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在古代搞发展 > 第101章 夜学

第101章 夜学(2/2)

目录

“自然是学读书了。”

一群莽汉瞪大了眼睛,手足无措,不可置信的看向刘祖业身侧的林正。

林正郑重地点了点头,“刘大人说的不错。”

人群顿时炸开了锅,听着是好事,但说不上欣喜,也没有人反对,只是大家本能的有些抗拒,或者说是对陌生领域的恐惧。

“读书?这,我不行吧。”

“读啥书啊,我字都不认识。”

“读书要钱吗?”

在众人眼里,读书是件极其神圣的事,读书会有出息,会当官,会受人敬仰。

“我们都不是娃娃了,一大把年纪脑子也不好使,咋读书啊?”

刘祖业伸手示意大家安静,解释道:

“放心好了,没那么可怕,也没那么高深,就是认认字而已。”

“不要求大家读成圣人,就多认认字,学点简单的算术便好,这样日后也少吃些亏不是?”

这么一说大家平复下来了,“认字是好事啊。”

对啊,不认字真的有诸多不便,出门干活总担心被人坑了,签个契书都要多找几个人看看。

之前就有很多倒霉蛋,被骗着在不认识的契书上按了手印,又是给人打白工的,又是把自家田地送出去的,还有把自己或孩子卖了的,太可怕了。

读书很费钱,像他们这种底层老百姓,吃饱穿暖都是问题,哪有时间金钱去读书识字,知道自己名字咋写就行了。

虽然大部分人都想学认字,但很犹豫,自己这么大年龄真的能学会吗?谁来教他们?会要钱吗?

刘祖业这回一口气说了个全,“大家放心好了,不要钱。”

“也无需纠结学不学,因为大人定了死规矩,试学一个月,二十五岁以上可自愿报名,二十五岁以下必须参加,不愿意的自行离开。”

“但一个月之后不会再强制要求学习,全凭自愿,实在没兴趣不想学就算了。”

“每日晚上两个时辰,就在隔壁新建的湍水学院,上五休二,大家可有异议?”

“有什么异议!”

不等众人开口,林正率先说道:

“这是天大的好机会,不要钱就能读书识字,别人求都求不来。大晚上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多认几个字。”

有人问道:“可是我肯定学不会,我不想学还不行吗?”

“试试咋地啦?能不能有点出息,大人为什么定规矩强制学一个月,就是针对你这样的,不逼自己一把怎么能行。”

“要真学不会便忍忍,反正就一个月,一个月后没人强迫你学,否则现在就走,别带坏其他人。”

的确有几个不想学的,但没人走,毕竟施工队这么好的待遇呢,一个月,加油!

一名汉子犹豫着举手,林正皱眉,“王强,你怎么回事?你也不想学?”

“不是不是。”

王强连忙摇头,“我想问一下,这机会我能不能让给我家孩子。”

这话一下戳到大家心坎儿上了,对呀,自己一大把年纪了,这么好的机会如果能给孩子多好啊。

众人满怀期待的等回答,林正也愣了,他竟没想到这茬,看向刘祖业,如果可以的话,自家几个娃...

刘祖业似是早料到会有一问,没有丝毫差异,淡定的摇了摇头,“不可以,夜学只针对在咱这里干活的人,要是谁都能直接来上岂不乱套了。”

连带林正在内的众人大失所望,是他们想的太好了。

方才提出的王强咬了咬牙再次问道:“那让孩子来干活行不行?我家孩子也一把力气,很能干的。”

“不行。”

刘祖业断然拒绝,“咱招工的标准你们忘了吗,不要孩子。”

王强有些气馁,再说不出什么,大人给了他们机会,他们可不能得寸进尺。

刘祖业身边的书吏翻了个白眼,小声嘟囔道:“就不能一次说完吗?”

刘祖业瞪他一眼,然后面向众人清了清嗓子。

“湍水学院不久后将会面对陇州城招生,主要对象就是孩童少年,学院主要目的不为科举,就只是教会孩子最基本的识字写作和算术。”

“学院的目的就是为上不起学堂、私塾的学生提供一个机会,但这一个学院哪里容得下整个陇州城的孩子?衙门也不是白供着大家读书的,自然不是想上就上,完全无偿,具体条件我不多说了,以后公布了你们就知道,反正机会是有,你们安心上夜学吧。”

众人这下彻底激动起来了,谁能想到原来这湍水学院是给孩子们建的!

这才是真正天大的好消息,他们学不学无所谓,孩子们才是最重要的。

城中其他百姓可能还不太了解知州大人,他们干活的人可清楚的很。

大人是真为民着想,时不时就会来工地看看他们,还跟他们一起干过活,瞧这新区的建设,等开放必定惊呆全城。

既然大人说了湍水学院是为教穷人家孩子识字,那必定就是真的惠民,应该不会收取高额的束修。

等大家热火朝天讨论了好一会儿,将知州大人和官府夸成了花,刘祖业才笑眯眯的叫停。

“夜学十五号开课,也就是三日后,届时除了你们,还有城郊水泥厂,衙门也会来人同你们一起。”

什么?衙门也来人!

看着他们上课吗?不好好学习就会被抓走?不会吧?

“衙门也有不识字的,坐在讲堂便是同一身份,大家不必拘束。”

刘祖业最后再强调了下,“二十五岁以上的自愿参加,有意向的这两日将名字报给林正。”

“二十五岁以下的必须参加,名单衙门整理的可都有,已经给你们分好了班,到时干完活记得把自己收拾干净点,给先生们留个好印象。”

目录
返回顶部