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幸运如初 > 各方打算

各方打算(2/2)

目录

“才没有呢……”林染嗔了她一眼,“你呢,到时候谁给你簪花?”

“什么簪花?”阿初听得一头雾水的。

“对哦,初宝第一次在这边过年,还不知道吧。”舜华解释道,“京城的元宵节会有大型的灯会,比中秋还要隆重。而且,这边的习俗,那晚男子会为自己心仪的姑娘选花并亲自为她戴上,以示爱慕与求娶之意。”

“竟有这般?那要是那姑娘不愿意呢?”阿初好奇问道。

舜华一噎,她倒是没想到有人会问这个,“这……不接受吧。一般都是彼此有意才会约出来一起走的。”

“那要是很多男子给一个姑娘戴,那姑娘不就一头都是花了?”阿初想起某个城市好像也有这种簪花的习俗,不过那是簪了一个花冠了。

“哪家姑娘会大咧咧地簪一头花呀?那不就是三心两意了吗?”临安单纯,闻言瞪大了眼,她从没想过女子还可以戴一头花。

“不不不,她可能只是平等地对好几个男子有意而已。”阿初一本正经地拍拍胸口,“那心意都是实打实的。”

“可以这样的吗?”王若溪也是第一次听说这个想法。

“可以的,男未婚女未嫁,男子可以给多个姑娘簪花,那姑娘也可以接受多个男子的花啊,要知道,成为一个海王本来就是我的梦想。”阿初眼神坚定而充满向往。

看不下去的舜华一掌拍下阿初的头,无语地打断她们,“够了,你别带坏她们。你们也别听她瞎扯。我倒要看看,元宵那晚你敢戴几朵花儿。”

舜华想起最近被训斥时某人的清冷面容,不怀好意地笑了。

“诶,还没跟你们说吗?初宝她这两天就离京了。”林染眼珠子转了转,放下茶盏道。

其他三人惊讶地看向阿初。

“除了在漠北那几年,每年过了正月,我们家除了爹爹有公务外都会回司州老家尽孝,我祖父母及其他亲族都在那边。”阿初眨眨眼,咽下嘴里的果茶才慢慢地道。

“那何必这么早就走?这才刚过初十呢。”临安还想着过几天天气好了约一个骑马局,她好几年过年没尽情策马了。

“这不书院二月初八就开学了嘛,京城去司州马车慢行的话大概两天路程。刚好阿诺又在那边过年了,阿娘便想着早些过去,陪祖父和祖母过元宵佳节。而且,我听阿娘说,今年我祖母娘家那边也来人了,更是要早点回去帮忙。”她祖母嫁到司州几十年,跟娘家人见面没几次,所以特别慎重。

至于说不能在京中过元宵,阿初倒是没觉得有什么遗憾,祖父母极为疼爱他们姐弟,而且司州那边的年味也很浓。“我也好久没看过司州的烟火夜了。”

“那也是,你什么时候回来?”舜华虽有点遗憾,但下个月又能一起进学,也没什么不高兴的。

“书院开之前肯定回来准备的。”至于具体可能得看她娘跟她祖母讨价还价了,阿初不负责任地笑道。

“我要是没什么事,等过了元宵也去司州玩几天。”林染觉得这个可行,反正她不是没去过。“司州的烟火是大齐烟火之最,连京城庆典的烟火都是司州那边进贡的呢。元宵那晚肯定很热闹。”

“行。”阿初应得爽快。

几个京城土生土长的姑娘都没去过司州,不由得打听起那边的情况。阿初捡一些比较有趣的风俗和经历来说,一时间雅室内笑语不断。

如意楼外,繁华的京城大街充满着红火的过年气氛,络绎不绝的马车和行人俱是喜意盈盈,映照出大齐中心的昌盛安逸。

时近正午,天空却忽然暗沉了下来,没有阳光后空气中便多了几分隆冬的森寒。

云易想到家中只剩下自己一人,便更觉得冷了。踏出宫门,街道上都是拖家带口地说说笑笑,云易忍不住叹口气。

过年时节正是家人相聚的时候,他却要留守京中处理各大祭祀活动。哪怕早几个月就开始筹备,依然需要一眼不错地看着,不然被人钻了空子拿来做些什么,他们鸿胪寺便是浑身是嘴也脱不了罪。

“云叔,别叹了,”白辞刚从军械库出来,一眼便看到他哀怨的眼神,忍住笑道,“林世子不是邀请你去侯府过元宵佳节么?”

鸿胪寺主事各种外宾和祭祀事务,里头的官员个个笑容和煦如春风,能说会道,发生任何事面对任何人都是游刃有余的有礼温和,其中这一任的鸿胪寺卿更是从民间归来,处事极有分寸,很招朝中官员好感。没想到一贯从容不迫的人,在妻儿离家后却多愁善感起来,连儒雅的面容也多了几分幽怨。

云易瞥了他一眼,“不一样。”

在别人家过节,怎比得上跟至爱至亲一起?可是自己一家常年在外,父母均在司州,自己已是无法承欢膝下,又怎么能拦着夫人儿女回家尽孝?

感叹完自身,云易缓了脸色,笑盈盈地关心白辞,“过几日元宵,你还打算到镇远将军府跟将士们一起过吗?”

镇远将军宁浩梓跟云易并无过节,不过是因着林家的关系疏远罢了。云易本人对宁浩梓还是比较敬重的,尤其是白辞在其麾下并没有被埋没反而能一展所长,足见宁浩梓气量。

白辞摇了摇头,“我打算趁这段时间事务不多,查一下师父的事。”

云易跟慧觉大师交情也不错,何况对方还是闺女的救命恩人之一,故而闻言也赞同,“可有什么线索?”

“之前云叔给的名单里头,有一队人是来自司州的梵恩寺。”云易收到慧觉大师的死讯和白辞进京的消息后,便使了些关系,弄到一份漠北关口的通行名单。在慧觉大师出事前后一个月内,通过关口的人不算太多,阿初还托红莲筛掉自己人和正常商队,剩下的不足三十队人马。这几个月来,白辞已经逐步排查了不少人,如今剩下的人当中,正好有一队僧侣来自梵恩寺,在慧觉大师出事前曾到访塔尔寺讲经和交流。白辞听到阿初去司州后,便想着趁元宵节借故申请离京一趟。

武将离京不是一件容易得事,稍有不慎便会引来怀疑,但这次阿初正好给了他一个理由去申请。

“梵恩寺啊……以前不过是一间普通的山间小庙,那老秃头去后新的住持好像挺有手段的。如今梵恩寺已是司州当地比较有名的礼佛之地了。”云易灵光一闪,笑着道,“那边虽不如京城繁盛,但司州从来重视年节,连烟火大会也跟朝廷申请了,那边过节亦是不错。”

自家夫人一直心疼白辞在京身无长物,又碍于林宁两家关系不好照料打点,若是司州倒是没那么多顾忌。

这是个挺好的时机,胡成那群人暗搓搓计划元宵去花楼放肆一番,要是他留在京中难免被他纠缠。白辞眼带一缕向往,“初宝在漠北时便常说起司州,之前一直未能亲眼见见她说的景象,趁这个机会看看也是极好。”

司州离京若快马而行,也就一日时间,如今还在新春,武官事务没那么多,只要有批文出京一趟便行。

云易眸中有着疼惜,拍拍他的肩膀,“你若去,初宝诺宝肯定高兴,让你英姨给你做好吃的元宵。另外……”

云易想起什么似的,脸色微沉,眸底闪过锐利,顿了一下,仿佛有点难以启齿。

“云叔,可是有什么异常?”白辞还是第一次见他这般形于色的阴沉,不由得凝神问道。

“咳,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我母亲的娘家是西南连氏,这次也会派人过来。那孩子是我舅舅的次子,跟初宝在南城和汴州都见过面。”云易笑着道,“你要是去司州遇到了,便看看他人如何。”

连家?看看人?白辞微愕,瞬间便明了,这是要替阿初相看吗?“我以为,云叔更希望初宝在京……”

“在哪不是问题,”云易摆摆手,语气有一丝叹息,“人才是重点。”

“云大人。”

白辞刚点点头,便听闻身后有人走近。回头一看,男子一身绯色官袍,衬得面若冠玉,五官精致温润,身姿挺拔若松,绕他是武将也挑不出对方的不妥。

“顾大人。”云易与白辞作揖施礼。

云易因祭祀安排与顾思衡有过交集,对他印象还不错。出身高贵,能力卓越,又极得君王信任,外形虽不若安王世子出众,却也是京中难得的芝兰玉树。

“白副将也在。”顾思衡回礼,眸色清浅。

“云大人,过几天便是元宵佳节,大人首次在京中过节,可要好好感受一下大齐有名的元宵灯会。”顾思衡嘴角含笑,态度不卑不亢,仿佛只是闲话家常。

云易眉眼弯然,眸色有几分赞许,却摇了摇头道,“灯会盛大,可如今家中只我一人,也无所谓了。”

“哦?”顾思衡微愣,似是好奇,“大人的家眷……”

云易摆摆手,笑着道,“父母还在司州本家,妻儿前两天便启程返家了,如今怕是已到司州家中了。”

“是……么?”顾思衡垂眸,若有所思。擡眸之时面色已如常温润,“那真是可惜,京城的元宵灯会甚是璀璨。不知道白副将届时可会跟同僚一起凑个热闹?”

白辞微微一笑,不置可否。云易明白他的顾虑,只是他的行踪要查不难,与其闪烁其词,不如大方承认。“说来巧合,下官刚好邀请了白副将去司州过元宵。当年在漠北曾向白副将提起司州的节日,没想到今日才能兑现承诺。”

顾思衡剑眉一扬,漆黑双眸清冷若深潭,“白副将要去司州度元宵佳节?”

“呵……”白辞眉目慈和,淡淡地道,“要是将军无其他要事,自然是要去拜访一下老太爷的。”

“云老太爷在司州治学多年,桃李遍天下,确实应该拜访。”他目光闪过一丝若有似无得凉意,转眼间却又笑意盈盈,“不过开年后事务繁多,个别官员也申请离京祭祖未归,也不知道批文是否有名额。”

嗯?白辞莫名地觉得有点冷,没等他细想,顾思衡已被追上来的大理寺少卿缠着,致意后便告辞了。

云易没发现白辞的迟疑,看着那边俊雅年轻的男子自若地应对,言笑晏晏,不卑不亢,忍不住赞道,“顾大人年纪轻轻,为官不过数载便能有此成就,称得上天资聪颖,出身高贵却又公正守礼,不负谦谦君子之姿。据闻顾家男子皆深情,太傅夫人离世多年顾太傅也不曾续娶,连妾室也没有,可见家风严谨。也不知道怎样的姑娘才能配上了。”

白辞回过神,听到云易难得盛赞,微愕一下,慢慢露出一个高深难懂的笑容。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