张凤阁和李匡泽听了都是一惊,他们相互看了一眼,李匡泽问道“一百五十万两银子才占两成五的股份,三哥你怎么会答应这种条件”
从训练营回来途中,王元程去了趟平遥县城,这些说辞是他和三爷商议后定下的。王元程道:“我当然不会答应,但他们坚持这样,而且又提出了一条我没法拒绝的条件。”
张凤阁问道:“什么条件”
王元程道:“不管收益如何,他们保证我一年至少有两成的进项。”
还有这么好的事李匡泽跟着问道:“要是我们入股,是不是也这个条件”
王元程道:“也这个条件,而且给你们担保的人不是他们,而是我自己。”
这就一点合计的余地都没有了,三十万两银子的事,他们还是信得过王元程的,何况白纸黑字,他们还怕王家跑到天上去不成
两位老太爷对视一眼,然后同时道:“好,算我们一股。”
摆了摆手,王元程道:“先不忙。”
两人一惊,张凤阁道:“还有什么事”
王元程道:“因为毛衣在京城热卖,很多人都来找我要入股,回来之前我和那边商量了一下,他们决定扩股。”
“扩股为什么”李匡泽惊讶地问道,他实在是不理解,要是以前因为缺银子而找王元程入股还在理,可现在为什么还非要拿银子往外送不可
王元程道:“是这么回事,这次的商队规模太大,有一万峰骆驼。你们想想,现在虽然马市开了,但官面上还是不允许商队进入草原的。这么大的动静,眼红的人不知得有多少,光我们几家是镇不住的。”
两人的嘴巴都有点合不上了,半晌,李匡泽才道:“这么多”
王元程道:“就是这么多。”
张凤阁问道:“什么时候起行”
王元程道:“明年二月。”
张凤阁问道:“货物都备齐了”
王元程道:“基本备齐了。”
扩股就是股本增加,相应的他们占的股份就会减少,李匡泽问道:“给他们的条件和我们一样”
嘿嘿奸笑一声,王元程道:“一样,但又不一样。”
两人一辈子都是这么奸过来的,闻弦歌而立知雅意,张凤阁现在也是一脸奸相,他问道:“那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啊,哈哈”
“七舅,还有个条件”正当张老太爷得意洋洋的时候,王元程又道。
张老太爷一愣,问道:“什么条件”
王元程道:“每家以五万两银子为底线,十万两银子为上限。”
连五万两银子都没有的,自然也就没什么用,设上限自然是为了多拉几个入伙,这更没问题。
还是李匡泽较为清醒,他跟着问道:“三哥,他们谁给担保”
王元程道:“我给担保。”
这下子无论怎么想,这买卖都没有不做的道理。又把细节商定好了,然后就在酒席间,两位老太爷笑眯眯地把字据签了。
第六十三章礼礼
一切都已准备就绪。
天启三年,出了正月,二月初,便开始有三五十人一队的伙计陆续离开训练营,奔向各地。
这些人的衣着打扮与寻常的商铺伙计没什么不同,但他们看上去就是不同,不论他们把自己裹在多厚的棉衣里都不行。
啼声如雷,一道狂飙席卷而过,这几乎是每一个撞见的路人共同的感觉。
谁会想到这竟成了烦恼,成了陈海平的烦恼,而且还没有任何办法,他能做的只是让他这些批量生产的人才天不亮就出发,把这烦恼至少给扔到了平遥之外。
二月二十三,陈海平也启程上路。
平遥这边货物不多,但也还是有点的,其中一部分是自产的土特产:粉条和花生。
在这个时代,粉条主要是用绿豆和豌豆作的,但基本还处在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阶段,远不为人所熟知。
粉条虽然还不流行,但基本没什么高技术可言,就是制成湿淀粉,然后用筛子漏成条,晾干就可以了。
地瓜大丰收,亩产竟然平均在一千五百斤以上。
地瓜这东西在发生饥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