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1章 第 91 章(2/2)
虽然关蓓看个正着,但也没说什么,只是和苗红春说了几句。
苗红春本来不打算进厂的,毕竟依照大队的规定,一家进一个人,顾大河肯定是板上钉钉的,这样苗红春就不能进厂。
但顾大河本来是想去畜牧站学技术的,现在变成了去轧钢厂学管理,顾大河觉得不靠谱。
再加上这厂子能真的建起来,顾大河在其中出了不少力,所以大队就决定让顾大河和苗红春两个人一起进厂。
苗红春不能去城里的畜牧站学技术,就先在厂里养兔子。
“来都来了,中午就在家吃饭吧,爹娘前几天还说起你呢。”苗红春的态度热情,落落大方。
关蓓对牛棚那个人,还有一定好奇心,听到苗红春的邀请,没有拒绝。
回到顾家,顾大河的父母很热情,关蓓也照旧喊人。
苗红春将孩子抱出来给关蓓看。
几个月大的孩子,养的虎头虎脑,看见关蓓就笑。
“你抱抱孩子,你抱抱孩子。”身边的大伯母还有陈美云都让关蓓抱着孩子感受一下。
大伯母想要孩子蹭蹭关蓓身上的聪明劲儿,陈美云则是单纯觉得孩子能带来喜气,多抱抱,关蓓说不定就改变主意,就会有生孩子的打算了。
饭后,孩子睡着,陈美云和大伯母坐在一起说话,关蓓则跟着苗红春进了房间。
“蓓蓓,你瞅瞅,看有没有用。”苗红春的表情有点紧张,“这东西是牛棚那人给我的,说是他以前的经验,让我先看看。”
关蓓将苗红春手中的拿过来,是用针线缝起来的纸张书籍,从笔迹的时间看,这本书应该断断续续写了很久。
上面还写着日期,应该是对方年轻时候的总结。
又关于工厂设置,人力设置,奖赏和惩罚,还有成本和利润各种方面的知识。
前面大部分都是个人感悟,应该是刚刚行商不久写下的。
到后面开始分析国际经济局势,分析各种变化,上面的字迹也越来越潦草。
一直到六六年,戛然而止。
“这是那人给你的?”关蓓没有什么开厂的经验,对各种经济方面的政策也不算上心,但是只看对方的写的东西,关蓓就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看起来应该都是对方的经验,你好好学,有大用的。”关蓓将书重新递到苗红春手里,让苗红春不看的时候,好好将书收起来,毕竟让别人看到这些东西,还是有危险的。
“对方愿意和你说话了?不是哑巴?”关蓓追问了一句。
苗红春摇头,“不说话,只是把这东西给了我,但我知道听到他和别人说话了。”
但是只要一遇到村里人,对方就不说话。
所以每天的交流对象基本上都是住同住在牛棚里的另外一位同志。
关蓓低声询问,“这个时候他们在牛棚吗?我能不能去看看?”“我带你过去,但我们不能离得太近。”
顾家距离牛棚有一段路,但这会儿是午休时候,路上没人,两人脚步匆匆到了牛棚附近。
因为带着关蓓,苗红春没有直接去牛棚,而是让关蓓先在附近等着,自己去和牛棚的两人说一声。
关蓓顺势站在了草垛后面,悄悄观察着牛棚里的人。
但是却发现牛棚里并不是两个人,而是三个人。
除了之前关蓓见过的两个人之外,还有一个从来没有见过的年轻小伙子。
关蓓抓住了苗红春的衣袖,“那小伙子也是大队里的人?怎么以前没见过?”
关蓓虽然来顾家村的次数不多,但是每次回来都挺热闹的,将村里的人都见了个遍,但牛棚里那个人,关蓓一面都没见过。
而且按理说村里人应该不会特意来牛棚这里。
“是隔壁大队的知青,据说和牛棚的俩人认识,隔三差五就跑过来,过来送点东西,我遇到过几次。”
“据说这知青过得也不咋地,十几岁,没爹没娘,城里活不下去了,自己报名跑乡下来的。”
“这人已经找了大队长好几次了,希望自己能从隔壁大队调到咱们大队来,但是大队长都拒绝了。”
现在顾家村大队好过了,顾家村大队的公分,也比别的地方公分值钱,其实不仅那个知青小伙子希望加入顾家村,还有不少人也都过来问过。
甚至还有专门人打听顾家村有没有哪家招赘的,自己要过来做上门女婿。
这年头找个上门女婿简直是难上加难,要不是家里快饿死,一家子都是拖累,要不然就是有点小毛病,普通男人听到招赘两个字就直接绕路走。
现在竟然还有毛遂自荐的,足以证明顾家村的条件变化。
“我能看出来大队长应该是挺喜欢那个小伙子的,要不是那小伙子和牛棚两个人走得近,大队长说不定就同意那小伙子的请求了。”
“我先过去看看。”苗红春环顾了一下四周,向牛棚的方向走去。
关蓓站在草垛后面,看得一清二楚,那个年轻小伙子听到脚步声之后,立马警觉地观察四周,一直到发现来人是苗红春后,才放下高强度的警备心。
看起来苗红春同那个年轻小伙子应该已经见过好几面了。
苗红春到来,年轻小伙子很快离开,走之前又专门向草垛的方向看了一眼。
虽然对方没有过来,但关蓓却觉得对方一定是看到自己了。
苗红春很快从牛棚走回来,领着关蓓过去。
关蓓想要见牛棚里的人,更多的是一种敬意。
毕竟能写出那样感悟和笔迹的人,肯定是个很厉害的人,但是这么厉害的人,现在竟然在牛棚里受苦。
关蓓觉得惋惜,所以想要来见见。
如果是以前的关蓓,见到有人下放到牛棚,肯定是避之不及的,但现在她知道了未来走向。
下放到牛棚的人,并不是做了什么十恶不赦的事情,也有可能完全是时运不济。
但是没几年了,对这些大才们来说,再熬一熬,之后会越来越好。
“谢谢你。”或许是因为不爱和人说话,开口的时候,声音有些粗哑,不自在地清了清嗓子。
关蓓摇头,自己什么都没做,当不得一声谢谢。
“苗同志和我说了,她之所以给我带东西,是因为你的提醒,谢谢。”说着朝关蓓拱了拱手,关蓓侧身,稍稍躲开了一些。
关蓓想说些什么,但是又觉得牛棚这个环境,说什么都不合适。
因此匆匆说过几句话之后,关蓓就同牛棚里的两人告别。
两个人虽然不怎么说话,但是身上并没有看出求死的意志,关蓓也就没说那些冠冕堂皇鼓励的话。
不过关蓓走之前还专门给苗红春留下了一些票证,希望苗红春能够再帮着照顾一下牛棚里的两个人。
牛棚的两个人都是首都过来的,其中一个还是老师,等重新高考的时候,肯定能顺利回城。
关蓓大学目标也在首都,虽说人海茫茫,不一定能遇到,但关蓓觉得现在结一份善缘,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用上呢。
“你可以和大河商量商量,找个机会和大队长透露一下,毕竟那位同志是个人才,要是村里的厂子能得到对方的指点,说不定会有大用。”关蓓离开时,对着苗红春叮嘱。
苗红春点头,看着关蓓要走,急忙让关蓓等一等,自己有东西送给关蓓。
“你把这东西给我做什么?”
苗红春拿出来的东西就是牛棚那人的笔迹,之前苗红春在厂子里喂兔子的时候,就一直在看这本书。
关蓓能看出来这本书对苗红春来说肯定十分珍惜,结果现在苗红春,竟然将这本书给了自己。
“你拿回去,这书对你对顾大河都很有用的,是那位老同志的心血。”关蓓使劲将东西重新塞进苗红春手里,但是苗红春巍然不动,坚持要将这本书给关蓓。
“这书在我手里,我虽然天天看,但能看懂的也没多少字。”
“蓓蓓你是个读书人,知识学问比我这种高多了,书到你手上肯定比我在手上好。”
“你看完要是觉得没用,把书给大河,让大河也看看,等大河看完之后,回来给我讲讲。”
“我这段时间就抽时间在大队的扫盲班好好上课,等我识字全乎了,这书再到我手上也不迟。”苗红春笑笑,重新将书塞进关蓓的包裹中,往下压了压,不让别人看见。
关蓓没再推辞,同顾家人告别之后,骑车回了城里。
齐成瑾还没到回来的时间,关蓓虽然依旧担心,但不再是之前忧心忡忡的模样,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之中。
她从顾家村回来不久,就去了报社,她想好了给报社开源节流的办法,现在可以试着谈一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