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1章 既见君子不遐弃(2/2)
“姜二姑娘,请你来说一下,这首诗歌第二章所讲述的是何意?”她听见孟端这样问道。
自己在他的课上走神,他声音却依旧那般和煦。
姜澂鱼有些不好意思地起身,看向书本第二章所载诗句。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她语气微顿,而后接着道:“这两句描述的是女主人经过又一年的辛勤劳作和等待后,终于等来了远征归来的丈夫,并感叹着,原来她的丈夫并没有远远地将她抛弃。”
孟端颇为满意地点点头,示意她坐下。
“姜姑娘说的不错。那么接下来请大家高声诵读一遍这首诗。”
随后,学堂中便响起一片诵读声。
姜澂鱼听着,心底却有些触动。
既见君子,不我遐弃。她的夫君是不是也没有抛弃过她呢?
她将眼神瞥向窗外。如今正值夏季,天气有些炎热,因此支摘窗都开着,方便通风。
这不经意的一瞥,却看见对面的书堂外,一身玄色朝服的陆廷渊正偷偷趴在窗外往里看,想来是在观察太子他们有没有在好好上课。
他后面还跟着好几个内侍,都跟他一般贴墙站着隐匿身形,不敢发出一点声响。
姜澂鱼觉得有趣,不由得低眉一笑。
原来,他做父亲时,还有这样的一面啊。
却不想,陆廷渊好似背后长了眼,突然,一道凌厉地视线直直向她投射过来。
慌乱间,她急忙地收回视线,假装翻起手中的书页。
接着立马反应过来,他又看不到自己的案几,她又为何要假装翻书呢?
她心想,陆廷渊不会发现自己偷看他了吧?刚才自己好像还在笑了一下呢,会不会让他觉得自己是在嘲笑他偷看的举动啊?
想到这,心里顿时便有些惴惴。
毕竟自己现在是姜澂鱼,偷看皇帝可是冒犯天颜,就算要治罪也是能论得上的。
她敛下眉目,低头一瞥,却发现方才慌乱间将书翻到了小雅中的《隰桑》篇。
“中心藏之,何日忘之”这八个字蓦地映入她的眼帘。
她在心里默默将这句话逐字念了一遍,心中登时涌上一股难言的酸涩。
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藏的是谁,忘不了的又是谁?
微风拂过她鬓边的长发,那双漂亮而多愁善感的眸子里只盛着自己的答案。
她想,阿辞有他这样的父亲,会过得很好的吧。
第一次在御花园遇见他,他是来接玩耍的阿辞。
第二次在书堂遇见他时,适逢雨天,他来接下学的阿辞。
第三次在赏花会上遇见他,他来陪凑热闹的阿辞。
第四次,就是现在,他卸下了君主的威严,像一个普通父亲那般,偷偷在书堂外观察在上课的阿辞。
阿辞年仅一岁余就被立为了太子,他见人有礼貌,说话也机灵,看得出来被教养的很好。
有没有她这个母亲,好像也无关紧要。
想到这里,她不由得有些落寞。
这种心情一直持续到中午下学,直到叶兰蕙喊她一起用膳时,她才从这种情绪*中脱离出来。
值得庆幸的是,陆廷渊好像并没有发现她,或者说,并未打算追究。
于是惴惴不安的一颗心才终于落下来。
下午,有宫人来报,说是玲珑阁有点事需要叶兰蕙立刻回去一趟。
得了静太妃肯允,叶兰蕙便离宫回了玲珑阁,原先的画艺课便暂时由姜澂鱼所教授的香艺课顶上。
之前已经教大家辨认过多种香料了,所以今日便开始讲配料、炮制和配伍等具体制香过程。
恰好今日方婵送来的香谱就是一本不错的教材,里边既有容易的,也有复杂的,姜澂鱼便挑了一页篆香香方,边制作边讲解。
只见她随手拿起几块甘草、零陵香、藿香等,将之丢进研钵中,也不用秤称量,先将其捣碎,再用细筛筛制为末,最后将细粉填于香篆模子中压印。
这一套流程下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并不简单。
制香者对于选用何种产地的香料、用量以及哪些香料可以放在一起研磨、哪些需要单独研磨,还有研磨的顺序、粗细程度等等,再到最后制香篆的一系列步骤,都很考验制香者的知识储备和实际操作水平,尤其是打篆和起篆。
只见姜澂鱼一边往模具里填着香粉,一边向众人讲解道:
“这里要注意,脱模时一定要保证紫檀香在众香料的最上方,先后顺序万不可错乱,否则效果会逊色不少。”[注1]
说着,她便将压好的香篆翻了个个,利落地取下香篆模具,只见一块祥云状的香篆便被正正好好地放置在铺平的香灰中间,一套动作下来行云流水,没有半点迟疑和拖沓。
一旁旁听的掌香女官见了也不住地点头。
香篆点燃的那一刻,只见一缕细烟徐徐盘旋而上,极具妙趣,香味悠远,很是不俗。
众人围坐在四周,观烟,闻香,既是品鉴,也是学习。
仅仅对照着古香籍上寥寥几句话,便可以做出如此相仿的香来,对于姜澂鱼这位教习师傅的水平,众人心里也都有了更加明确的认知。
姜澂鱼同姜凝烟不同的一点是,二人制香技法虽都臻于醇熟,可姜澂鱼做起来却从没有半点炫技之感,她会边做边向大家娓娓道来,为何添加香料时这个在前那个在后,为何要选用紫檀而非黄檀。
况且美人侍香总是赏心悦目的。
一堂课下来,众人不仅收获了知识,还收获了美的享受,并且在心里也更加信服这位新教习,并没有因为是同龄人便轻视她,尤其是由当初的“刺头”昌平公主带头捧场,氛围更是和谐地不得了。
散学时,天色尚明,因着姜澂鱼最近来了宫里伴读,太医们看诊也方便了很多,今日便是同两位太医约定好复诊的日子。
下学后,她便独自回了福安宫,静静等待着二位太医的到来。
正好,她也有事要问问这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