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6 章(2/2)
姜云瑶惊奇:“为什么这么说?”
“外面有好多同样的铺子呢,就算咱们改了这铺子里的东西摆放的顺序,生意变好了一些,人家也还是会跟着咱们学呀?等到大家都变成一样了,咱们也就没有优势了。”
姜云瑶真没想到她能想到这一层:“你是怎么想到的?”
顾明月很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这不是才刚和姑娘学的吗?在那个衣料铺子里,姑娘和王掌柜说的话我都听着呢,姑娘说铺子里的东西都陈旧了,而且还和别的店铺一模一样,根本没有优势,我就想着,换到这里来也是一样的。”
她不过才五岁将要六岁,却在短短的时间里成长了起来,如今都知道该举一反三了。
“不过我也只是说说,也不知道自己说的对不对?”顾明月很不好意思,“我这是不是就叫什么搬门做斧?”
“是班门弄斧。”姜云瑶忍俊不禁,“前头还想着你变聪明了,怎么这会子又什么都忘了?”
顾明月脸红:“姑娘讲的故事太多了,我总记不住,一直想着是不是门坏了,所以要把它搬下来砍了做斧头。”
姜云瑶可是把幼儿教育贯彻到底了,她把顾明月当成现代的小朋友来教,最常用的就是图画教育、讲故事,因为还算生动有趣,顾明月学的也高兴。
只不过前几天她学会了井底之蛙,这两天就把班门弄斧搞成了“搬门做斧”了。
不过想法倒是没错的。
姜云瑶也不太想让这间铺子继续做南北杂货了,利润太低,竞争压力还大。
但她也没想好该做什么。
这一块都是百姓民居,按理来说做吃食是最合适的,但这几年情况不太好,粮食的价格太贵,成本也就拉高了,百姓们宁可自己少吃一些把家里的粮食卖了换余钱,或者是存起来以防万一,怎么可能会花大价钱来买外头这些精致的吃食呢?
上回顾明月买的那几样吃的味道还可以,但价格却略贵了,几乎翻了几倍,听她说还都没什么人买。
其实中京城的物价并没有底下那些地方上的物价那么离谱,旱灾也不是影响所有地方的,基本都在西面,中京城偏东,旱灾的影响很小,但扛不住有些粮商到处收购粮食往西面卖,大家为了利益多多少少都会高价卖粮食,时间一长,便也影响了这里的物价。
这就不得不提那位司市官了。
他对中京城这一块的监管还是相当有力的,明面上把所有的私自买卖和高价溢价都给禁止了。譬如大米一石大约有六十公斤,也就是一百二十斤左右,一石粮食平时正常的价格大约在一两银子到一两半银子中间波动,但这几年旱灾影响太严重,西边那些地方的粮食已经飙升到了一石十两银子还供不应求,粮商从中京城正常价格买了粮食倒卖到地方去,从中赚了不少的差价。
后来各地的粮食越来越少,连带着中京城的粮食价格也水涨船高,变成了一石三两银子——本来还要涨得更高的,甚至已经涨了,但司市官规定了所有中京城的粮食最高交易价格不得超过一石三两,且每个人能购买的数量有限,买粮之前还要去官衙取一个证明,大概情况就是买粮的人拿着户籍去官衙,当值的官员会查看买粮的人户籍下的家人有多少个,能吃多少粮食,他们会划分一个范围限定他能买多少粮食,再给他一个牌子,拿着这个牌子的人才能正常交易。
虽然私下交易的人不少,但至少大面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有效抑制了中京城的粮价高涨,更何况城里有名的粮商早就在司市官的小本本上记着了,就算有私下卖粮的,也都是百姓们自己贪图钱财,起不了什么大风浪。
要不是姜云瑶没听说这位司市官什么别的消息,她都要以为除了自己还有另外一个穿越者了。
言归正传,现在这个南北杂货的铺子用来做吃食其实也不是不可以,只是中间要考虑的东西多,姜云瑶还得再犹豫一下。
甚至她对待这个铺子比起另外那个衣料铺子还要更加慎重一些。
毕竟民以食为天。
衣料铺子她只要想个办法换一批绣娘、设计几批新鲜版型的成衣便足够缓解现在的情况了,其余的事情大可以等打出名声以后再说。
但南北杂货铺子可不一样,要么她就保持现在杂货的生意,在现在的基础上调整布局、增加宣传,赚比从前多不了多少的利润,要么就得大刀阔斧地改,直接从根底上解决这个铺子。
顾明月也不知道她在想什么,一会儿皱眉一会儿沉默的,看起来很是纠结,便问:“姑娘在想什么?”
姜云瑶走着神,下意识回答:“在想开个什么铺子。”
顾明月问:“南北杂货不开了吗?”
姜云瑶:“还没有想好。”
她把心里的想法大致说了说。
她这会儿正在犹豫着呢,顾明月却说:“姑娘忘记你的朋友了吗?”
姜云瑶愣了一下,还没想起来那个朋友是什么意思。
顾明月就说:“你那个叛逆的朋友,我总觉得姑娘的性格和她差不多,她想做什么事情便去做了,难道做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可能会失败吗?可她还是没有放弃呀!”
她知道姑娘之前给她讲的这个故事其实说的是自己,但她不能直接说你,毕竟得保住两个人之间的小秘密,于是还是用了“你的朋友”。
姜云瑶却愣住了。
是啊,在穿越之前,她本来就是个喜欢冒险的性格,有了目标会去做,什么时候犹豫过?就因为害怕失败吗?
怎么穿越一回,反倒让自己活回去了!
她仔细想了想,隐约察觉到了一点苗头——大约是因为安氏和姜逢年的影响。
在她眼里,安氏已经是个相当合格的当家主母了,然而她再好也被困在了姜府,即便姜逢年做了许多的错事,让安氏不满与愤懑,即便姜逢年差点把整个府里的人的性命都断送,安氏也无可奈何,只能捏着鼻子替他收拾烂摊子。
她不能和离,也不会去和离,不论是为了几个孩子,还是为了她自己。
这样的情况多少是会让姜云瑶生出一些迷茫的,她忍不住去想,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呢?
做那么多的事情,结果还是让自己受了委屈吗?
安氏如此,那么她呢?
姜云瑶想不明白,也很难想明白。
此刻顾明月的话却让她生出一种奇怪的想法——一定要想明白吗?一定要把每一样可能发生的事情都预想到吗?不能“难得糊涂”一下吗?
南北杂货铺子是开,吃食铺子也是开,左右犹豫不决只会让她耗费更多的时间罢了,就像曾经在那个不喜欢的岗位上挣扎了两年的自己一样。
她一下子就不犹豫了。
顾明月一脸懵地被拉着上了马车,听她告诉车夫让他带自己去户部。
“姑娘,咱们去户部做什么?”
姜云瑶说:“去找司市官。”
南北杂货铺子那条街上能开的铺子种类有限,她要去提前问一问都能开什么类型的铺子,再从中选择合适的,若是没有更合适的,那就老老实实想办法改造一下看能不能修整成小超市了。
她说去找司市官,马夫便说:“小姐不必去户部,司市的衙门单独分出来了,就在这几条街的尽头,说是什么更好监理市场。”
他对中京城也是相当熟悉了,直接调转了马头,不过一炷香的功夫,就到了衙门口。
司市自然不止一个官,衙门里分了不少职责,比起其余那些坐在衙门办公当差的六部官员来说,他们得时不时地出门逛一逛街市,所以衙门里相当热闹,能看见不少人来往。
顾明月先问:“要递帖子吗?”
之前太太去拜访元夫人都递了帖子呢!
姜云瑶摇头说不必,她戴好纱帽下了马车。
司市官既然能把整个中京城的市场管理得有条不紊,自然也不会错过自己手底下的衙门。
进衙门要先找胥吏说明白自己要做什么,不管买货还是卖货都要有凭证,运货进市场也要,或者要办什么事,去什么衙门都要问清楚,胥吏分清楚以后便会给一个凭证,拿着凭证才能出入司市。
顾明月主动去帮姜云瑶排队了。
队伍不算长,很快就到了她这里,胥吏写写画画,头也不擡:“有什么事?”
顾明月卡了一下壳,想起来了马车上姜云瑶说的话,说:“我们姑娘要见司市官。”
那小吏猛不丁地擡起了头:“你再说一遍?”
顾明月这回顺畅多了:“我们姑娘说要见司市官。”
小吏见她穿着下人的衣服,却也很明显衣料不错,很明显出身大户人家,再看一眼她指的方向。
姜云瑶戴着纱帽站在边上,身上穿的都是安氏精心挑选的衣裳,好几个绣娘绣成的,气质相当出众。
除了身量小一些。
小吏噢噢一声,手忙脚乱给了顾明月一个对牌:“你先等等,我去问问司市官这会儿有没有空。”
等顾明月拿着对牌回去找姜云瑶,他才把手里的工作交给别人,一溜烟跑了回去,边跑边说:“外头有个姑娘,说要见咱们司市官!”
一石激起千层浪,所有人都惊讶地看向他。
小吏喘了一口气,才说:“不过看着年纪不大,才八、九岁吧。”
所有人:“……”那你说个屁呢!
他们嘁了一声,又低头干活去了。
倒是最里头那间门打开了,从里头滚出来一张轮椅,轮椅上坐着个脸色苍白、一脸病弱之相的少年。
他咳嗽一声:“谁要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