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第 176 章(1/2)
第176章第176章
*
小胤祺有心想出去玩,奈何心有余而力不足,小孩子的身体容易困倦,到点了就算他不想睡睁不开眼睛,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家老大风风火火的跑远。
小胤礽带着弟弟们回坤宁宫转了一圈,和他们家额娘说完后没怎么停,一溜烟儿又跑去乾清宫和他们家汗阿玛报备,那是一点时间都不想耽搁。
书房里什么情况他们很清楚,都是活过一辈子的人了,审时度势的本事还是有的,如果里面在说正事他们就不进去,如果里面没啥正事儿他们就进去,皇帝也不是天天都八百里加急,不会连和孩子相处的时间都没有。
强调,这个时间不是每天下午检查作业的时间,那个时间他们情愿没有。
他们家汗阿玛的检查作业不叫检查作业,是在大臣面前炫耀孩子,也不知道他哪儿来的自信,自个儿读书读的好就觉得所有儿子都和他一样。
龙生九子还子子不同,他那么大个人了,连这点浅显的道理都不懂吗?
老爹不靠谱,弄得他们小时候一个个紧张的跟什么似的,天天除了念书习武还是念书习武,连玩闹都不敢太大声,生怕正他们家汗阿玛在大臣面前丢脸回来找他们秋后算账。
胤字辈儿的小兄弟们越想越气,他们上头几个哥哥一看就不像过过那种日子的人,合着苦日子全让他们给过了。
小胤祉气性没那么大,毕竟身边几个兄弟心眼都不怎么大,他要是这也纠结那也在意只怕天天晚上都愁的睡不着觉,因此这会儿还能拉着小胤禔的袖子劝,“往好处想,老天大概看咱们上辈子过的太苦,这才特意给咱们找了个好相处的汗阿玛让咱们重活一世。”
旁边三个兄弟,他和老大的关系最不好,但是这种情况下,他敢扯袖子的却只有老大一个人。
老四那狗脾气,他敢伸手那家伙秋后算账就敢剁他的手,太子爷就更可怕了,人家连秋后都不用等。
上辈子的太子爷已经很没法说,这辈子有赫舍里皇后疼着护着,他们太子爷的小性儿那是更上一层楼。
啧,谁相处谁知道,反正他不敢惹。
几个小的一路跑到御书房,在侧殿暖阁待了一会儿,世界观再一次受到冲击。
他们小叔是真的能搞事情啊!
什么“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什么“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城”,什么“铁路者,生利事业之神器”。
虽然不明白前头两句和后面几句有什么关系,但是只听后面几句,他们大概大概能听明白里面在商量什么。
几个人竖起耳朵听隔壁的动静,一边听一边评价。
百物运输流转万国,路愈通则出产愈盛,出产愈盛则路利愈厚,如是相引以至无穷,他业有亏本,而铁路断无亏本之患。
且不说亏本不亏本,只要道路通畅,朝廷运送军粮物资便捷,于军国大事也大有裨益。
不过话说回来,“铁路”是个什么路?用铁铺的路?
几个人都不知道书房里讨论的“铁路”是何物,下意识将目光转向小胤禛。
除了这家伙之外,他们其他人的后半辈子都在圈禁中度过,所以他们听见新鲜字眼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很正常。老四当了那么多年皇帝,见识过的东西肯定比他们多。
遇事不决问老四,没毛病,完全没毛病。
小胤禛:……
他是神仙吗什么都问他?
他要是知道,现在还会和他们一起一脸懵吗?
几个小的一言不合又开始拌嘴,身体年龄对性情的影响很大,沉稳是不可能沉稳的,不在大庭广众之下打成一团是他们最后的体面。
隆禧刚在京中拉了一波仇恨,这几天老老实实跟着他们家二哥去宗人府点卯,要多听话有多听话。
一次不能得罪太多人,不然容易被套麻袋,虽然他府上侍卫很多,但是这种时候还是找个大腿抱着比较安心。
他已经不是小孩子,不能遇到什么就跑回皇宫,不过他可以跑去他哥的王府。hl
两个哥哥,哪个在京城去哪家。
不太正经的时候躲去恭王府,得罪的人太多就去裕王府,实在惹得天怒人怨的话就只能灰溜溜缩在宫里等风声过去再出门,不管怎么比,反正都比他那儿安全。
他可不想大半夜被人套麻袋。
这次带人抄家主要是那些人欺人太甚,他知道赈灾的银子不可能百分百送到百姓手中,按照以往的记录,能有一半落到实处都是超常发挥。
一半就一半,能下去一半也是好的,可是他们把一层一层把银子全扣了是怎么回事?
人心不足蛇吞象,朝廷给他们脸了是吧?
他又不是没有任何证据就抄家,只是那些证据的来源有点见不得人而已,反正事情到了这个份儿上说什么都没有用,一个个的罪证鲜明,谁还管证据是怎么来的。
不过这法子也就出其不意用一次可以,不是所有人都傻不愣登的把犯罪证据放在家里,这回也就是以前没人干过这么大胆的事情才让他捡了个漏,今后再想找证据就没那么容易了。
那些人要么收敛小心思安分下来,要么行事更加谨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那种,那时候就不是他胡搅蛮缠能对付得了的了。
他也没指望他能对付得了那种情况,人要有自知之明,让他硬刚他可以,让他和别人勾心斗角还是算了吧。
他懒的费那个劲。
又是一天结束,纯亲王慢慢悠悠收好桌上的笔墨纸砚,溜达去隔壁和他们家二哥打声招呼,然后坐在椅子上等他哥完事儿。
那什么,顺便蹭吃蹭喝蹭住。
哈、哈哈。
不过今天情况有点不同,他们还没走到王府就被几个等候已久的小家伙给堵住了。
呦吼,还挺整齐。
隆禧挑挑眉,翻身下马走到几个小家伙跟前,“怎么到这儿来了,找你们二伯?”
小胤禔和小胤礽争着往前来,“来找二伯和小叔,小叔你今天住哪儿?我们跟你一起好不好?”
隆禧对上四双亮晶晶的眼睛,扭头看向他们家二哥。
“走吧,有你们住的地方。”福全无奈叹了口气,好在再拐个弯就是王府,走回去也不是什么大事儿,便将马交给旁边的侍卫,然后去问几个小家伙为什么这个时候出来。
孩子们身边有侍卫跟着,倒是不用担心他们是偷偷跑出来的,紫禁城戒备森严,他们就是想跑也跑不出来。
裕亲王府有和他们年纪差不多的小阿哥,堂兄弟间多相处相处,免得长大了都不知道家里有多少兄弟。
孩子太少孩子太多都发愁,好在他们养得起,天天热热闹闹的也挺好。
隆禧似笑非笑收回目光,抱起躲在后头一看就很好欺负的小胤祉转身说道,“这几天一直打扰二哥二嫂,弟弟心里很是过意不去,今天就不去二哥府上了,弟弟带孩子经验丰富,肯定不会亏着他们。”
福全捏捏眉心,“别带着他们胡闹。”
隆禧拍拍胸脯,“二哥放心,再没有比弟弟我更靠谱的人了。”
福全:……
更不放心了怎么办?
裕亲王看着糟心弟弟带着一串侄子离开,让人去宫里给皇帝说一声,然后才摇摇头回家。
算了,留给皇帝头疼去吧,他不管了。
隆禧带着一串侄子回他的王府,一路上心情非常不错,看的几个侄子心里发憷,总觉得今天出门不是个好主意。
几个小的在后面交头接耳,时不时擡头看看四周的情况,确定他们的侍卫都在后面跟着才稍稍松了口气。
看他们小叔的反应,这应该是个好人……吧?
是错觉吗,怎么还是觉得怪怪的?
他们可是活了两辈子的人,四个人的年纪加起来数都不好数,按理说如果他们小叔的情况和他们一样的话,就算按人数来算也该是小叔害怕,怎么这会儿他们有点头皮发麻?
这是他们那个英年早逝的小叔吧?
“英年早逝?我?”隆禧让人送点果汁点心过来,回来正好听见“英年早逝”几个字,脸上的笑容有点维持不住,“你们认真的吗?小叔我身体超棒的好不好?”
几个小家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你们说出来了?”
小胤禛面无表情,“是你们,不要算上我。”
小胤禔和小胤礽异口同声反驳,“不可能,爷绝对不可能把心里话说出来。”
说完,三双眼睛齐齐看向小胤祉。
小胤祉:……
欺负人也不待这么欺负的,他这辈子是专门来背锅的吗?
小孩子气的满脸通红,眼泪汪汪好不可怜,奈何他的兄弟各个都是铁石心肠,一个二个推卸完责任无事一身轻,丝毫不管背锅的的人什么反应。
反正什么反应都不重要。
隆禧:……
这倒霉孩子,怎么混成这样了?
纯亲王摇摇头,招呼侄子们坐下,然后靠在椅背上慢悠悠问道,“所以几位阿哥爷今儿出宫是干什么?难不成未卜先知,特意来告诉你们小叔他即将英年早逝?”
侄子们:这嘴怎么那么损呢?
小家伙们面面相觑,来的时候讨论了一堆怎么让他们小叔露出马脚,真到了这个时候,见到他们小叔悠哉悠哉喝茶吃点心,反而又不知道该怎么说。
看小叔这反应,总不能是他们先露出马脚了吧?
不可能,他们都是活了两辈子的人,就算小叔也是重活一世,就小叔上辈子那不到二十岁就病逝的人生经历,怎么比得上他们兄弟几个丰富多彩。
就算这辈子比他们年长十几二十岁也无济于事,当阿哥的时候一直住在紫禁城,长大之后能出去,到现在来算也没几年,不管怎么算都比不过他们。
最重要的是,他们人多啊!
心智被身体影响到的几个人意见难得一致,他们都是活了两辈子的老鬼,绝对不可能在外人面前露出破绽,所以小叔刚才的话就是单纯问他们出来是干什么,没有半点其他的意思。
小胤禔身为大哥,稳稳心态率先迈出第一步,“小叔,我们、我们过来是想问什么叫‘铁路’,是用铁修的路吗?”
小娃娃仰起头眨着眼睛,虎头虎脑可爱的紧,要不是知道这些小家伙内里不是真正的小孩子,没准儿就要被他们给骗过去了。
不过现在也没什么,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儿都得好好科普,毕竟眼前这几位可是将来干活的主力军,他们开阔眼界不那么保守,再加上上辈子理政的经验,出门办差肯定事半功倍。
他不知道这几个小家伙上辈子的风气是什么样,反正他们现在还挺开放,之前明史馆把编好的明史送到皇帝跟前,里面还提到“西洋之说,既不背于古,而有验于天”,只要验证之后是正确的,别管道理是哪儿来的,能用就行。
他们可不管什么祖宗之法不可变,祖宗之法也不一定全对,几百上千年的道理可能在几百上千年前是对的,但是时过境迁,没准儿现在就不好用了。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这年头还没有那么多顽固不化的家伙,大部分东西只要有用他们就会用,而不是因为东西来自海外,为了踩海外一脚就故意把那东西贬的一文不值。
铁路,顾名思义,带铁轨的路就叫铁路,铁轨是什么应该不用再解释,毕竟大侄子们都知道“书同文,车同轨”是怎么回事。
“书同文”是因为各国文字不一样,不利于朝廷统治地方,所以要求统一文字。“车同轨”就是各国的马车规格不一样,为了方便马车上路,所以也需要统一车轨的规格。
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前,各国的马车大小不一样,因此车道也有宽有窄。天下一统之后,车辆还要在不同的车道上行走就很不方便。
为什么要统一车轨?因为马车上路走的不是寻常路,是木头制成的轨道。
木头制成的轨道是木轨,用铁制成的轨道自然就是铁轨,建了铁轨的路,当然就叫铁路。
秦汉时的马车走在木轨上是为了加快行进速度,他们现在建铁轨也是同样的目的,不过这次的增加的速度是马车无论如何也比不过的,就算搞不出来高铁,能弄出来蒸汽火车也是时代的进步。
他受够了办一次差一大半时间都花在路上的日子,天上飞的可以慢点搞,地上跑的必须赶紧弄出来,能少在路上花时间就尽可能少花,虽说人一辈子都在路上,可是也不能这么虚度光阴。
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这话听着浪漫,但是比起一天从天南到海北的高科技,他还是选择高科技而不是浪漫。
小胤禛听完之后,下意识开口说道,“想法不错,但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